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地瓜的那些花樣吃法,你還記得嗎?(上)

由 悠然東山 發表于 美食2021-06-29

地瓜有很多名字,我們魯西南地區這邊叫紅芋,或叫芋頭,南方一些地區我看有叫紅薯的,也有叫紅苕、白薯的等等,從名子的多樣性可見其分佈的廣泛性。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後,糧食產量不高,地瓜是魯西南農民的主食,由於長年且頓頓吃這個東西,即使它再好吃,也讓人生厭,何況它並不好吃。於是為了騙自己的肚子、哄自己的嘴,我們的鄉親可是把地瓜做出了花。

先說最常見的吃法,有兩種,一種是洗乾淨放在鍋裡煮著吃,工序最簡單,最直接,沒啥說的。二種是把地瓜削成片曬地瓜幹,再打成面做窩窩頭吃,工序也不復雜。這兩種吃法就是家裡做飯的日常,

到吃飯點你朝大街上看,蹲在自家門口吃飯的爺們,手裡不是掐著幾個熟地瓜,就是用筷子串著幾個黑窩頭。

地瓜面窩頭這東西,我先前寫的文章《小時候,那些讓人崩潰的農活(3)》中有敘述,熱的時候粘人手,涼的時候象石頭,特別是到冬天,如果做好多放兩天,一般牙口真是啃不動。

我小學時有個同學,早晨起來上學肚子餓,先揣上一個窩頭吃著,他吃窩頭和別人不一樣,窩頭裡有內容,一把鹽,一小勺豆油。冬天凍得伸不出手來,他就把窩頭夾在肘窩裡,邊走邊蘸著油鹽吃,到了教室小嘴油乎乎的,好生讓人羨慕。直到有一天,聽說他因偷油吃被他爹給揍了。

他吃一個窩頭的伴侶,幾乎是一家人一天的油耗。

再說一下幾種粗糧細做的吃法。

吃法一:做涼麵魚吃,我覺得這種吃法放在現在也是難得的美食,這種東西一般夏天才做。把地瓜面和成稍硬一點的麵糰,拿一個滿是綠豆大小圓孔的鐵板(這工具叫什麼名我忘了),把麵糰在鐵板上揉搓,一個個小魚似的麵條從鐵板的圓孔裡被擠出來,落在燒開的水裡,煮熟後用笊籬撈出來放在新打的井水裡,待其涼透、瀝水,加蒜泥、醋、鹽、胡蘿蔔鹹菜末、香油等調製,吃起來滑膩彈牙,酸辣爽口,甜中帶鹹,清涼無比,真是炎熱的夏日讓人神清氣爽加熨貼的美味。

吃法二:做豆餡。這種吃法一般過年時才用。把洗淨削皮的地瓜與紅小豆,大棗放一起煮,直到把紅小豆煮得用手一捻就變成粉狀,然後用木榔頭搗製成泥,熟地瓜、紅小豆、大棗混和在一起,又香又甜。雖然用料地瓜佔絕大比例,不知怎麼就叫豆餡。

用其做餡,用玉米麵作皮包成圓圓的“糰子”,蒸熟後晾涼,放至大甕裡,從年前的臘月二十三一直吃到年後的二月二。這東西開始吃還行,越放越不好吃,如果哪年春節後溫度升得快,玉米麵皮長就開始長綠醭,豆餡也有點發酸,吃起來那真是美味變受罪了。

還有一種吃法工序比較複雜,而且有較高的技術含量,介紹起來比較費字,單拿出來作為一個部分,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我,繼續看我寫的(下)半部分。

TAG: 地瓜吃法窩頭紅小豆鐵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