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從湘雅路到德雅路,湖南第一家油漆廠的誕生與發展

由 城市記憶CityMemory 發表于 美食2022-12-12

文/婁湘棣

1974年,

還在當知青的我,

為了幫農民兄弟批化肥,與長沙氮肥廠結緣。沒想到八年後長沙氮肥廠與湖南造漆廠合併了,長沙氮肥廠廠區成了造漆廠的北廠區。

1990年和1991年,我幾次隨領導赴湖南造漆廠,察看廠容和生產情況,並

訪問了造漆廠創始人之一的肖慶禧,向肖慶禧詳細瞭解了湖南造漆廠的歷史情況及發展之路。

1990年春,我隨陳偉國廳長陪同俞海潮副省長視察湖南造漆廠,這是當年湖南造漆廠的大門。我單位檔案室照片翻拍。

結緣長沙氮肥廠、造訪湖南造漆廠

長沙氮肥廠

屬於我國化肥工業的小氮肥模式。1966年後小氮肥迅猛發展,許多省幾乎每個縣都建氮肥廠,湖南也不例外,到上世紀70年代末,全國共建成1533個小氮肥廠。長沙氮肥廠生產的碳銨正是在那一時期紅火的。

那時全國各地急需化肥,農民兄弟四處奔走求購,“

一包肥難求

”是那個年代中國化肥工業典型的寫照。

1974年,我還在長沙縣榔梨區高塘公社桂花大隊當知青,我住在大隊黨支部書記劉應龍家。那年夏天,一個生產隊長找我,要我幫忙買點長沙氮肥廠的碳銨,急用於稻田施肥,說產品質量好,但很緊俏。

生產隊長找我的第二天我回到長沙,將其求購碳銨一事告訴了我父親,父親說:你去長沙氮肥廠找厂部段立俊書記,段書記原是我們局裡的,文革初期撤銷機關,幹部全部去幹校下農村,以後他到了長沙氮肥廠。

第二天,我找到位於伍家嶺東北方向新碼頭路的長沙氮肥廠,順利見到了段書記。段書記是北方人,穿著一身工作服很樸素,給我留下很深印象。我說明來意後,段書記在產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給我批了3噸碳銨。

提貨那天,那位生產隊長帶了兩個二三十來歲的年輕社員各拖一輛大板車,每車裝上1噸。

當我看到他們從氮肥廠庫房提貨拖出廠大門時,他們的臉上滿是笑容,十分高興,全然不顧要靠兩條腿拖著沉甸甸的化肥走50里路。當時我就想,這就是中國樸實的農民!

我目送著他們漸漸遠行,心裡酸酸的,這件事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

沒想到的是,八年後

長沙氮肥廠與湖南造漆廠合併

了,長沙氮肥廠廠區成了造漆廠的北廠區。

1990年和1991年,我幾次赴

湖南造漆廠

,察看廠容和生產情況。

1990年5月的一天,我隨我的領導省石油化工廳廳長陳偉國去湖南造漆廠檢查工作(那年我已調廳辦公室工作多年了),那一次主要任務是陪同主管工業的副省長俞海潮去視察工廠,同行的還有俞副省長的秘書小袁。

湖南造漆廠廠長許榮懷在德雅路216號工廠大門迎接,全程陪同俞海潮副省長、陳偉國廳長看了德雅路的主廠區(南廠),和伍家嶺瀏陽河路新碼頭的北廠。許榮懷詳細介紹了工廠生產和發展情況,俞副省長和陳廳長的檢查發問十分內行,臨別,俞副省長對工廠的要求具有指導意義。

1991年的一天,省石油化工廳副廳長邊國達要去湖南造漆廠調研,叫我隨行。許榮懷廠長在

德雅路

的廠辦公樓等候我們,大家見面後,許廠長和厂部辦公室主任陪邊副廳長一行參觀了主廠區和北廠區,我邊看邊聽許廠長講解工廠生產情況。

那兩次到北廠區,讓我觸景生情,北廠區曾經是長沙氮肥廠,廠區佔地70多畝,它為長沙周邊的農業生產作出過大的貢獻,當我步入廠區大門的那一刻,一件難忘的往事浮現在我眼前。

從造漆廠回來後,我訪問了造漆廠創始人之一,我單位已退休的高階工程師

肖慶禧

。順便說一下,肖慶禧的大女兒是我中學校友,曾經和我上山下鄉在一個公社當知青。

肖慶禧告訴我:他於1956年底任當時叫“

建湘油漆廠

”的副廠長,主管技術。一年後於1957年底,上級部門省工業廳將他調往株洲氮肥廠籌建處。1958年留在了株洲化工廠,直到1962年調到省輕化工廳。文革期間於1969年下放到城步縣農村,1971年調到邵陽地區化工局工作,1973年調回省化工廳任高階工程師。

四青年提設想

1950年初的長沙,人們還沉浸在剛解放不久的喜悅中,

肖慶祓、肖慶禧

兩兄弟和

魯開文、崔祥駿

4位大學化工專業畢業的青年聚在一起,設想籌辦塗料廠一事。

肖慶祓1940年畢業於四川樂山武漢大學化學系,返湘後先後在老家湘鄉中學、省立第五職業學校等任化學教師。1946年到長沙開辦了家族企業“天和化工廠”,從事釀造、制皂工業。

肖慶禧1941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化工系,留校任助教。1945年返湘先後在雅禮、岳雲、明憲中學及克強學院任教,1949年克強學院併入湖南大學,留湖南大學化學系任教,1950年調離湖大籌辦利眾企業公司化工廠。

四位青年才俊幾經商議,結合湖南擁有足以自給的塗料工業原料的實情,

提出了籌建化工油漆廠的設想

,於是聯名呈報湖南省人民政府。報告中提出:

“湖南擁有全國第二位的桐油與足夠自給的梓油產量,有佔世界首位的銻礦,佔全國第二位的鉛、鋅礦和質地優良的鋇礦,最適宜發展對國防、交通、和建築等有極端重要性的塗料工業。”

建議並請求在長沙創辦化工塗料廠

,以“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為國爭光”。

湖南省人民政府將報告批轉省商業廳研處。

籌建化工油漆廠

很快,省人民政府商業廳於當年4月批覆:同意籌建化工油漆廠。

省人民政府商業廳從下轄的國營“

利眾企業公司

”調出桐油2000噸,價值約50萬元(舊幣50億元)作為建廠資金,從利眾企業公司挑出人員成立“

利眾企業公司化工廠籌備小組

”,肖慶祓任組長,隨即展開籌建工作。

籌備小組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肖慶祓等人赴上海,學習上海產的油漆、洋鐵廳罐、顏料的生產技術,並從上海一油墨廠聘回三輥機擋車師傅朱禾盛,還購回部分生產裝置和原料。

另一路由崔祥駿、肖慶禧等人在長沙組織廠房施工,裝置安裝,產品配方和其它投產準備工作,於當年11月上旬廠房基本竣工,各項生產準備就緒。

籌備小組組長肖慶祓和利眾企業公司副總經理餘勃東商定:化工廠成立煉油、造漆、顏料、制罐4個工場,管理部門設工務、總務、材料、會計4個課和研究室,11月下旬制罐工場首先試車,同時商定於當年12月底舉行工廠落成典禮。

1950年12月初,設計年產煉桐油1萬噸、油漆1千噸

(主要品種為清油、清漆、調合漆、防鏽漆、磁漆和厚漆、膩子等,用鍍錫鐵皮包裝)

、紅丹5百噸、廳罐120萬個(

三個規格品種)

的4個工場

全面試產

幾天內首次生產出3。7升、18。5升廳罐,以及紅、黃、藍、白、灰、綠、棕、黑等8種顏色的調合漆。12月中旬又首次生產出紅丹,其中洋鐵廳罐和油漆在湖南省是首次生產。

產品的商標取“利眾企業公司”中一個字,定“

眾字牌

”。

湖南第一家油漆廠誕生

1950年12月20日這一天,長沙市湘雅路54號(以後改為北站路2號),鼓樂齊鳴,熱鬧非凡,

利眾企業公司化工廠

在此舉行隆重的成立慶典。

至此,

湖南省第一家全民所有制,也是中南區第一家油漆生產廠宣告成立

,是解放初長沙市空前的一件大喜事。

當時為化工廠誕生題詞祝賀的省市領導有:

湖南省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宋乃德,湖南省人民政府商業廳廳長徐明、副廳長王化民、李君九,中國人民銀行湖南省分行行長章伯森,長沙市人民政府市長閻子祥,長沙市工商局局長尚子錦,長沙市總工會主席袁學之,武漢外貿管理局長沙分局局長鍾文琦,以及工商、銀行各界知名人士曹典球、向德、楊先鐸、肖仲祁等。

湖南造漆廠(前身:利眾企業公司化工廠)成立日,省人民政府商業廳首任廳長徐明(我一中同學徐東平的父親)題詞祝賀!婁湘棣翻拍

慶典會後印製了《利眾企業公司化工廠新廈落成開幕紀念冊》。

利眾企業公司任命肖慶祓為廠長,全廠職工53人,其中大學畢業生9人,一多半是學化工專業的,有學土木工程專業的,共有工程師6名,為當時技術人員最密集的工廠,上級政府部門為省商業廳。

化工廠成立之時擁有的主要油漆生產裝置有:

三輥機2臺,從上海一家停產油墨廠購進,其中美國、英國製造的各一臺;

攪拌機2臺,其中美國產1臺,均已使用多年;

邊碾1臺(生產厚漆和膩子);

300升的熬油鐵鍋2只。

制罐裝置有3條生產線,3個規格,包括剪、衝、壓、滾、成型等機床。

生產紅丹裝置有萬能粉碎機、烤丹爐、炒鉛鍋灶等。

煉桐油裝置有煉罐2個(每個26噸)、儲櫃100噸的1個。

此外,研究室擁有小型不鏽鋼反應釜、球磨、三輥機等全套試驗研究裝置。

利眾企業公司總經理餘善傳在化工廠落成典禮上獻詞稱:

“油漆、制罐等的生產規模和能力,在中南、西南、華南各省是裝置最新式、最完善的,品質相當於上海廠家的出品。目前油漆的正常產量月計90至150噸,紅丹月計20至40噸,洋鐵廳罐一磅型的月計10萬個,其它各型不計。以年產油漆能力1000噸計算,約相當於當年全國油漆總產量1。4萬噸的7。1%。”

利眾企業公司化工廠是新中國著手經濟建設的產物,是省人民政府的財政支援,是尊重科學、尊重年輕知識分子的成果,極大地鼓舞了建設者們為國爭光的工作熱情。

化工廠誕生於湖南原料產區和省會長沙,

廠址地處湘雅路

,地理位置優越,火車北站近在咫尺,距湘江不足1公里,鐵路和水路運輸極為便利,加之獨家生產而得天獨厚,產品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化工廠的誕生,填補了湖南油漆工業的空白,從此走上了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之路。

從湘雅路到德雅路,湖南第一家油漆廠的誕生與發展

一路走來,風雨兼程

利眾企業公司化工廠建成投產,生產出油漆、顏料、廳罐、煉桐油4大產品,當即

在西長街70號設立了化工廠營業部

,於1951年元旦那天對外銷售,專銷“眾字牌”的4個產品。

除了廠營業部專銷外,向化工廠要貨的大使用者有鐵路系統的株洲、衡陽、柳州共3個材料廠,和株洲機車工廠、株洲車輛廠,還有各建築公司、殺蟲藥劑廠等。

同年2月,“三反五反”運動開始,利眾企業公司停業,省商業廳對化工廠實行軍管,派來軍代表成立軍管小組,部分原有幹部、技術人員被免職、停職或調離,廠長肖慶祓等人被停職反省。利眾企業公司化工廠

改名為“湘江化工廠”

1952年開始,省工業廳接管湘江化工廠,

改名為“建湘油漆油墨廠”

,產品商標由“眾字牌”改為

“建中牌”和“湘字牌”

1954年起,

廠名改為“建湘油漆廠”

,產品註冊商標由“建中、湘字”統一改為

“湘江牌”

從湘雅路到德雅路,湖南第一家油漆廠的誕生與發展

(資料翻拍)

從湘雅路到德雅路,湖南第一家油漆廠的誕生與發展

湘江牌油漆(註冊商標) 資料翻拍

1958年4月,省工業廳將建湘油漆廠下放到長沙市重工業局管轄,油漆包銷由省下放到長沙市五金交電化工站。

建湘油漆廠以後管理關係變化不斷,先後隸屬長沙市重工業局、長沙市輕工業局、長沙市北區工業局、長沙市一輕工業公司、長沙市輕化工局、長沙市一輕工業局。

其間,

於1968年改廠名為“湖南造漆廠”

。至此,這已是第五代工廠名稱。每一次更名都反映出工廠的一次革新,賦予其新的內涵,進取、思變是企業的精神。

從湘雅路到德雅路,湖南第一家油漆廠的誕生與發展

(資料翻拍)

1973年,湖南造漆廠終於理順行業隸屬關係,由長沙市化工局主管。

從湘雅路到德雅路,湖南第一家油漆廠的誕生與發展

徘徊曲折,發展不止

湖南造漆廠建立之初只有4個小作坊式生產工場,此後

經歷了“分、並、遷、建、改、引”等艱辛的發展過程

1952年10月,長沙市修築“建湘北路”,南起湘春路口接經武路,北止伍家嶺連線瀏陽河路,引導市區向北擴充套件,溝通北區各交通要道。由長沙市政府建設局設計,並組織失業人員以工代賑施工。道路長2。4公里,路幅寬40米,兩塊板型,按行駛電車規劃,中央設6米寬路臺,兩邊車行道各10米,人行道各7米。

規劃路幅透過工廠廠區,其中煉桐油工場的全部,油漆工場的大部分,倉庫、辦公室、會議廳、宿舍的一部分被規劃拆除。修路佔去工廠2900多平方米,全廠佔地面積只剩2600多平方米。經長沙市政府建設局批准,徵購工廠西側的菜土補足工廠原面積。

拆讓馬路不久,省工業廳將煉桐油的裝置全部撥出交省糧食局等單位,製作洋鐵廳罐裝置連同制罐工人全部撥交地處湘潭的江南機器廠。1952年底,全廠只剩油漆、顏料(紅丹)兩個工場。

1958年,工廠按照省重工業廳的指示,紅丹停止生產,撥交地處湘潭昭山的湖南農藥廠生產。當年底工廠利稅下降了22%,“半邊天”紅丹的分出是重要原因。

1970年底,湖南造漆廠按上級部門指令,將1963年從長沙印刷廠油墨車間調進的生產油墨的主要裝置,撥交給長沙市第二印刷廠生產,並調去技術人員和工人5名,三輥機4臺,造漆廠不再生產油墨。

1956年公私合營明亮化工廠併入,這是一家生產絡黃為主的顏料廠家,職工15人全部併入,擴大了顏料生產隊伍。

1959年,長沙制箱廠的木工20人調入,成立了木工班,專門加工包裝木箱。

1982年8月,長沙市政府發出《關於長沙氮肥廠與湖南造漆廠合併的批覆》,長沙氮肥廠除氫氧站調電子材料二廠外,資產和人員全部併入湖南造漆廠。9月10日,兩廠全體職工在北郊工人俱樂部召開並廠大會,長沙氮肥廠有399名職工轉入造漆廠,氮肥廠原廠區面積5。11萬平方米成為造漆廠的北廠區。

與此同時,長沙市化工局發文同意成立中共湖南造漆廠黨委會,這是建廠30多年來的首次,並批准全廠設18個股(室),7個車間。

兩廠合併後,年齡大的原廠級領導安排在上級批准成立的廠調研室,我認識的原長沙氮肥廠書記段立俊任廠調研室副主任。我一個發小原在氮肥廠機修車間,他不願去造漆廠,而選擇了辭職下海從商,現今是北京古玩商城的一位老闆了。

1956年油漆廠發生鉛中毒,油紗頭自燃,熬油起火等火警頻繁發生,威脅工廠旁邊居民生命安全;生產不斷髮展與廠區過小,場地、裝置、廠房、儲運、生活設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變壓器經常跳閘等等,要求遷廠擴建的呼聲漸起。

1957年,工廠烤丹爐煙囪冒出的火星引發廠後居民住房起火,除賠償損失外,一些居民強烈要求工廠搬遷。

1958年初,長沙市公安局連續兩次發文,以油漆廠違反消防管理條例,發出要求遷廠的通知,並對時任廠長張某清處以罰款。工廠立即專題報告省工業廳要求遷廠。

1959年6月,上級機關以計劃外專案批准建湘油漆廠

遷往北郊絲茅衝地域的“湘江織布廠”

,立即成立基建組和遷廠指揮部,於當年11月底,建湘油漆廠從北站路2號遷往新廠,工農路288號(以後改為

德雅路216號

)。湘江織布廠背靠京廣鐵路線,佔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比北站路的老廠面積擴大了近12倍,為此後工廠的大發展創造了條件。

從湘雅路到德雅路,湖南第一家油漆廠的誕生與發展

1986年地圖中的湖南造漆廠

湖南造漆廠從建立到1990年,我和省、廳領導去廠區調研,幾十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建了熬油車間、硝基漆車間、醇酸樹脂車間、立體色漆車間、清油車間、塗料研究所,省化工塗料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站設廠區內。

對各類油漆的配料、碾磨、調色、樹脂裝置,不斷地作出優選改造,還有生產給水、供電、供氣、運輸、倉儲、維修、安全、消防、環保設施均作出改造。

引進了西德產“斜式三輥機”、日本“密閉式砂磨機”,粉末塗料生產線,以及汽車專用漆和醇酸樹脂生產裝置的引進。

此外,金屬製罐裝置則經過分出、重置、轉讓、再置並再度生產。

改革開放後的1979年起,開始關心改善職工住房條件,建設了一批住宅,生活設施基本配套,工廠固定資產大幅度增加,生產能力已具規模。

從湘雅路到德雅路,湖南第一家油漆廠的誕生與發展

造漆廠的鉅變和貢獻

1990、1991年我幾次到湖南造漆廠,學習瞭解到工廠鮮為人知的史實,掌握了當年調研的部分資料資料,見證了這個生產塗料工廠40年來,由作坊式工場一步步走向改變,走向希望和充滿生機的大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直接支援了各行各業的建設和改善了人民生活,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截止到我和陳廳長、邊副廳長察看工廠生產情況時:

油漆產量由1951年年產148噸增至13500噸,增長90倍之多;工業總產值由44萬元增至6465萬元,增長145倍;銷售收入由45萬元增至9039萬元,增長200倍;實現利稅由12。4萬元增至1889。2萬元,增長151倍。

職工總數由67人增至1071人,增加15倍之多;工廠佔地面積由5600平方米增至120600平方米,增加20。5倍;固定資產原值由24。66萬元增至1939。7萬元,增加77。7倍;房屋建築面積由2100平方米增至69111平方米,增加近32倍。

工廠已擁有一棟數千平方米的技術大樓和設施較齊全、力量較雄厚的塗料研究所,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品種花色、改善產品結構、更新換代正在加速進行,油漆品種由3大類增至15大類,共有200多個品種,800多個花色。

同時,改善了職工生活條件,職工住宅由175平方米增至29253平方米,人均面積由2。6平方米增至27。3平方米,分別增長166。2倍和9。5倍。

生產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綠化、文娛室、圖書室、操坪、球場、幼兒園、職工學校、閉路電視、食堂、浴室、醫務室和醫院、小賣部、理髮室、車棚、家用液化氣供應、補貼等公共福利和設施從無到有,從少到多,不斷完善。

1986年11月,陳偉國廳長陪同來湘指導工作的化工部部長秦仲達視察了湖南造漆廠,秦仲達部長高興地為工廠題詞:

“發展塗料工業,為美化城鄉多作貢獻。

一同視察的湖南省省長熊清泉亦題詞激勵湖南造漆廠:

“為發展優質塗料而奮鬥

從湘雅路到德雅路,湖南第一家油漆廠的誕生與發展

1986年11月,化工部部長秦仲達率部司、局、處負責人10人,在湖南省省長熊清泉、省石油化工廳廳長陳偉國、長沙市副市長何家象、市化工局局長李赤峰等陪同下視察湖南造漆廠。單位檔案室照片翻拍。

1990年3月,化工部原副部長賈慶禮率吉化報告團一行視察工廠後稱讚:

“這是我看過的最好工廠的一個。”

不久,化工部下達檔案,核准湖南造漆廠為國家二級企業。

從湘雅路到德雅路,湖南第一家油漆廠的誕生與發展

搬遷、改制,開闢新的發展空間

我再次探訪湖南造漆廠是2014年的春天。

那時我已退休,德雅路的主廠區基本停止生產了,一座座車間廠房靜靜地躺在那裡。我找到廠裡的人詢問,才知道

造漆廠已於2013年7月啟動了總投資8.3億元的搬遷專案,工廠總部將搬遷至望城區馬橋河路

這些年來,湖南造漆廠步履堅實地一步步踏上奮鬥征程,開闢了新的發展空間,1995年與日本關西塗料公司合作,

成立湘江關西塗料(長沙)有限公司

,擬新建年產6000噸的高檔汽車塗料生產線。

1996年企業改製為國有獨資公司,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構架。至此,湖南造漆廠更名為

湖南湘江塗料集團有限公司

,2000年又改製為產權多元化的有限責任公司。

如今,搬遷到望城區馬橋河路的湘江塗料科技有限公司已於2015年12月底正式投產,年產3萬噸高檔塗料,全面達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亦成為全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塗料研發和生產基地。

湘江關西塗料(長沙)有限公司於2017年在望城區銅官建成投產,為全國最大的汽車塗料生產基地。

子公司雙塔塗料公司整體遷至河南省開封市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已於2019年開工建設。

近期,我攜家人兩次探訪德雅路和新碼頭路。

德雅路216號的原主廠區已面目全非,廠區土地面積62900平方米由國防科大買下,耗資幾個億,已開發成少量高檔住宅和綠色休閒公園。

從湘雅路到德雅路,湖南第一家油漆廠的誕生與發展

從湘雅路到德雅路,湖南第一家油漆廠的誕生與發展

德雅路湖南造漆廠原主廠區開發成的綠色園林休閒區 婁湘棣攝影

新碼頭路的原北廠區已開發成造漆廠宿舍區,一棟棟由南往北一直排到原廠區盡頭,再往北通向芙蓉北路,這些宿舍有的經過改建達到近100平方米,職工住得舒坦,我去時見到各樓棟在加裝電梯,這也是在廠礦企業裡少有的好事情。

從湘雅路到德雅路,湖南第一家油漆廠的誕生與發展

原長沙氮肥廠位於伍家嶺東北方新碼頭路,1974年我來這裡找氮肥廠段書記為農民兄弟批碳銨,後來這裡成了湖南造漆廠的北廠區,現已開發成造漆廠的職工宿舍區。婁湘棣攝影

從湘雅路到德雅路,湖南第一家油漆廠的誕生與發展

新碼頭路湖南造漆廠宿舍區,企業正在為每棟宿舍樓加裝電梯。婁湘棣攝影

我在探訪中巧遇原在造漆廠辦公室,和紀檢室工作過的老莫同志。他是原長沙氮肥廠併入造漆廠的老人,我們在宿舍坪裡交談了好久,向他了解了造漆廠後續的一些情況,也回憶到原氮肥廠的段立俊書記。

從湘雅路到德雅路,湖南第一家油漆廠的誕生與發展

湖南造漆廠發展成今天的湖南湘江塗料集團有限公司,可以說是一部艱苦奮鬥的創業史,與時俱進的發展史。有一批前赴後繼的企業領頭雁,和默默無聞奮發圖強的工人兄弟。現擁有4大研發基地,均為一流水平的現代化工廠。3大研發中心,總佔地1000畝,年產塗料能力達50萬噸。員工2000餘人,產值超40億元。

產品涵蓋了汽車塗料、工業塗料、特種塗料、重防腐塗料、水性塗料、民用裝飾塗料和塗料用樹脂等18大類,1000餘種花色產品。集團產銷規模位居國內行業前列,是中國塗料企業10強,亞太塗料20強,全球工業塗料40強的企業集團。

湘江塗料集團仍然沿用1954年的註冊商標“湘江”,我想:或許是本土品牌的魅力,但更多是歷史的傳承,因為以“創中國最好的塗料民族品牌”,是湖南湘江塗料集團美好的願景。

從湘雅路到德雅路,湖南第一家油漆廠的誕生與發展

現代化的湖南湘江塗料集團有限公司座落在望城經開區馬橋河路二段279號。翻拍於“湖南造漆廠(湘江塗料集團)70年慶典圖冊”。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湖南湘江塗料集團除了產業報國,為使用者奉獻高質量的產品,更專注產業的綠色環保,詮釋湘江漆、放心漆和人性化的服務理念,搏浪新時代,抒寫新篇章。

附註:本文是我親身經歷的工作和往事記憶,及訪問湖南造漆廠創始人之一肖慶禧的記錄成篇,工廠的部分發展脈絡、成長史參考《1990年湖南造漆廠廠志》、《長沙市志》第五卷市政工程篇、《湘江塗料七十年:與共和國發展同行,與時代變革的節拍同頻共振》、《從新一代logo,回望湘江塗料70年滄桑鉅變》,在此一併致謝!

END

*本文由

城市記憶CityMemory

獨家發

布,編輯 | 明明。

“長沙軌交”主題徵稿

隨著長沙地鐵6號線的開通運營,長沙形成了地鐵半小時生活圈全覆蓋的軌道交通新局面,人民群眾在交通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強。為此,城市記憶CityMemory平臺擬徵集長沙軌道交通主題文章,歡迎大家積極寫作投稿。

凡是從“地鐵改變生活”的角度,以“小家”見“大家”,講述自身親歷長沙軌道交通(地鐵1-6號線、磁浮快線)發展變化的原創稿件,都在此次徵稿之列,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1、軌道交通使得市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2、軌道交通的發展,讓市民的居住、就業有了更多選擇;

3、軌道交通的發展,讓市民有了更多文娛休閒的機會。

稿件字數以3000至5000字為宜,最好附帶和內容相關的圖片。稿件請傳送至:citymemory@csjyds。com。

如稿件特別優秀,未來有機會收入正式出版的長沙軌道交通相關主題圖書。

(另,城市記憶日常欄目徵稿,正常繼續)

TAG: 造漆廠湖南長沙氮肥廠塗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