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春秋戰國裡的木匠鼻祖魯班

由 細雨和風不和 發表于 家居2021-04-08

魯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時期魯國人,姬姓,公輸氏,字依智 ,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 ,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魯班世代都是工匠出生,從小就耳濡目染,不斷跟著家人學習,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創造和改良了很多的工具。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小學學習的魯班發明了鋸子。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滲出血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魯班就從這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曲尺、墨斗、雲梯、鉤強、石磨、機封、雕刻、傘(魯班的妻子傳說中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據說傘是她發明的。傳說魯班妻子云氏因為憐惜魯班在風雨烈日下工作,見亭子可避雨遮陰,於是想出一個活動亭子讓魯班帶在身邊,乃造傘子。)、打井、鎖鑰……等等好多都是相傳是魯班發明的。

“有眼不識泰山”這句俗語不是說的山東的那個泰山,也跟魯班有關。傳說他曾用木頭做成飛鳥,在天上飛三天三夜都不下來。可就是這樣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魯班招了很多徒弟,為了維護班門的聲譽,他定期會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個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來了一段時間,手藝也沒有什麼長進,於是魯班將他掃地出門。幾年以後,魯班在街上閒逛,忽然發現許多做工精良的傢俱,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們歡迎。魯班想這人是誰啊,這麼厲害,有人在一旁告訴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魯班不由感慨地說:“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還有現代成語“班門弄斧”也是與魯班有關的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這個人物是不是很生動呢,還有更生動的呢。

魯班留下的奇書《魯班書》卻是令人好奇,歷朝歷代將其列為禁書,《魯班書》分上下兩冊,上冊為道術,下冊是解法和護身法術。當然,被禁的就是下冊,因為很詭異,只要修煉了,凡事都會缺一門,貧、孤、殘。當然這也是傳說,歷代流傳下來的很少,都是歷代能人巧匠編撰的,實際上也代表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故事。

中國古代的建築技術,正史很少記載,多是歷代匠師以口授和鈔本形式薪火相傳。由匠師自己編著的專書甚少。宋初木工喻皓曾作《木經》,但早已失傳,只有少量片斷儲存在沈括的《夢溪筆談》裡。惟獨明代的《魯班經》是流傳至今的一部民間木工工行業的專用書,現有幾種版本,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這部書的的前身,是寧波天一閣所藏的明中葉(約當成化、弘治間,1465年~1505年)的《魯班營造法式》,現已殘缺不全。它的特點是在內容上只限於建築,如一般房舍、樓閣、鐘樓、寶塔、畜廄等,不包括傢俱、農具等。編排順序比較合乎邏輯,先論述定水平垂直的工具,一般房合的地盤樣及剖面樑架,然後是特種型別建築和建築細部,如駝峰、垂魚等。另外,插圖較多,與文字部分互為補充,且儲存了許多宋元時期手法。天一閣本之後一百多年的萬曆本,更名《魯班經匠家鏡》。內容和編排有較大的改動,但缺前面二十一頁篇幅。稍晚,根據萬曆本翻刻的的明末(崇禎)本,首尾完整,可以看到本書全貌。之後的翻刻本,都是從萬曆本或崇禎本衍出。

魯班獎的全稱為“建築工程魯班獎”。建築工程魯班獎是1987年由中國建築業聯合會設立的。1993年隨聯合會的撤銷轉入中國建築業協會。1996年根據建設部關於“兩獎合一”的決定,將國家優質工程獎和建築工程魯班獎合併,獎名定為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國優)工程。該獎是中國建築行業工程質量方面的最高榮譽獎,由建設部、中國建築業協會頒發。

魯班紀念館位於山東滕州龍泉廣場,滕州市魯班紀念館是全國建築體量最大、功能最全的紀念魯班的專門場館,並開放參觀,充分發揮了“科技發明展示中心、尋根感恩祭拜中心、愛國主義教育中心、旅遊休閒體驗中心、魯班文化傳承中心”的功能。

TAG: 魯班魯班獎建築工程公輸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