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當我們的意識正覺察到所思所感時,所思所感也就不能界定我們

由 說似一物即不中 發表于 美食2022-12-25

理解靜觀的關鍵在於把覺察本身從覺察內容中區分出來。各種各樣的事物都出現在我們的覺察之中,軀體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情緒和思維。來了又去,覺察的內容總是在變。即使保持完全的靜止,我們還是要喘息、心跳、眨眼,還有聲音的起伏。若覺察的內容不再變化,只能是我們已死。按照定義,生命包含著轉換與變化。

容納這些現象的覺察本身呢?點亮視覺、聲音、感覺和思維的意識之光呢?覺察並不改變。這是我們清醒意識中唯一的靜止和恆常之物,是生生不息的體驗所基於的不變基礎。體驗不斷地在變,但是照亮這些經驗的意識覺察不變。

設想一隻紅色的鳳頭鳥飛過碧藍的天空。鳥代表著我們的思維和情感,天空代表著靜觀,它承載著思維與情感。這隻鳥很可能在開始的時候上下躥飛,或者停在樹上,等等。但是天空仍靜悄悄地在那兒。當我們認同天空,而不是鳥時,或者換言之,當我們注意覺察本身,而不是覺察內在的某種想法或者情緒時,我們就能夠鎮靜,收攏心神。

這非常重要,因為在我們秉持靜觀時,我們找到了安息之地——我們的支座。不再讓我們的自我感沉湎和傾倒於覺察內容,而是讓自我感棲居於覺察本身。我們就能覺察到所發生的事情憤怒、恐懼和脈搏的跳動——而不會掉進我們稱為憤怒、恐懼或者痛苦等的思維陷阱中。當我們的意識正覺察到我們的所思所感時,所思所感也就不能界定我們——不然,覺察我們所思所感的又會是誰呢?

(克里斯廷·內夫《自我關懷的力量》)

TAG: 覺察我們思維所思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