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腹瀉不只是著涼,痢疾高峰期到了,該如何區分腹瀉和痢疾?

由 冒險探索者 發表于 時尚2021-12-08

一、痢疾是什麼?

痢疾,一般都是指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一種由志賀氏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細菌或細菌產生的毒素作用於腸黏膜,致使腸黏膜充血、水腫、潰瘍甚至壞死,嚴重影響腸道功能的正常運作。

菌痢和許多傳染病一樣,都有潛伏期,一般來說潛伏期都在1~3天,但是情況特殊的也能夠在數小時內發作,潛伏期最長可達7天。

它最典型的特徵之一就是腹瀉、拉肚子,也正由於腹瀉不是典型性症狀,而是胃腸科極其常見的症狀,所以菌痢發生早期常常被人誤會是著涼、吃壞東西等原因導致,也有不少人因此耽誤了治療時間。

除腹瀉之外,菌痢還有一些其它表現:腹痛、黏液膿血樣便,還有裡急後重(有排便衝動,但是真正到了廁所又總是排不出去、排不乾淨),部分患者還會伴有發熱、嘔吐、乏力、全身毒血的症狀,情況嚴重的甚至會併發休克、腦病。

菌痢曾有爆發流行的歷史,因此,對待這類可能大範圍傳播,造成嚴重不良後果的疾病,我們必須提高警惕。

二、菌痢透過什麼傳播?

菌痢的發病率一般從5月開始呈上升趨勢,然後在7~9月達到高峰,之後發病率又會逐漸下降,眼下我們正處於菌痢的發病高峰期,不得不打起精神,提高警惕。

菌痢是腸道的傳染病之一,多是透過糞-口傳播,意思就是:病毒會隨著患者排便而排出體外,並且跟隨著糞便一起進入自然環境,繼而汙染水源、食物,或者是衣物、玩具等,健康人如果接觸了被感染的東西,病毒就會透過手、口途徑進入人體,最終引起消化道病變,達到傳染的目的。

由此可見,菌痢的發病大多和誤食被汙染的食物、水有關,因此,在日常飲食中必須嚴格把控食物來源,以免誤食被汙染的食物。

此外,常常在外就餐,或食用海產品、生冷食品的人更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兒童和老人這類免疫力、抵抗力都較弱的人群,因為身體素質差,比起經常在外用餐的青壯年來說,老人和兒童的發病率更高。

近年來,隨著我國衛生知識的宣傳和普及,菌痢這類腸道傳染病的發生率有明顯下降,但在從事農、林生產的地區,或從事農業的職業群體中,發病率仍然較高。

三、腹瀉和痢疾有何區別?

由於腹瀉和痢疾都會導致患者拉肚子,所以不止是患者或老百姓,專業醫生也有誤診的可能。

一句話概括二者的區別就是:腹瀉>痢疾,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腹瀉,而痢疾只是造成腹瀉的原因之一。

引起腹瀉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受寒、食物中毒、大腸桿菌感染等等,急性腹瀉起病急、病程短,多是細菌感染或食物中毒導致的;慢性腹瀉起病慢、病程長,多是消化功能障礙、慢性感染、或者腸道腫瘤的原因。

而且腹瀉主要就是指患者的排便次數增多,可能引起肛門不適,如果是惡性疾病引起的腹瀉,也會粘液、膿血便的症狀,但絕大多數腹瀉都可以自行緩解,或者在服藥後緩解,且不會有傳染傾向,患者不需要進行隔離。

痢疾則是腸道傳染性疾病,比腹瀉嚴重,不止會造成患者拉肚子,還會使患者腹痛、糞便帶粘液膿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發熱、中毒等症狀,情況嚴重的甚至還會出現脫水、休克,病情不會自愈,只會加重。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菌痢具有傳染性,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痢疾爆發,變成流行病。

最後,儘管糞便膿血被作為菌痢的典型特徵,但在暴發流行期間,也有過僅僅只是腹瀉,而糞便內沒有膿血的病例,這類容易被誤診、忽視的病例是潛在風險最大的患者,常常成為痢疾的傳播者。

因此,不能單純地認為糞便有膿血就是菌痢,沒有就不是,出現類似症狀的所有患者都應自覺接受大便檢查,以免誤診、漏診。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

TAG: 菌痢腹瀉痢疾患者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