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來廣州過“五一”,讓你吃足五天不重複

由 智慧地球拓墾者 發表于 美食2021-07-27

“食在廣州”,廣州的飲食文化聞名全國,源遠流長。粵菜彙集廣東各地優秀民間美食,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吸取我國各大菜系之精華,同時借鑑西方美食所長,融匯貫通而成。

廣州自古出於南蠻之地,缺少對“皇權”的敬畏而多對大自然的嚮往。珠三角有著豐富的水網,桑基魚塘物產富饒,因此廣州人愛吃、會吃是天下聞名的。因而粵菜最大特色便是用料富而廣博奇雜、配料多而巧技藝精良,粵菜的小炒以炒、煎、燜、炸、煲、燉、扣等見長,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溫恰到好處。飛禽走獸、山珍海味、中外食品,無所不有,口味上“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

故而,粵菜可選原料多,自然也就精細。粵菜講究原料的季節性,“不時不食”。吃魚,有“春鯿秋鯉夏三犁(鰣魚)隆冬鱸”;吃蛇,則是在秋天吃,“秋風起三蛇肥”;吃蝦,要吃“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清明蝦,這時候的河蝦最肥美甜;吃蔬菜則要吃“時菜”,是指合季節的蔬菜瓜果,如菜心為“北風起菜心最甜”。

除了挑選食材要最佳肥美期之外,粵菜還特別講究味道的“清、鮮、嫩、滑、爽、香”,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鮮味,製出的菜餚注重色、香、味、形。。因此粵菜調味品種類繁多,遍及酸、甜、苦、辣、鹹、鮮。但只用少量姜蔥、蒜頭做“料頭”,而少用辣椒等辛辣性作料,也不會大咸或者大甜。

資料記載,1956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上介紹的菜品便有5447個,與菜品有淵源關係的點心815款,小吃品數百個。清代上海在五口通商開埠以後,廣東人蜂擁至上海,從事與貿易相關的工作。居滬粵人,短時間內就猛增至四五十萬;配套的粵菜館成行成市地開辦起來,逐漸征服了上海人以及其他各色移民,尤其是一眾的文人;而文人們在至為發達的商業傳媒上搖筆弄舌,“食在廣州”的名聲就這樣開始不脛而走。

最早高度宣揚粵菜的著名人士,是當時客居上海的杭州人徐珂。他在所撰的傳世名著《清稗類鈔》以及《康居筆記匯函》裡,對粵菜再三致意,並提升到一個人文高度。如他在《粵多人才》裡說:“吾好粵之歌曲,吾嗜粵之點心“。上海《申報》記者禹公1924年底前往廣州,發回了一篇《廣州食話》,開門見山地說,“廣州人食之研究,是甲於全國者”。更是將“食在廣州”推向時代巔峰、至高境界。

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其他地方的問候語大多是“吃了嗎”,廣州人則往往是“飲咗茶未啊?”(喝茶了嗎?)。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一盅兩件,愜意的生活優哉遊哉。飲早茶的同時,還順便傳播訊息、敘說友情、洽談生意,八卦一下娛樂明星的桃色新聞。由此可見,飲茶在一定意義上已經超越了單純“茶”的範疇,飲茶構成了嶺南文化別於其他地域文化的一個顯著特質。

現在廣州飲茶並沒有時間的限制,茶市從清晨一直延續到深夜,可以一路從早茶喝到下午茶再到夜茶,乃至通宵。雖是一個“茶”字當頭,唱主角的卻不是茶,“茶客”對茶葉也並不太講究,我覺得飲茶這只是廣州人對生活的一種態度,是一種人際間的交往。

歡迎五一來廣州吃吃吃,入鄉隨俗就是了,沒人會笑話你的喝茶禮節,敞開肚皮去吃到你扶牆走。

TAG: 粵菜廣州飲茶食在早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