哦哇資訊網

在G50滿員大會上,黃老邪都講了些啥?

由 地產黃老邪 發表于 家居2021-04-12

2021年3月19日,第六屆中國房地產G50董事長峰會暨G50滿員大會,在上海阿納迪酒店盛大開幕。本次峰會邀請了近60位來自G50會員企業、名譽會長企業、特邀房企的董事長,20餘位多領域專家,以及其他G50的嘉賓好友們,共計100餘位來賓共聚一堂。

本次峰會以“聯結共築 美好生活”為主題,各位與會嘉賓圍繞著這一的話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與分享,探索在“十四五”的新局勢、新機遇下,成長型房企如何彼此賦能、優勢互補,真正成為“美好生活”的締造者。

在本次峰會上,G50首任輪值會長、G50專家委主席、博志成創新研究院院長黃博文以《老闆,托起美好生活》為主題進行了分享。

以下是現場實錄:

一家房地產企業發展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由老闆決定的。我也經常會說一句話:“問題出在前三排,根子就在主席臺”。

從打造“美好生活”角度來說,如果老闆不去推動,那麼企業打造“美好生活”的理想就無從談起,只有老闆張開雙臂,才能托起“美好生活”。

在我看來,一個能抓住“美好生活”機遇的老闆,一般都是“三有”老闆”:

心中有主義

——心中沒有主義的老闆是生意人,而心中有主義的老闆才是企業家,只有企業家能夠抓住商業機會,具備將商業機會轉化為模式並實現的能力。

腦中有策略

——老闆的腦袋中必須有策略、有套路、有路徑,將心中主義落地。

手上有抓手

——精益敏捷的管理紅利時代的到來,企業運營要有足夠的靈活性、敏捷度,轉變傳統的大運營理念並重視管理。

1

心中有主義

功利主義、完美主義、長期主義

一位優秀的房地產企業老闆,心中必須具備以下三個主義:

一、功利主義

企業不是慈善機構,而是盈利機構,因此一定要堅守功利主義。最近有很多房企老闆與我溝通,都表示其所在區域土地招拍掛市場火熱,地價漲幅較大。我的建議是先不要拿地。

以前地產行業的邏輯是“勇者勝”,只要敢於出手拿地就能大機率獲得成功,而現在是“智勇兼備者勝”的時代。不要忘記,國家出臺“兩集中”政策的初衷是控制地價,如果地價瘋漲,必定會出臺相關政策進行打壓。

因此企業大可以在這三個月的時間內停止拿地,對以往專案進行復盤,著手去解決那些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解決當下的問題才能談未來。這就是功利主義的最好體現。

二、完美主義

現在的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了低利潤時代,精細化管理時代,這個時代倒逼房企走向完美,完美主義要求企業不能有太短的短板。例如企業在成本方面有短板,就容易拿不到地;在營銷方面有短板,拿地越多壓力越大。彌補短板,才能走得更穩健。

三、長期主義

堅持長期主義,首先要對行業有信心,對事業有信念,其次更重要的是將發展作為信仰。企業應當未雨綢繆,不要因為當下沒有泛地產專案,就忽略了學習,老闆必須前置兩年積累相關知識,這樣才能增強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臨時抱佛腳是抱不住的。

2

腦中有策略

深挖洞,廣積糧,高築牆,早稱王

漢高祖劉邦曾言:“深挖洞,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明朝開國謀臣朱升也為朱元璋提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計謀。而我為發展型房企提出的建議是:“深挖洞,廣積糧,高築牆,早稱王”。

“深挖洞”代表深耕與精細化,對城市研判要精細化。不能因為一個城市庫存量大就選擇放棄,而是要對其庫存結構進行細顆粒度調查,用稀缺產品為武器進入地價相對低的城市,這就是典型的抓“結構性”機會的方式。

“廣積糧”代表的是提升資源的積累數量與廣度。不能因為沒有相關業務而不注重積累相關資源,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企業老闆要學會用機制管理,將精力重點放在企業整體能力的提升與資源把控上。

“高築牆”包括兩方面的概念。第一,從控制風險的角度來說,要將企業的“防火牆”做高,同時對家庭財富與企業財富進行分割;第二,對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行培養,不斷提升企業長板。

“早稱王”代表著企業必須儘早做大規模,或是具備核心競爭力。行業的機會已所剩無多,企業必須要抓住“十四五”最後的機會,不然以後會更加艱難。以往地產企業擁有規模才是王道,現在亦是如此,但現在企業特色也被擺上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特色,但一定要將其進化成獨特的能力。

3

手中有抓手

客戶價值、美好生活

對內抓手是重視現金流,而對外抓手則是重視“美好生活”與客戶價值。全國人民都在追求美好生活,但“房子+配套+服務”只是載體,承載著一種生活方式。未來開發商賣的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產品,更是產品上所承載的生活方式。因此人們所追求的美好生活方式,可以成為房企產品的靈魂所在。

房地產企業必須提供價效比高的產品與服務,過去粗製濫造,不注重客戶價值的產品,已經不再適應市場要求。提升產品溢價,才是企業解決市場困境的出路。

但如何認定一種產品優劣,並不能只從單一角度去判斷,還應從企業本身與城市政府等維度去判斷。我認為,一個好產品,應從使用者(使用者)、客戶(購房者)、企業、城市與政府四個維度的十個指標去判斷。

1.使用者(使用者)

功能匹配(能否滿足使用者生活所需?)

消費能力(使用者消費能力與物業服務及配套設施水平是否相符?)

2.客戶(購房者)

價效比(品質與價格是否相匹配?)

增值空間(未來是否具備增值空間?)

3.企業

好賣(是否易於銷售)

賺錢(能否為企業帶來利潤)

品牌價值(是否有利於企業品牌建設)

4.城市與政府

空間價值

文化價值

經濟價值

但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需要大量的時間與成本。因此我建議企業根據自身戰略方向、發展階段與核心競爭力,有所取捨。

而如何在管理紅利時代將“美好生活”落地,房地產企業需要用“

做前、做精、做實

”這三個方法進行修煉:

所謂“做前”,指的是必要工作必須前置。例如在團隊方面,專案總的招聘與培養必須前置一年到一年半;例如在拓展布局方面,進入一個新城市之前,至少要提前半年對這個城市進行小顆粒精細化研究;例如在推出新產品前,研究工作至少要提前到專案定位與拿地階段。

所謂“做精”,指的是城市研究的顆粒度要細。以往粗放的投融、運營、營銷已經不能夠解決管理紅利時代的問題,企業必須要透過更細顆粒度的研究,找尋蘊藏在節奏中與結構中的機會。

所謂“做實”,指的是不僅要重視管理,管理也要實打實地落在企業的體系與機制上。管理紅利時代,企業必須具備規範化、標準化、精細化的體系和機制,團隊的行事風格也必須沉穩,避免浮躁。

綜上所述,老闆就是企業托起企業托起“美好生活”的無形之手,終極力量。要想提高企業打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老闆必須從以下九方面入手:

一、認知、觀念、意識

如今,依舊有很多企業根本沒有對“美好生活”的認知,觀念與意識仍舊停留在傳統的賣房子層面。因此,必須轉變對於“美好生活”的認知、觀念、意識。

二、共識

很多企業老闆已經認識到打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性,但沒有落實到中層團隊及基層員工的思想中,內部沒有達成共識。

除此之外,企業的資源、團隊、體系也沒有在“美好生活”上達成共識,更沒有相關的建造標準去做支撐。“美好生活”的概念還只停留在老闆的頭腦之中。

只有企業內外達成共識,打造“美好生活”的才能有良好的開端

三、客研

客研並不是簡單對一個專案進行客戶研究,而是要常態化地對客戶生活方式演進趨勢進行研究,以此來確定客戶敏感點。

因此,中小企業一定要具備正確的客研方法論、具備客研資料分析能力、正確運用客研資料分析成果,才能為打造“美好生活”的工作指明方向。

四、講故事

賣房子不需要講故事,但是賣“美好生活”是需要的。企業到底在賣什麼樣的“美好生活”,產品的靈魂是什麼,都需要以故事為載體呈現給客戶,感染並影響客戶。企業講故事能力影響著其產品的溢價能力。

五、資源支撐

頭部企業都在逐漸將賣房子升級為打造“美好生活”上來,他們擁有教育、文旅、養老等眾多輔助產業做支撐,但中小房企並不具備這些資源。

建議這些中小企業加強與資源類公司的合作,根據企業這一類的需求,G50董事長俱樂部整合了眾多資源類公司,方便會員企業共享。

六、業務協同

與單純“賣房子”相比,打造“美好生活”對企業內部的協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打造“美好生活”的過程中,部門之間、業務之間、專業之間一定要建立更高的協同性。

七、經營平衡

企業切忌走另一個極端,不計成本,不計代價地去打造“美好生活”,而忽略了經營的平衡。

打造“美好生活”一定要同時堅持兩個初衷:

滿足客戶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

提升經營品質,助力企業發展。

切忌厚此薄彼,滿足了客戶,搞垮了公司。

八、能力保障

企業各方面的能力,必須能夠支援對於“美好生活”的打造。如團隊能力、乙方資源等。

九、可持續

很多今天在各種大會小會上強調要為客戶打造“美好生活”,明天就忘記,沒有持續性也是打造“美好生活”的一大阻礙。

TAG: 美好生活企業老闆打造G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