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我心中的靈寶小吃”徵文類優秀作品展(二)

由 使用者天鵝湖畔 發表于 美食2021-07-09

NO·2 靈寶豆腐‘宴’

——解讀靈寶小吃豆腐腦 雜燴菜

作者:董建芳

“豆腐來哎……東關石磨火燒豆腐!”

清晨,隨著短一聲,長一聲地叫賣,阿姨們會把頭探出窗外,衝著叫賣聲招手喊:“哎,師傅,等一下,給我打兩塊錢的豆腐!”

“能中。”

靈寶人買豆腐都在早上,特別是夏天。因為豆腐氣兒短(壞得快)。早買一是:新鮮;二是:真正的當地火燒豆腐再晚一會兒就賣完了。

常見有炒豆腐:把豆腐切成薄片,配上蒜苗或者大蔥炒著吃。燉的辦法也不少:菠菜、粉條燉豆腐、肉沫紅油燉豆腐、家常豆腐、麻辣豆腐等等。豆腐放鍋裡蒸出來,澆上生抽、辣椒油,趁熱端著碗吃,不僅筋道、熱的刺激,還特別省事兒。

豆腐還有一種做法叫豆腐腦。製作辦法:豆腐在製作過程中,選料要稀,小火、點嫩一點就形成了豆腐腦。豆腐腦像雞蛋羹的模樣,營養豐富,容易消化,老少皆宜。一般情況下大家都在早市上吃,或者買回來做著吃。做著吃我可是行家裡手,不但各種吃法精通,而且百吃不厭。

生完孩子住在農村老家,每天早上門口總有人喊:“豆腐,豆腐腦!”聽見喊叫,母親隔三差五會端著小盆,一塊錢買一小盆的豆腐腦。

這時候,我會湊上前去聞一聞還冒著熱氣兒原汁原味豆腐腦的味道。然後,盛一小碗,給豆腐腦上面加勺白糖,輕輕地拿起勺子攪一攪,舀一口放到嘴裡,嫩嫩滑滑的,甜而不膩;清清爽爽的,入口即化。特別好吃。母親一邊做著,一邊說:“豆腐腦加上白糖瀉火,多吃點兒,孩子眼睛不粘(上火)。”

豆腐腦做成鹹的更好吃,沒有了豆子的腥味。調佐料:加蒜水,滴少許香油,香菜、蔥花、黃豆點綴,紅油打頂。那個香、辣、酸、爽,別提多麼過癮。母親有時候還會燒一鍋胡辣湯往豆腐腦上面一澆,這樣叫兩攪(也叫兩摻),又是滿滿家鄉的味道。

豆腐在靈寶的地方美食中僅次於肉的地位。所以,人們把用豆腐做主食材的飯菜稱之為雜燴菜。雜燴菜是菜也是飯,它就是一道小吃。雜燴菜裡面的豆腐製品有:豆腐丸子、豆腐乾、豆腐塊兒。它們統統當做雜燴菜中的“硬菜”。

雜燴菜常常出現在當地人過紅白事情前的“祥忙(混事情)”飯桌上。這樣的場合人多,吃飯的時間不穩定,早一點,晚一點都能吃的熱乎。另外,鄉下廚子用泥巴盤起來的爐子,大大小小,從低向高擺有多個鍋頭(灶),地火(灶膛)在不停地燃燒,雜燴菜在最底下的一個大鍋裡,也叫大鍋菜。由於豆腐耐煮,無論是豆腐塊、豆腐乾,越煮越香越有味道。七八樣的菜品在鍋裡翻滾著,熱氣騰騰,瀰漫開來,散發出具有靈寶地方特色過事情的熱鬧氛圍。

雜燴菜的種類很多,但是,每一道燴菜的主食材都離不開豆腐。紅事情的燴菜裡面除了豆腐還有豆腐“兄弟”——腐竹、豆腐皮、豆腐乾、豆腐丸子和油炸豆腐。所有的豆腐經過掌勺師傅的手藝配上青菜、粉條和少許大肉葷腥,匯合成眾口稱讚的美食。哪家過事兒,隔幾道巷子也能聞到雜燴菜的香味兒。這樣熟悉的味道,讓不常回村的人們,不由自主地打聽,誰家過事情?是否去隨個份子、上個禮。

雜燴菜在白事情(喪事)場合叫豆腐湯。白事情沒有紅事情雜燴菜那麼熱烈(麻辣)、喜慶(紅燒)、味兒重。從雜燴菜的色澤、口感以及散發出來的清淡味道上,同樣隔幾條巷子人們也能辨別出來是白事情。

白事情豆腐湯裡面的豆腐是原味的,白白滑滑的,肉片是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加上未過油的腐竹、粉條、木耳和綠色的蔬菜,色香味俱全即可。白事情的豆腐湯雖然不張揚,但也是事情場流水席舉足輕重的一道小吃。

在靈寶本地鄉下舉辦喪事時,來一位悼念者祭拜過後,主家孝子會親手盛一碗豆腐湯,恭恭敬敬端給來客。客人不管吃沒吃飯,都要接過碗喝一口豆腐湯,咬上一口白饅頭,一定吃飽肚子(壯膽驅邪),精神飽滿再說。

靈寶小吃酸咕哩、漿麵條等,鍋裡也離不開豆腐點綴。豆腐打成格丁,加一把綠色菜葉兒,無論是酸咕哩還是漿麵條都特別下飯,有句老話說的好:“漿飯熱三遍,給個村長都不幹。”

可不是嘛!靈寶人喝漿麵條,“三碗不過崗”已經習以為常了。更稀罕的是小吃——豆腐腦永遠是在外遊子餐桌上一道遙不可及的奢望;雜燴菜的地位永遠佔據著靈寶民間大小事情,是立足於不敗之地的一道美食。

TAG: 豆腐雜燴豆腐腦靈寶豆腐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