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湘西記憶:湘西是一個很有鄉味的地方

由 湘西賈胖 發表于 美食2023-02-05

我的家鄉是湘西保靖縣遷陵鎮的一個小山村,這裡山青水秀,酉水河從村前流過,因為酉水河在村口轉了一個急彎,形成了一個急灘,因此村名叫陡灘,這是保靖城沿河而上的第一個灘,每年冬季水位下降,河中的大石頭裸露出來,上游村寨的客船中午從城裡上來,船老闆在灘下就把船停在岸邊,然後示意坐船的人下船,沿著沙灘走到灘上,然後船上留下三四個年輕力壯的人撐鎬,有的客船機器的馬力小,上灘非常吃力,往往船頭四個人撐鎬還上不去,機器冒著黑煙,隆隆的聲音響徹整個河面,有的船實在上不去,就叫七八個人在船頭用索子拉,大家一起喊口號,為了把力集中在一起,客船上了灘,然後停在岸邊,大家依次上船,然後繼續逆流而上,2000年8月的時候,上游碗米坡水電站修建,上游的老百姓去保靖縣城開始坐車,因為客船下不來了,酉水河開始變得寧靜了許多,再後來,因為下游的水位不穩定,一到冬季,下游的水位見底了,下游的客船也無法正常行駛,從此,酉水河沿岸的客船全部退出歷史舞臺,很多村子修了車路,酉水河這條黃金水道從此被遺棄,再也看不到來來往往的客船了。

火坑

這裡是土家族聚居地,大部分都是木房子,木房子都有吊腳樓,看起來非常美觀,村子裡有一些木匠師傅,他們會建木房子,會雕刻圖案,會做傢俱,農村裡很多工具都是出自他們的手,誰家有需要做木質的工具都會叫村裡的木匠,一天管三頓飯,木匠很敬業,每天天亮就幹活,做事非常認真,因為在農村,木匠是一個很受尊重的職業,農村是一個講究口碑的地方,口碑好的人往往大家都很喜歡,大家每事就會聚在一起聊天,在我們湘西,晚上就是聊天時間,村裡的人喜歡串門,經常拿著電筒,每家每戶都有一個火坑,晚上燒柴火取暖,特別是在冬天,老百姓會去山上撿很多柴,留著過冬,晚上一家人圍在火坑邊烤火,坐在椅子上看著電視。

揹簍

揹簍是村裡人的運輸工具,不管是去山上摘玉米、挖花生,還是去城裡賣農產品,揹簍是老百姓的常用工具,每天都需要用,女人經常揹著它去河邊洗衣服,也不知道是哪個先輩發明了揹簍,它是用竹子做的,因為湘西很多村寨都有竹林,只要有山的地方就有竹子,很多人都會用竹子編制揹簍,一天的時間能編制兩個,首先把竹子砍細,然後把粗的在火上烤一下就折彎,然後細竹子繞在粗的上面,現在城裡一個揹簍需要五十塊錢,價錢上不便宜,一個揹簍能用好幾年,質量非常可靠。

土家木房

村子裡家家戶戶都有菜地,一年四季蔬菜不用去城裡買,只要人勤快,蔬菜完全夠一家人吃,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誰家的菜不夠吃了,或者是誰家的菜吃膩了想換口味,去別人家說一下就行了,每家菜地裡都有很多蔬菜,都會樂意叫你去菜地裡摘就行了,左鄰右舍有什麼好吃的都會熱情的叫你去嘗,以前生活差,村子裡沒有自來水,老百姓要去村口的水井挑水,大人們每天起來的很早,一個早上挑兩回水,因為家裡養有豬,有雞鴨,如今,生活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老百姓再也不用去水井挑水了,早上開啟水龍頭就有水了,早上在院壩裡把水龍頭一開啟,水嘩嘩的流出來,雞鴨就跑過來了。

峰桶

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農村,很多老百姓家裡都有峰桶,一到春季就會在桶裡放一點糖水,然後把桶放在山裡,等到有蜂群入駐的時候,再把蜂桶轉移到家裡,讓它們在家裡安營紮寨,每天蜂子進進出出,不停地去山上採花粉,然後從山上飛回來,一到國慶,就是取蜂糖的時候,村民常常會留一些蜂糖讓蜜蜂過冬,純正的蜂糖在城市裡是供不應求,畢竟這是有限的野貨,在還沒有取蜂糖之前,已經有很多親朋好友預定完了,根本不需要去城裡賣。

溶洞口

村子裡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最常見的就是溶洞,村前村後都有好幾個,記得小時候,經常和七八個夥伴去山上撿乾柴和草,然後用鐵絲綁起來做成火把,拿著火把一群人進溶洞玩,溶洞裡有水,也有很多石筍掛在空中,溶洞很深,從來沒有人走到底,包伙伴們常常進去兩百米就不走了,因為怕火把熄了或者燃完了就出不來了,有時候走在前面的夥伴看見蝙蝠就嚇著退回來了,大家都跑出來了,心怕被蝙蝠追,年紀小的夥伴經常掉在最後面,然後腳陷在水泥裡去了,年紀大的夥伴就跑回去把年紀小的夥伴拉回來,直到退回到洞口,雖然村裡的美景沒有得到開發,但是依然是湘西最美的村子,村子裡非常安靜,走在酉水河邊,只看見河中央魚在跳躍,河邊的蝦也很多,站在碼頭上,已經看不到一隻漁船了,因為酉水河已經禁魚了,所有漁船已經上岸了。

湘西記憶:湘西是一個很有鄉味的地方

村子裡過年比漢族早一天,其實這是有原因的。從記事起,家裡每年過年很熱鬧,家家戶戶都喂有豬,每家都有三、四個孩子,過年的前半個月,村子裡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每次殺年豬的時候都會叫村裡的屠夫來,叫三、五個人來幫忙,通常早上五點就過來了,然後把灶上的大鍋清洗乾淨,然後燒柴火,直到鍋裡的水燒開,修豬毛用的是大木盆,木盆是橢圓形的,有一米高,村裡木匠的結晶。

鍋裡的水燒開需要一個多小時,等到燒開的時候,五個人就把豬從豬圈裡強行拉出來,豬前腿綁上布帶子,通常豬都是很反抗的,一個人在前面拉,四個人在後面推,把豬拉出豬圈,然後找一個位置高的地方,幾個人把豬放倒,然後按住,一個人按住豬頭,一個人按住前腿,一個人按住後腿,一個人向後拉著豬尾巴,防止豬起身,屠夫一刀下去血就從脖子上流出來,然後用盆子接上。

殺完豬就把豬扔進大木盆,然後就往木盆裡倒開水,開水從豬頭倒下來一直到豬尾巴,開水要把豬身每一個部位都淋透,過十多分鐘後,五個人就開始拔豬毛,用的是鐵治的工具,把豬毛刮乾淨,然後就是破肚,用木盆把內臟取出來,豬肝、豬肺、豬心、大小腸整理好。

然後把豬倒掛在樹上讓裡面的水流出來,吃完飯就把豬肉砍成五斤左右一塊,然後放進大缸裡撒上鹽、花椒、桂皮、胡椒,三天後把肉從缸裡取出來,一塊一塊地用棕樹葉子綁住掛在炕上,下面平時燒火做飯燻著,大慨燻半個月就可以了。

到過年的那一天,早上家裡人都起來的很早,早上隨便吃點東西,然後在酉水河洗豬頭和青菜,豬頭肉是必須要做的,洗完豬頭肉回來就是切好放在大鍋裡和海帶一起煮,有些是和蘿蔔一起煮。

過年這一天,經常會殺雞鴨,豬頭肉、雞鴨魚是最基本的硬菜,每家每戶都是做一桌子的菜,然後飯煮一鼎罐,第二天都吃不完,意思就是年年有餘,吃飯前放鞭炮,然後一家人圍著火坑吃團圓飯。晚上要搶年,也就是十二點準時搶,吃完飯就圍著火坑坐著,直到十二點,家家戶戶鞭炮齊鳴,迎接新年的到來。

湘西地區以土家族和苗族居多,我們土家族過年比漢族早一天,據傳,明朝洪武年間倭寇入侵我國,永順土司王得到朝廷命令,率永順士兵出征東南沿海抗擊倭寇,而出征之前正是年關,全體將士須在大年三十那天出發,為了讓全體將士過了年出征,土司王下令土家族提前傳統春節一天過年為全體將士壯行。

據《明史》記載,土家族將士在東南沿海大獲全勝,為了紀念這次勝利,土家族就定在臘月二十九或者二十八過年,這種習俗沿襲流傳至今。

湘西記憶:湘西是一個很有鄉味的地方

臘肉

TAG: 然後揹簍客船水河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