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咖啡之後,陸正耀盯上小面

由 創事記 發表于 科技2021-05-13

瑞幸咖啡任命新董事長:郭謹一為新任董事長,陸正耀出局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

楊旭然

tide-biz

瑞幸創始人陸正耀是一個閒不住的連續創業者。在失去了瑞幸的董事會席位之後,他又盯上了麵館生意。

據稱陸正耀本次上馬的是一個名為“小面日記”的專案,在今年4月初已經啟動,在大眾點評上能夠搜到一家門店的資訊。

從僅有的資訊中可以窺見,這是一個主打重慶小面品類的專案,“日記”則突出了城市小資們豐富的內心戲,門店資訊顯示定位望京,網際網路公司的集中區域。因此其消費人群很有可能和

瑞幸咖啡

重合。

瑞幸咖啡不是陸正耀創業團隊的最後一個專案,卻是把這個神州系的家底、手段、經營策略完全展示給大眾的專案。

咖啡生意實在是“太C了”,一舉一動都難逃資本與外界的關注。財務造假坐實之後,瑞幸卻並沒有銷聲匿跡,而是開始了慢生意的策略。2020年7月,黎輝、劉二海、陸正耀和邵孝恆從董事會出局,2021年4月,瑞幸獲得了大鉦資本2。5億美元的融資。

這一切與陸正耀沒有了太大的關係,卻隱約從另外側面給了陸正耀一些背書:雖然手段出了大問題,但眼光沒問題;同時也證明了餐飲確實是一個適合創業的賽道:如果連瑞幸都能翻身的話,那中國的餐飲市場確實機會多多。

01

經驗複製

中國的餐飲行業缺乏標準化、方法論和經營哲學。

短時間內鬧出大動靜,不僅需要資本的加持,同時也需要能力。

能力的概念非常寬泛。具體到陸正耀創業團隊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除了對於咖啡的理解之外,還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大規模鋪開生意並展開經營。

中國的餐飲行業眾所周知的龐大,也是眾所周知的缺乏標準化、方法論,缺乏經營哲學——太小太散太亂。

陸正耀曾經在闡述神州優車戰略時提到了幾個關鍵點:

1。無限下沉的網點

2。無限降低消費者的客戶消費門檻

3。儘可能多的產品

4。擴張產能

我們發現這幾條經營理念不僅適用於神州優車或者是寶沃汽車,同時也適用於瑞幸咖啡。正是在這種經營理念的推動下,瑞幸能夠在資本的助力下大幅度擴張並且無限接近於消費者,僅在創業的第一年就開出了2000家門店。

想要把儘可能多的小面賣給儘可能多的人,同樣離不開海量的網店。據媒體透露,“小面日記”已經做好了大規模開店的準備,500家店是目標。

在大規模開設門店之後,想要進行儘可能完善的協同管理,就離不開完善的軟體和供應鏈的配套,這方面瑞幸大開大合,在行業裡屬於領先的水平,這些都可以複製到其他型別的餐飲連鎖業務中。

小面是麵條類食品中製作工藝相對簡單的一種,相比山西、陝西的各類湯麵、刀削麵、甘肅等地的拉麵,不需要太多的食材原料,更適合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改造。

02

追逐餐廳

大資本的介入,與餐飲行業的穩健增長和連鎖化程度較低有關。

餐飲是依靠內迴圈的生意。它能夠在經濟增速趨緩的情況下,仍然保持穩健增長,且連鎖化、品牌化空間巨大。資本因此高度青睞。

IT桔子資料顯示,我國餐飲行業的投資金額從2013年開始一路飆升,2018年-2020年三年,投資金額都保持在200億以上。

在瑞幸、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茶飲品牌成功佔領市場後,越來越多的資本將目光投向餐廳連鎖店。

比如近期蘭州拉麵品牌受到知名投資機構的追捧,包括馬記永、陳香貴和張拉拉等品牌。紅杉中國直接給了馬記永估值10億元以上的投資意向書。

大資本的介入,與餐飲行業的穩健增長和連鎖化程度較低有關。

目前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餐飲市場。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餐飲收入規模達4。67萬億元,同比增長9。4%;

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4年中國餐飲業規模有望達7。16萬億,2020-2024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8。44%。

但中國的餐飲連鎖化率遠低於美國和日本。據歐睿國際的統計,2019年中國餐飲業連鎖化率(以店鋪數量計算)佔比為10。3%,而美國、日本餐飲業連鎖化率高達到54。3%、49%。

這個增量邏輯被資本高度認同。無論是一二級資本市場,都願意給予優秀的餐飲連鎖企業以高估值。

典型的如

九毛九

(HK:09922)旗下的太二酸菜魚品牌實現了接近於海底撈的翻檯率,2020年取得了超過50%的收入增長。目前九毛九的市盈率(TTM)在300倍左右。

一級市場除了炙手可熱的馬記永,也有像和府撈麵,從2015年開始5年半時間內完成6輪融資,D輪融資更是由騰訊領投。從成功案例去觀察,陸正耀似乎又判斷對了風口。

03

餐飲兩回事

餐飲其實是兩回事:餐、飲。

瑞幸因財務造假陷入嚴重危機之後,其實在消費者端並沒有遭遇口碑危機。

消費品的經營與管理,和品牌與銷售之間存在天然的巨大溝壑,消費者一般對於

企業管理

層的更迭、搶奪沒有太多的認知,買單還是不買單大多靠產品說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伊利,雖然歷史上出現了多次管理層的更迭甚至是鬧劇,但在消費者層面對此幾乎毫不在意,媒體財經版面上的內容影響不到消費者決策。

瑞幸如此,小面日記也是如此。消費者不會因為新開的小面日記背後是陸正耀就避而遠之,相反可能會有不少人憧憬更多的優惠券。

真正值得投資人(如果有的話)警惕的是,餐飲其實是兩回事:餐、飲。飲料不論是可樂還是咖啡,都呈現出清晰的工業化邏輯,一個配方供應全中國甚至全世界人飲用,千島湖水庫的水可以封裝成

農夫山泉

賣到全國,咖啡豆的加工也有固定的工藝流程,無需強調太複雜的管理經驗。

但餐館的模式要複雜得多,一份麵條送到店裡,有可能會被煮爛,有可能會跑進蟑螂,服務員的招聘、留人也是餐飲行業從來沒有解決掉的大麻煩。

管理“餐”和管理“飲”的難度無法同日而語。500家小麵店,就需要起碼400個合格的店長,這麼多的店長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就難以回答。

餐的話管理瓶頸是如此之低,單店能否盈利,直接考驗每個店主的管理水平。就連工業化、人員管理方面最成功的海底撈,也會因為人才的儲備而影響開店。

04

寫在最後

相比此前的咖啡賽道,快餐市場明顯要擁擠得多、競爭激烈得多。

這個賽道上成熟的、數字化程度較高的品牌並不少,但它們中的大部分同樣無法支撐大規模的擴張,難以成為頭部品牌。

據公開資料,截至2020年末,中國餐飲商家數量接近1000萬家,頭部-腰部-尾部呈現出金字塔型結構。根據

天風證券

的統計,中國市值10億美元以上的上市餐企僅6家,4家為快餐品牌,2家為正餐品牌,大市值餐企品牌數量還不到美國市場的1/3。

頭部企業可以獲得高估值,資本加持,而對於陸正耀和成千上萬的腰部、尾部玩家來說,如何突破金字塔的重壓,仍非常需要考驗經營智慧。餐飲是中國做的人最多、門檻最低的生意。這意味著,你需要戰勝無盡的競爭對手。

咖啡之後,陸正耀盯上小面

TAG: 瑞幸陸正耀餐飲小面連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