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蘿蔔:如果思念生了根

由 狐的小廚房 發表于 美食2021-04-14

“蘿蔔就熱茶,氣得大夫滿街爬。”

小時聽了這句街頭巷尾的俏皮話,總是撇著嘴要哭,因為父親是醫生。我不喜歡別人拿自己尊敬的人開玩笑——從小就是凡事愛認真的性子,聽了什麼都會往心裡去,這點到現在怕也沒改。

稍微大一點之後,明白了這句俗語的重點不是要看醫生丟人現眼,乃是在盛讚蘿蔔的食療功效。這才不再替爸爸抱委屈。相對的,注意力就轉移到了別的地方——這能讓大夫失業的蘿蔔,到底是哪一種啊?

蘿蔔家族的成員太多了。赤橙黃綠青藍紫,除了藍色,每個色號都能被蘿蔔兄弟佔到一席之地,簡直就像葫蘆娃。不過還是不按顏色去劃分了,按品種一個一個說過去——只是動筆前才發現,蘿蔔的分類,很混亂啊。

看這道菜,群英薈萃(圖片來源:網路)

算了,反正這文章是寫給吃貨的,不是農科院。品種分類不準確也就不準確了,反正你們都明白我說的是啥,就挺好。有拉著度娘刨根究底的時間,還不如多寫幾種好吃的呢。

先從基礎款說起。

無論江南江北,說到蘿蔔,如果不加任何修飾(姓氏?),應該就是自己那片地域最土著、最常見的品種。有些地方是白蘿蔔,有些地方是紅蘿蔔,但其實它們都可以歸到“中國蘿蔔”的類別裡,何況紅蘿蔔其實也只是紅一層皮,用來吃的部分同樣是白的。

蘿蔔我從小不愛吃,因為無論燉肉、燴菜還是和其他食材一起炒,都有種奇怪的臭味。長大後才明白,烹飪時間久一點,蘿蔔的怪味就能被去掉了。可見,對白蘿蔔的誤解,仍然是過去食堂或者供餐機構粗製濫造的結果(見《

土豆:社會人啊,今天你也是“流淚破胎頭”嗎?

》)。

確實是誤解,有例為證:京津一帶喜歡做“素丸子”,就是用蘿蔔擦絲,和以麵糊,用五香粉或白胡椒粉調味之後,搓成球形放在油裡炸至成型。炸好的素丸子,可以直接當小菜吃,也可以搭著白菜、粉絲炒成菜,有味。我尤其喜歡麻辣燙裡的素丸子:原本炸得焦脆的丸子放在底湯裡一煮,吸足了濃香的湯汁之後,外皮柔韌,內芯柔軟還多汁,香得不像話!

現炸現吃,又脆又香(圖片來源:網路)

原以為用蘿蔔絲調味後炸成小點心,是華北地區才有的,後來才意識到自己的孤陋寡聞:江南的蘿蔔絲端子(也有叫油端子、油墩子的),也是將蘿蔔切絲,調和麵糊成型後炸出來的。第一次見到的時候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但一口咬下去,竟然是非常熟悉的味道,立刻驚喜得差點跳起來。

蘿蔔絲端子,一個個都端著架子(圖片來源:網路)

還有更多例證。粵式茶餐廳裡的蘿蔔糕不用說了,米粉、蘿蔔絲和XO醬,綿滑柔軟卻又有一點筋骨,香得蝕骨銷魂。還偶然吃過幾次蘿蔔羊肉餡的水餃。羊肉略羶,但蘿蔔水汪汪的清甜沖淡了它,就讓人覺得“也不錯”。最貼近食材本味的,該是關東煮裡大塊大塊的蘿蔔塊——煮到酥軟,軟到用筷子一戳就穿的白蘿蔔,帶了昆布鰹魚高湯的甜鮮味道,讓每一個寒冷的冬天變得好幸福好幸福啊。

有腦補出香味(圖片來源:網路)

讓我一直納悶的是,如果本著“地域優先”的原則,天津人心目中的蘿蔔No。1,該是青蘿蔔才對。因為,在林林總總的“蘿蔔”名目下,專門有“衛青蘿蔔”這一條。衛就是天津衛,可見青蘿蔔和天津的淵源有多深。

但是最能代表天津的青蘿蔔究竟是哪一種?沙窩蘿蔔還是葛沽蘿蔔?這件事我始終不清楚,連二者的區別也不知道。因為不愛吃。特別、特別的不愛吃。

這樣的挑剔,讓我註定當不成一個合格的天津人。須知天津人都覺得,愛吃青蘿蔔是一種美德。“掉地上立刻摔八瓣”是酥脆,“能當水果吃”是甜且多汁,而且還便宜——這麼好的青蘿蔔都不愛吃,簡直浪費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不配做天津人。

那就不做吧。哼哼著滾遠了。

你讓我滾,我滾了;你叫我回來,對不起滾遠了!(圖片來源:網路)

是真的不喜歡。可能因為總被人勸說“這蘿蔔一點都不辣,甜的,來一塊你就知道了”,結果拿起來一咬,立刻辣得舌頭疼,就悲憤起來,覺得青蘿蔔也好,固執己見的天津人也好,都太可怕啦。

講道理,自己這麼挑剔,是因為商品經濟的發達。即使是冬天,蘋果、梨、棗、橘橙,包括物流通達後不辭萬里而來的車釐子、火龍果、藍莓、蜜瓜、柚子等等,平民款、貴族款,哪個不比青蘿蔔好吃多了。但是對上一代人來說,在寒冷的冬天裡,能吃到清爽甘甜的青蘿蔔,當然是極奢侈的享受。

蘿蔔:如果思念生了根

賣相也真的不錯(圖片來源:網路)

青蘿蔔翻頁,水蘿蔔登場。這是一個模糊的分類,因為似乎除了京津冀,別的地方不這麼稱呼它——這傢伙看起來很像是東北紅蘿蔔(這邊叫旱蘿蔔)的表親,只是身形更修長,個頭也更嬌小些。

水蘿蔔,我家吃得不多,就記得小時見過爸媽用它拌冷盤吃,放很多的醋和糖,還是遮不住那股子辣。自然不喜歡。

和白蘿蔔不同的是,對水蘿蔔的不喜歡,到現在也沒有改。連帶被厭棄的還有櫻桃蘿蔔,雖然樣子天真可愛,有著唇紅齒白的嬌美,一口下去卻是辣辣的。和它的表親一樣表裡不一,讓人想到安陵容(笑)。

蘿蔔:如果思念生了根

嬌美給你看(圖片來源:網路)

說到表裡不一,倒是又想到了另一種“表裡不一”的蘿蔔,就是心裡美。

青白色的皮,胖墩墩的身材,不顯山不露水;切開後滿眼卻是妖嬈的紫。每次我見到這樣的反差,便忍不住打心眼裡贊起這蘿蔔的名字:確實有些巨大的喜悅,是讓人只敢藏在心裡偷偷樂的,生怕一說出來,某些看不見的魔法就會被打破,美夢也隨之醒來。還是先不要說。

蘿蔔:如果思念生了根

蘋果青和玫瑰紫(圖片來源:網路)

我喜歡心裡美。不止是因為好的心裡美確實不辣,可能也因為對北京有類似故鄉的感情——剛回天津時,這邊還買不到心裡美呢。懷念起在吃火鍋時順手拿起切好的心裡美,咯吱咯吱啃著玩的清甜,以及在很多飯館裡都能見到的、用心裡美醃的糖醋蘿蔔(皮);再看看身邊竟然連這老朋友都找不到,一時悲從中來,好懸沒蹲在菜市場裡哭上一回。

不過要說“最喜歡”的蘿蔔,心裡美又排不上號了,得麻煩它給胡蘿蔔讓個位置。

也是奇怪。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小時的我不愛吃胡蘿蔔,覺得它有種讓人聯想到芹菜的味道,異香異氣,讓人不適。但是長大後,對各種香料的接受度變高了,就不再橫挑鼻子豎挑眼。最關鍵的是,蒸熟的胡蘿蔔竟然是甜甜的。對於不吃甜食的我來說,這樣的甜度,是“能夠愉快接受”的上限。自然滿意。

除了蒸,做燉菜也合適。馬鈴薯、胡蘿蔔和牛肉的搭配,就像《哈利·波特》中的鐵三角一樣,放在一起就不會出大錯。炒也可以,放點油,炒久點,只要充分熟化,胡蘿蔔就會開開心心地甜給你看,於是素炒胡蘿蔔哪怕不放糖,也是鹹甜的味型,喜歡用它拌飯吃。再配一枚煮蛋或者滷蛋,大善。記得要溏心。

胡蘿蔔連生吃都是可愛的。雖然甜度差了點,還特別硬,像是有意在給牙齦做不那麼溫柔的按摩;但是偶爾我偏偏想要這種感覺,因為這樣的推推搡搡,能帶來某種獨屬於世俗的、喧囂擾攘的喜悅。熱鬧、親切、觸手可及。更不用說有一次,吃著胡蘿蔔,一抬頭,就見到了心上人。那塞了一嘴的明明是胡蘿蔔,硬是嚼出玫瑰的味道來啦。

蘿蔔:如果思念生了根

吃著吃著就傻眼了

倒真有一種胡蘿蔔是帶玫瑰花香的。也是這兩年的事,在電商平臺有時能找到產自雲南的紫胡蘿蔔。我喜歡紫色食物裡花青素的味道,比如紫薯、黑米和黑糯玉米等等,經常買,就很熟悉它們共有的、讓人聯想到玫瑰的氣息。紫胡蘿蔔也一樣,又甜。要不是嫌刷蒸具麻煩(花青素掉色很嚴重),真想常買。

蘿蔔:如果思念生了根

這個真的有(圖片來源:網路)

除了好吃,胡蘿蔔還有個好處,就是適合拿來練刀工:比馬鈴薯密度更高,穩定性好,而且澱粉含量沒那麼高,就不粘刀。唯一的缺點是個頭小了點,不像切馬鈴薯一樣,如同“全程80邁”那樣飛奔般的爽。

蘿蔔:如果思念生了根

真心好切

把能想到的蘿蔔都盤了一遍,最後想起的,是《連城訣》裡狄雲逃亡時,為了果腹,隨意拔來吃的蘿蔔:

“剝了蘿蔔皮,大大咬了一口。生蘿蔔甜美而辛辣的汁液流入咽喉。五年多沒嚐到了,想到了湖南的鄉下,不知有多少次,曾和戚師妹一起拔了生蘿蔔,在田野間漫步剝食……”

回憶也好,想念也好,竟然能和蘿蔔這種毫無浪漫色彩的東西搭上線,而且毫不違和。可見相思的寄生,不挑宿主。

一蔬一飯,睹物思人,只因為被味覺喚醒了記憶——大家都是一樣的。

2020年12月26日

TAG: 蘿蔔青蘿蔔胡蘿蔔心裡美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