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陝西傳媒網】沒有零花錢也沒有零食,有兩年我卻幾乎天天有糕吃

由 長安片片月 發表于 美食2021-06-29

甑糕是我記憶中抹不去的美味,那時沒有零花錢也沒有零食,有兩年我卻幾乎天天有甑糕吃。

甑糕是陝西的一種美食,用糯米加大棗(或蜜棗)芸豆蒸制而成,軟糯香甜,早晨來一份做早餐再好不過了。即便這幾年陝西人與時俱進,也在端午節吃起了粽子,但甑糕卻仍是過節的主角。

每次回老家,我總一大早去菜市場,循著甜蜜的紅棗味,穿過熙攘的人群,來到甑糕攤前。剛出鍋的甑糕隔著厚厚的棉布蓋騰騰地冒著熱氣,老闆掀開棉布,露出密密麻麻鋪滿了整面的紅棗,透著紅潤的光澤,冒著醉人的香甜。

鏟子用的是平鏟,側著手腕沿著甑一週逐步向甑中心轉圈壓過去,拿捏好力道,蒸得軟嫩的紅棗便在剷下像開花般平鋪開來,更濃的棗香溢位來。再用鏟子沿著甑邊向下大概六七釐米,到下一層的紅棗處停下,向上挖一鏟,抹到小碗裡,在紅色大棗的映襯下,白色糯米透著晶瑩的油光,食客們已經排起了隊伍,等待品嚐這口美味,幾十年不厭煩。

人說小時候味道的記憶會伴隨一生。每次吃著甑糕,我都會想起院子裡那個大灶臺,灶臺上一口甑,頂上幾片石棉瓦,石棉瓦下吊著只電燈泡,在夜裡亮著光,照著甑裡的食材,以及父母忙碌的身影。我會在夜裡電鼓風機停止工作時睡覺,在清晨它又開始工作時起床讀書,窗前我的身影小小的,院子父母的身影長長的,誰也不說話,就這樣靜靜的。

做甑糕需要在中午就開始泡糯米、洗棗、控水,傍晚時分將泡好洗乾淨控好水分的糯米和紅棗分層碼到甑鍋裡,大火燒兩個小時,小火燒半個多小時,期間需要均勻地淋水。這一套流程做完差不多晚上十點多,第二天早上四五點左右大火燒到蒸汽上衝,再小火燒一兩個小時就可以搬上車拿出去叫賣了。

我們把貪圖好吃的以及與之相關的花錢行為叫敬嘴,聽著便不是什麼褒義詞。那時候大家都還窮,剛過了溫飽沒多久,但食色是人的天性,誰會不愛呢?隔壁村有個老太太,叫賣到他們村、別人買的時候她都圍著三輪車看,連著好幾天,後來爸媽就送了她一碗。有一天到了中午,還剩下不少,爸媽就把鄰居們叫來免費吃。再後來實在不掙什麼錢,這個生意都擱置了,那口甑鍋現在還在家裡安靜地待著。

之後家裡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加上爸爸生病,直到我和弟弟大學畢業工作幾年後,家裡的生活條件才得到明顯改善。這幾年大家都有餘錢花在吃上了,爸媽卻早幹不動了,只能吃甑糕的時候唸叨:“這比我們當年做的味道可差遠了呢。”與其說他們在吐糟這個味道,我更覺得他們是懷著深深的遺憾,遺憾當年有力氣有手藝的時候沒有這麼多食客,這門利潤率頗高的生意也就沒有做大做強,他們錯失了成為縣城甑糕大王的機會,也錯失了勤勞致富、為兒女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和條件的機會。

TAG: 紅棗糯米火燒爸媽石棉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