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老師未必代表真理,當面對真理和老師必須做出選擇時,你選擇誰?

由 愛科學的恐龍哥哥 發表于 家居2021-06-16

老師對鮮亮的創造性想象嚴肅的糾正,回答問題錯誤時老師的否定,意見相悖時其他同學嬉笑的表情,儒家文化形成的親、尊、長、幼、君、臣、父、子逐級服從的社會風尚,要求學生必須相信老師所講的一切,教科書上的東西都是對的,權威的訓導必須服從,科學定律不準討論或修改。試卷設唯一性答案,不允許考生有所發揮。孩子必須服從父母。這些無形的枷鎖鉗制著我們挑戰權威的勇氣,捆住了人們成長的翅膀,讓我們無法飛翔。

考試,從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開始已經延續了上千年,但是在中華大地上卻發生了一件本不該發生的事,那就是我們的師生缺席了一場非常重要的考試,考試的題目是:當面對真理和老師必須做出選擇時,你選擇更愛誰?

我們做學生時,教師、書本、專家都是權威,是知識的化身,對其充滿了崇拜和信賴。其實權威的知識未必代表真理。比如,《小學自然學習輔導》《十萬個為什麼》上說,蜜蜂沒有發音器官,它們在飛行時不斷高速扇動翅膀,使空氣振動,才產生嗡嗡的聲音。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中心校的聶利同學卻大膽挑戰這一權威論斷。她透過40多次觀察試驗,得出的結論是:蜜蜂不振動翅膀也能發聲。她撰寫的論文《蜜蜂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榮獲第1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銀獎和高士其科普獎。她的驚人發現挑戰了權威論斷。不迷信權威這樣的獨立思維品格十分難得。用專家們的話講,我們的孩子的思維受慣性影響,順著成人的思路來想問題,很少從其他方向考慮,這不利於從小培養敢想、不唯上、不唯書的品質。

從幼兒咿呀學語到今天,我們閱讀過的書籍應該說不計其數,那麼書本、老師、專家在我們心目中到底擺在什麼位置?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書本、老師、專家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系統化、理論化的知識,其中有千百年來人類經驗和體悟的結晶。但是在創新的天空裡,又常常是由於對書本、教師、專家的崇拜,反而阻礙了我們探索的腳步。只有敢於突破權威障礙,打破權威神話,我們才會產生更多的創新。正確的可能會成為權威,但是權威未必正確。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應該對教師、書本、專家等權威持批判的態度,不能盲目地崇拜他們。在創新的時候,突破權威的束縛,就可能產生重大的發明創新,為人類社會增添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孟子早就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敢於對權威提出質疑才是年輕人必須具備的、難能可貴的精神品質。

學貴有疑,我們要學會不盲從,而是質疑書本里的知識。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用“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詩句告誡兒子:只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親身實踐。韓愈也曾經寫道:“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指的是如果有所建樹,就必須學會獨立思考。聶利展現的就是一種敢於挑戰書本權威的精神,透過自己的觀察實驗,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對書籍我們不妨換一種角度,即我們在欣賞書籍,吸收知識的同時,也來挑挑書本里的“毛病”,提出一些相反的或者不同的觀點,然後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觀點結合起來,這樣我們的收穫也許會更大。中國古語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學會質疑,我們才能夠從書本的權威中走出來。

當學生的見解和老師的看法相悖時,怎麼辦?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雖然我們非常感謝老師、曾經的科學家和學者們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讓我們現在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問題,從而看得更高、更遠。但是我們依然要學會對這些學術界的權威進行質疑。這是因為,科學的道路是無止境的,只有敢於質疑,才能夠有勇氣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地探索。

為什麼中國的學生在全世界都能考出優秀的成績,卻缺乏創造性的突破和獨立的思維呢?關鍵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學生缺乏創造力,而是缺乏質疑書本、老師、專家的精神。有了質疑書本、老師、專家的精神,才能培養創造力。

所以,在開展創新教育的時候,我們應該對教師和學生來一場大考試或大討論,大考試或大討論的題目是:當面對真理和老師必須做出選擇時,你選擇更愛誰?我想,恐怕我們的老師當學生面對這個選題時,就像“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一樣”,也希望自己的學生選擇更愛真理!因為,這才是教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希冀的!

TAG: 權威書本老師我們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