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善於交際的人,往往有這幾個特點,你有幾個?

由 讀行人生 發表于 情感2021-04-23

生活中每個人都避免不了與別人交往,可有的人卻不善於交際,有的人善於交際。

善於交際的人,往往有這幾個特點。

1

善於傾聽。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遇到的大多數麻煩,並不是我們不會“說”,是我們不會“聽”。

有時,你說得越多,對方越聽不進去,甚至越反感。

但你聽得越多,卻越易獲得好感。

很多時候,學會傾聽別人,比急著表達自己更真誠。

傾聽,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更多的是對自己成長的幫助。

古語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用心傾聽,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慢慢去體會他人說的良言,可以使自己更快向前。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精神病患每天穿著黑色雨衣,舉著一把花雨傘,蹲在院子裡的陰暗角落。很多醫生和專家都試圖診治這位病患,卻不曾想病患理都不理他們,一句回答也沒有。

架走病患他倒也不抵抗,只是一旦有機會他仍會穿上黑雨衣,打著花雨傘,蹲在角落。

所有人基本都放棄救治了,直到來了一位被認為是“行為乖張”的心理學專家。

專家一見著病患,並不同他交談,只是換上跟他一樣的行頭,跟他蹲在一起,靜靜地聽著病患嘴裡的嘟囔。

就這樣堅持了一週,病患主動親近他,和他說話了。

慢慢地,病患開始對心理學家敞開了緊閉的心扉,而心理學家也悟到了自己慣常的心理苦悶的真正緣由。

人緣好的人,通常不是因為有多幽默,多會說話,而在於能靜靜地聽完每個人說的話,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被認真對待。

看過胡適與蔡元培的一段往事。

在胡適就職北大登臺講課的前一晚,蔡元培來到了胡適家中。

胡適因為初入北大,倍感壓力,一見到蔡元培,就一個勁地訴說自己的焦慮和擔憂,而蔡元培只是在一旁耐心地傾聽著。

等到胡適傾吐完自己的不安,才想起來問蔡元培的來意。

還沒等胡適開口,蔡元培便起身告辭,就留下一句話:“我聘你到北大來,就是信任你。”

胡適這才明白蔡元培是來給他鼓勁打氣的,也因此備感溫暖。

懂得傾聽,是願意站在他人的角度,予以肯定和尊重。

傾聽也是一種表達,無聲也是一種言語,它比滔滔不絕更有力量,也更有溫度。

生活中,不懂傾聽的人,生活總是一團糟。他們自以為很瞭解對方,所以不斷輸出自己的觀點,試圖解釋自己的“善解人意”。卻並沒有發現,“善解人意”背後的壓力。

而善於傾聽的人,既不用浪費唇舌,與人爭辯;還能夠在無言的傾聽中,給予對方最大的鼓勵和支援;同時,也能在傾聽的過程中,理清自己的思路,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其實,很多關係的建立,都從傾聽開始;很多關係的破碎,也都從不善傾聽結束。

如果你想要擁有好人緣,最重要的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聽別人說了什麼。

2

不與人爭。

世間的言語之爭,爭的無非是嘴上痛快。

無論勝負都勞心勞力,並沒有半點實際意義,甚至可能給自己平添麻煩。

《道德經》有言:“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張之洞初任湖廣總督時,長得不帥,個子也很矮,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

當地的一名畫家拿他開涮,以他的形象畫了一幅“三矮奇聞”的水彩畫,此畫一經展出,立即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

張之洞的屬下請求把這個畫家抓起來。可是,張之洞沒那樣做,反而自己掏腰包,把那幅畫給買了下來。

此舉讓輕視他的人佩服不已,對他畢恭畢敬,也再沒有詆譭之作傳出。

善於交際的人,往往有這幾個特點,你有幾個?

周國平也說:“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唐朝大將郭子儀曾因戰功顯赫被封為汾陽王,身居廟堂,位高權重,同朝為官的大臣們忌憚他、妒忌他、甚至詆譭他,宦官魚朝恩便是其中之一。

郭子儀出征時,魚朝恩假借名目,竟然掘了郭家墓地。此事傳到朝堂,郭子儀舊部憤憤不平,要去給魚朝恩一個教訓,卻被郭子儀制止了。

回朝之後,郭子儀講道:“臣常年領兵在外,管教不嚴,手下計程車兵也曾毀了不少人家的墓地,如今自己家墓地被毀,也怨不得旁人,這是天理報應。”

這番話,最終傳到了魚朝恩耳中,他感到非常愧疚,決定此生再不與郭子儀為敵。

為表誠意,魚朝恩邀請郭子儀同遊章敬寺,二人恩怨,自此了結。

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其實並不在事情的對與錯上,而是在彼此的情緒和態度上。

善於交際的人,往往有這幾個特點,你有幾個?

有時,當你越強詞奪理地去爭辯,反而會激化矛盾。

但當你心平氣和地好好說話,反而會緩解矛盾。

人與人之間的閱歷不同,對於事物的認識和見解也大不相同。

《莊子》裡講:“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

會說話的人,不會跟井底的青蛙談論大海,不會跟夏天的蟲子談論冰雪。

蟲子和青蛙的閱歷有限,並未見過大海或冰雪,自然不可能認同你所說的這些。

俗話說得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見解不同,多說無益;層次不同,不必強融。

善於交際的人,往往有這幾個特點,你有幾個?

北宋名相富弼向來以才華出眾,文采斐然著稱。

一次有人把他堵在街上,甚是趾高氣揚:“聽說你才學淵博,能否答我一問?”

面對對方的挑釁,富弼面無慍色,反而溫聲答道:“可以,您請說。”

那人繼續問道:“若有人公然辱罵你,你該如何應對?”

富弼故意思考了好一會,回道:“我會假裝沒有聽見。”

那人嗤笑一聲,將他大肆奚落了一番,然後轉身離去。

見主人受此侮辱,一旁的僕人急了:“這人如此無禮,為何不見您反駁?”

富弼平靜地解釋道:

“此人輕狂,與他駁辯,定會愈演愈烈,最後不論誰輸誰贏,都勢必有人不服。

何況他既能當街挑釁,足以見其心胸之狹窄,若繼續爭論,日後必定另有糾纏。

與其如此,不如不辯。”

總想逞口舌之快,爭高低輸贏,只會給自己添堵。

反而不辯不爭,能換來身心舒暢。

善於交際的人,往往有這幾個特點,你有幾個?

3

會說話。

朱自清曾在散文《說話》中寫過:

“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天天說話,不見得就會說話;許多人說了一輩子話,沒有說好過幾句話。”

能說話是本能,會說話才是本事。

《資治通鑑》裡有這樣一個故事。

宋太祖趙匡胤對大臣張思先說:“你此次為君主和國家做出重大貢獻,我決定讓你官拜司徒。”

然而,張思先等了好久都不見任命下來。

他想當面問宋太祖,但是又害怕得罪他,弄不好還把官位丟了。

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

有一天,張思先故意騎一匹特瘦的馬從宋太祖面前經過,並驚慌下馬向他請安。

宋太祖問:“為什麼你的馬那麼瘦?是不是你沒有好好喂?”

張思先答:“一天三鬥。”

宋太祖又問:“喂這麼多,為何還那麼瘦?”

張思先答:“我答應給它一天三鬥糧,但實際上沒給他喂那麼多。”

宋太祖聽完,大笑起來,他是個聰明人,一下子就明白張思先意有所指。

第二天,他就下旨任命張思先為司徒長史。

很顯然,張思先是一個很會說話的人,他透過委婉的方式,間接指出了對方的錯誤,既給了對方面子,又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真正會說話的人,不是在言語之間論對錯,爭高低,而是懂得說話讓人舒服,交流予人溫暖。

善於交際的人,往往有這幾個特點,你有幾個?

有人問汪涵:“你跟何老師誰是湖南衛視的一哥?”

汪涵哈哈一笑:“當然何炅是一哥。”

提問者卻不依不饒:“那你呢?”

汪涵淡定地答道:“我是他大哥。。。”

一句謙遜禮讓的話,既化解了刁鑽的問題,捧了同事,又不露聲色地顯出對自身地位的自信,令人拍案叫絕。 在一個才藝展示節目上,一個演員表演了精彩的魔術,然後面對臺下的評委汪涵、劉謙等人,開始大談劉謙在春晚上魔術節目的秘訣,並一副“我上我也行”的姿態,氣氛一度非常尷尬。

善於交際的人,往往有這幾個特點,你有幾個?

汪涵一改平日的謙謙君子作風,以嚴肅的語氣對這個演員說道:劉謙老師的魔術是可以被超越的,但不要忘了,如果沒有他這樣優秀的魔術師將魔術發揚光大,你可能根本沒機會站在這個舞臺上進行這樣的表演。

你之所以有機會去超越,是因為你站在劉謙老師這樣的巨人肩上!

遇事只會不斷地用車軲轆話和稀泥的人,只是人畜無害的老好人。

真正會說話的人,應該是在波瀾不驚的話語下,閃現著銳利的鋒芒和底線。

蔡康永《說話之道》中寫道:“把話說好,收穫最大的是我們自己。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

善於交際的人,往往有這幾個特點,你有幾個?

生活中,其實一個人說話是否能夠說到別人心裡,是否能夠說話讓別人受用。

不是因為他聲音有多麼悅耳,而是他們能夠換位思考懂得對方需要什麼,從而說出的話能夠讓人舒服和暖心。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餐廳中,一個老闆經過一個包間的時候,正好看到幾個服務員在吃客人剩下的飯菜,當時服務員見老闆經過,表現的手足無措,場面陷入尷尬。

而老闆並沒有去鄙視服務員,而是說了一句:“正好,我還沒有吃飯呢,介不介意我和大家一起?”

正是這麼一句話,徹底緩解了氣氛,維護了員工的面子和自尊心。

會說話的人,並不是說說話有多少技巧,而是他們會設身處地的考慮別人的感受,創造舒服的交流氛圍。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傾聽說話病患郭子儀胡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