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經典家訓: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由 懸壺泊客 發表于 美食2021-04-26

忠厚傳家久:將忠誠,厚道的道德品質世世代代傳下去。或具有忠誠,厚道的道德品質的家庭,能夠長久地綿延下去。

詩書繼世長:認真讀書,學習前人優秀品質,可以使家族長久地發展下去。

忠厚:指忠誠,厚道。

傳家:傳給子孫或子孫世代相傳。

詩書:泛指書籍。此處指把讀書,學習前人優秀品質當作重要事情的人家。

繼世:繼承先世。

拓展資料:

中國曆來有重視家教、家訓的傳統。“忠厚傳家久 詩書繼世長”是中國大多數家族推崇的經典家訓之一,常常以楹聯或對聯的形式出現於居家的門廳中,對人們的心靈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啟迪、規範、教化和塑造。此聯是從德、知兩方面說人們應該操守的立身處世之道。“忠厚傳家久”是指人在品德方面的修為,強調只有忠厚才能傳家。“詩書繼世長”強調文化知識在家族傳承中的作用。

中國文明是農耕文明,宗法制度是它的社會基本結構,其人民安土重遷。中華民族安守故土,勤奮勞作,宗族親和,協調團結,謙和包容。中華民族非常重視宗族家庭的繁衍、傳承。廣立宗廟、宗祠、祠堂、家廟等追尊祖先,奉承祖宗、昭示後人,祈求祖宗護佑血脈久長。“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正是這種情感和願望的表達。

如何做到家道久遠?先人沒有從神那裡找褔佑,而反求諸己,認為必須立德、立言、立行,根源在於“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因此,把人的德行、品質作為根本。堅信“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總之,中國文化強調“道、德、仁、義、禮”五位一體。

忠厚是長久之道。“忠厚”從詞的本義上講是忠誠厚道,《後漢書·劉虞公孫贊傳論》中的“劉虞守道慕名,以忠厚自牧。”就是這個意思。

“忠”的本意是盡心竭力、嚴肅認真、忠實、赤誠。“誠”的本意是真實不欺。《中庸》中的“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者也。”意思是:誠是上天顯示賦予的道理,努力做到誠是為人的原則。誠就是選擇善道,而且牢牢把握。

並且說,只有天地是至誠的,能夠顯現出它至善的本性(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人只有效法天地,才能顯現人善的本性(則能盡人之性)。“至誠之道可以前知”,至誠之道可以預知未來的事情,可以趨吉避凶,能夠長久。

因此,忠誠之道是長久之道。忠誠二字雖然並用,但二者也有區別。“忠”主要講外施、成物、成事。“誠”主要指內在的本心。只有至誠,才能盡忠。

“厚”的本意是指山陵很厚或上下距離很大、物體的厚度,也指厚道、寬厚、篤實。《論語·學而》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易·坤》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的“厚”字 與本聯的“厚”字意義相近。

“忠厚傳家久”有以下幾層意義:

1、要做到忠厚,就要有任勞任怨,只講耕耘,不圖回報,無為而為的態度。要象大地一樣,養育萬物而無所圖,顯示其善的本性,有一種奉獻的美德。

2、忠厚就要做到寬大、包容,有容人之心,容人之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生在世,自己會犯錯,別人也會犯錯。對犯錯的人應該包容,不能過河拆橋,更不要幸災樂禍,落井下石。人能做到容人莫容己,就可謂寬厚了。只有厚道才能得人心,才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立身處世長久。

3、忍辱負重能吃虧,是忠厚的另一種表現。老子曰:“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為天下王。”。《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面對挫折、災難,要勇於面對,敢於承擔,不能委過於人,文過飾非。只有能忍辱負重,別人才能依恃,才能成為家族、家庭的棟樑。只有能吃虧,別人才能親近,才能處世長久。

只有忠厚的人才會長久。悠遠長久就會廣博深厚,廣博深厚就會高超明智,就能負載萬物,悠遠無窮。人效法天地之道,才能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只有忠誠厚道,才能使家族、家庭興旺發達,長久不衰。正可謂“傳家有道唯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

詩書為安身立命之要。“詩書”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詩經》、《書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散文、小說等政治文學作品,而且還指文化、知識、技術、技能、文化傳統、情志等文化知識。

“詩書繼世長”有以下幾層意義:

1、詩書是傳播知識的工具。人生天地間,要想安身立命,就必須掌握生存的技能。《顏氏家訓·勉學》:“人生在世,會當有業,農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討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沈思法術,武夫則慣習弓馬,文士則講議經書”。

這些技能知識的獲得從縱向上說,要學習前人所得的技能;從橫向上講,要向不同的人學習。而這些學習必須具備文化、文字等工具。只有掌握生存的知識、技能,才能獲得物質財富,才能安身立命,養家餬口,延續後代。諺曰:“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學而優則仕”、“學也,祿在其中矣。”,都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的。

不學習,就不可能獲得好的生活資源、生活條件。沒有物質保障,家族、家庭怎麼會長久?管子曰:“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之將亡。”古人把學習文化作為家族、家庭長久、安身立命的重要條件,其意義也在這裡。

2、知書才能達理。古人云:“胸有詩書人自華”,知書才能達理,才能文質彬彬,才能寬容大度,與人和諧相處,受人尊重,處世長久,才能得到他人、社會的幫助、福佑。

3、詩書能夠開啟心智,使思維能力和精神境界得到提高。人生需要智慧,有智慧的人才能長久,象歷史上的范蠡、張良等。而智慧的獲得需要文化知識的獲得和歷練。知識並不等於智慧,但知識可以提高人的思維能力,使其見微知著,探賾索引、溝深致遠,才能使人趨吉避凶,才能是家族經久不衰。

4、知行合一,以獲秋實。學習知識既是為了充實提高自己,以彌補自身的不足,也是為了行道立人。只有做到知行合一、利世利人,才能為世楷模,才能長久。

5、詩書能陶冶情操,提高境界,提升審美情趣,達到家族、家庭的和睦與和諧,使家道久遠。

綜上所述,“忠厚傳家久 詩書繼世長”,從德與智兩個方面昭示了家道久遠的內涵,成為家道、家訓的重要內容,在建設和諧社會,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的今天,依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TAG: 忠厚詩書才能長久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