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榆錢飯-在這個不愁吃喝的年代...

由 極微細色 發表于 美食2021-12-10

記得兒時有一篇課文叫《榆錢飯》,裡面的一句話是年年青黃不接春三月…

其實具體內容都忘記了,只記得裡面詳細記錄了榆錢飯,因為想寫寫榆錢才百度了那篇文章,作者劉紹棠。

兒時屋後就有一棵大榆樹,每年的三四月裡,榆錢長出,還嫩綠的時候,就會想著法兒的弄點下來,記憶裡的榆錢生吃時,中間那顆鼓起的小粒粒咬破的時候會有絲絲甜味兒在口腔散開,嚼起來是無需用力的,嫩滑的口感。

大人們都會摘洗一些,用玉米麵拌勻,蒸屜上蒸,或者做成窩窩頭吃。雖然課文學了,也似乎忘記讓大人做頓榆錢飯嚐嚐,也或許做過,我忘記了。總之,那個年代,時令上下來什麼,就能吃到什麼,雖然和現在的種類無法對比,但卻覺得無比知足。

其實聽孃親說起的比吃過的還要多,尤其姥姥的那個年代,以及孃親出生的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災害,北方的水土尤其在冬日初春裡,是真的沒有任何可以吃的東西。冬天的樹皮真的有人吃,秋末的玉米,就連玉米芯也是要磨碎了拌上玉米麵做成餅子吃了的,棉花的籽磨碎入飯。。。。。到了三四月就真是青黃不接,就連玉米芯都是吃完了的。初春新鮮的柳葉芽兒,楊樹芽兒,都是焯水下飯,緊接著榆錢可以吃上十幾日,也就老了,再之後還有槐花,而且值得慶幸的是,暖回大地,青青兒的各種野菜都在冒芽兒,可以吃上新鮮的了。

小時候聽這些故事,總是有些不耐煩,總覺得能有多難過呢,就像小時候不明白為什麼看電視孃親就能跟著人家電視裡的人一起哭。

等長大到了如今,再也不願意看各種情感類的節目,電視的人還沒哭自己眼淚就吧吧吧的掉下來了,內心一片悲痛,跟著人家開始哭,才明白,都說小孩子是純善的,可卻開始懷疑,人之初,性並非本善。“善”不是從自我出發,而是從對方出發,同理性,慈悲心,大同心。。。才是真善。人之初,或許就是零吧,像一塊幹海綿,吸收什麼,就得到什麼,成為什麼。

現在依然還能偶爾聽到孃親說兒時,說她的媽媽的兒時,那些苦難,那些痛,那些過往,卻每每都是很有耐心了,哪怕知道下一句是什麼。父母一代人,對於糧食的珍愛,是我們無法切身理解感同身受的,畢竟我們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可就算沒有捱餓過,其實也依然無法理解現在的人們對於糧食的極度浪費。

有時候在飯桌上,自己不是請客吃飯的那個人的情況下,看著越點越多的菜,看著最後剩的滿桌的飯菜,真是心痛;所以,大多數自己請別人吃飯的時候,尤其比較熟悉些的朋友,都會在合理範圍內點菜,總覺得一頓飯吃完,八分半飽,盆幹碗淨,還有肚皮能喝點茶水飲品,才算圓滿的一餐。我自然也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自己的小心思,但很多事情,要想做的大家都圓滿是不可能的了。

當下,誰還真的會缺一頓飯呢?不愁吃與喝的年代,金錢可以買到所有的年代,人們卻對最基礎的東西失去了珍愛。

或許沒有失去過總也無法明白有多珍貴吧。就像昨晚,孃親準備了一下午的榆錢窩窩頭出鍋,晚上本是一碗粥就足矣的,結果沒吃粥吃了一個多窩頭,二十多年未吃過了,

那種

縈繞心頭的來之不易感更勝於口感,當然,好吃也是真的很好吃的。

對於一餐一飯一米一蔬我們該有敬畏之心,敬畏心會讓我們懂得,大自然對於我們的滋養不該是理所當然。

榆錢飯-在這個不愁吃喝的年代...

我有兩隻眼睛

一隻收集美好

一隻收藏醜陋

美好用於分享

醜陋用於自省

以愛與溫暖行走天地間

如果你喜愛這個自由自我的小天地

點選最上藍色的極微細色關注即可。

圖與文,皆原創,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不得商用和轉載。

新浪微博@極微細色

TAG: 榆錢孃親兒時年代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