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新能源汽車背後的家電企業壯志雄心

由 家電圈 發表于 科技2021-04-25

從小米到華為,新能源汽車如今再次引爆家電圈!今年以來,包括海爾、美的、長虹、海信,以及格力、創維等家電企業,將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商業版圖有意或無意浮出水面。

有的是親自上陣“造新能源汽車”,比如格力董明珠;有的則是曲線繞道“造新能源車”,比如創維黃宏生;還有的更多企業,則是“為新能源車”提供電子、能源、娛樂等部件或全套解決方案,比如美的、海爾、長虹、海信、TCL等。

那麼很多人就在問了:家電做得真夠好了嗎?這麼多家電企業就急著佈局新能源汽車,為什麼?在家電圈看來,其實就是看到了新能源車的未來發展機會、使用者的應用場景,以及可能存在的新空間。簡單來說,家電企業們“有機可圖”、“有錢可賺”,同時還有“想象空間”。

同戰新能源汽車,各個家電企業路不同!

目前,在家電企業“圍獵”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過程中,呈現出兩大陣營:一是,親自下場造車,搶一杯羹;二是,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供應商和合作夥伴,分一杯利。

公開資料顯示:最早佈局“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則是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受制於當年香港事件,黃宏生選擇二次創業:2011年收購南京金龍客車後,成立開沃汽車集團,並於2019年推出天美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不過,在經過2年市場預熱,黃宏生實際控制的開沃集團最終還是將手伸向創維集團,以2800萬元代價,拿下創維品牌在汽車等相關領域的永久使用權。由此,這也宣告黃宏生透過曲線方式實現“創維汽車”夢。

其實,早在2017年時,香港上市的創維集團就曾公告稱,計劃收購黃宏生實際控制的天沃汽車集團,並展開磋商。這意味著,黃宏生希望可以將旗下的兩大業務平臺整合,既做大規模,又利用創維品牌帶動汽車業務在消費市場發展。不過2個月後,這項計劃便宣告“流產”,之後開沃集團便推出自有品牌天美新能源汽車。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黃宏生對於創維到底要不要親自下場“造車”的反覆和糾結。如今,面對競爭早已白熱化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以及消費需求的持續多變,黃宏生意識到,如果重新打造一個新品牌,顯然不如直接拿創維品牌,並藉助創維的存量使用者、現有渠道和資源,從而快速撬動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發展。

直接下場造車的家電企業中,不是一家企業而是一位企業家——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其個人於2017年投資銀隆新能源公司,並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同時,格力電器與銀隆新能源汽車有多項合作。目前,受到董明珠的影響,格力電器自身面向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有多項佈局,主要還是佈局新能源零部件,以及智慧製造裝置等領域。

與創維黃宏生、格力董明珠不同的是,近年來包括美的、海爾、海信、長虹,以及TCL等家電巨頭們,對於新能源汽車業務的關注度,更多還是聚焦於成為這個新產業的商業合作伙伴,或者供應商,從而在關注這個產業發展機會的同時,再分一杯羹。

具體來看:海爾集團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佈局最長,美的、長虹在新能源汽車業務上的投入最早,而海信、TCL正在開始加碼新能源業務的投入力度。

美的集團對於新能源汽車的佈局早在多年前就已開始,美的機電事業群相繼完成對電機、電控和壓縮機為核心的汽車零部件產品,涉及電機驅動系統、熱管理系統和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美的智慧家居事業部,還在以車載系統遠端控制智慧家電、輔助/自動駕駛技術等等新能源汽車多業務、多體系佈局;未來,美的還將佈局新能源汽車能源管理系統。

海爾集團於今年與上海汽車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慧製造轉型、智慧汽車研發與應用、車家互聯、新能源和智慧化車輛應用推廣等領域深度合作。這也讓海爾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佈局浮出水面:一是前端的新能源車的研發、製造;二是車家互聯生態平臺和系統的打;三是能源管理與智慧化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應用與落地。

海信集團在新能源汽車業務上,形成整車熱管理、智慧座艙、車路協同三大業務板塊,基本屬於部件和方案的供應商。其中,以車路協同及車身感知核心零部件為切入口,同時依託新型顯示技術優勢跨界佈局座艙電子領域、以及汽車空調資源優勢佈局新能源車空調壓縮機和整車熱管理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海信家電收購日本三電集團進軍汽車空調等整車熱管理。

長虹集團,除了在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和汽車電子等硬體上早就完成產業佈局,還在透過產學研打通後開展無人駕駛、雲服務、車聯網等前沿軟體領域的研究。目前來看,長虹集團已經形成穩定收入的業務,還在電池、電子等部件產品。

TCL科技,當前最大優勢就是大中小不等的顯示螢幕,這是新能源汽車的必備部件。同時,其還在發展半導體業務,包括晶片等,肯定也有拓展的空間;此外,TCL的家電業務,未來在新能源管理系統,及車載小家電產品等,都有想象空間。

新能源汽車水很深,為何企業還要紛紛發力?

相對於受到各種資本熱捧的新能源汽車,家電業如今已是“明日黃花”,雖然一些手機、網際網路企業近年來紛紛進軍家電行業搶蛋糕,只是將家電硬體置於智慧家居解決方案中,並沒有真正要做大做強家電業務。

從這個層面來看,家電企業集體擁抱新能源汽車業務,其實就像手機企業進軍家電行業一樣,都是要“搶市場、搶地盤、搶人頭”。無非是在原有的地盤和業務基礎上,擴大地盤尋求新的增長機會和空間。本質上還是“家電業當前及未來增長空間有限,利潤微薄,但方興未艾的新能源汽車卻存在巨大的商業空間和想象力”。也就是說,家電業是昨天,新能源汽車則是明天和未來,自然會受到家電巨頭們的關注和投入。

同時,還可以看到,過去幾十年來家電企業在產品研發、智慧製造,以及產業鏈整合,渠道開發,以及使用者經營過程中,積累了一系列資源和能力。特別是最底層的機電技術、製造技術,以及使用者的營銷服務渠道網路等等,如今都具備向外部其它行業進行復制和輸送的可能性。

比如說,智慧化製造,以及機電、電池、車載空調等零部解決方案,以及新能源汽車必備的各種顯示螢幕等,都可以具備不同行業的資源共享性。在家電傳統的家庭消費市場增長空間有限,由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爭奪過程中,藉助商業前景廣闊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釋放家電企業原有的製造、研發能力,以及產品的應用場景拓展,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再者,不可否認,汽車的未來不只是一種出行交通工具,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最近幾年來,房車開始走俏中國少數家庭背後,正是一種新的生活已經從萌芽期進入發展期。由此,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未來將是一個關於“移動出行”、“移動生活”的全新商業黑海與藍圖。未來,越來越多的人們將走出家庭、走向社會,擁抱大自然,這必然會帶來全新的“車家新生活”體驗和空間。

那麼,對於家電企業來說,未來不只是簡單地將各類家電產品植入新能源汽車的舞臺和空間之中,而是要將移動出行、車家新生活融入到家電產業當前正在推動和落地的場景化、生態化戰略藍圖中。最終則是圍繞使用者這個唯一的中心,整合家電、家居、汽車等各個行業的資源,實現從家到車,從產品到生活方式的全面打通。

最終,對於眾多的家電企業來說,此時加碼新能源汽車業務,顯然不只是簡單地擴大業務範圍、提升營業收入,而是擁抱快速更迭的時代和使用者,與時俱進的一種戰略格局!

TAG: 新能源汽車黃宏生家電企業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