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艾略特波浪理論系列高階教程---自然法則

由 盛文兵FX58 發表于 科技2021-05-05

第二章節

:自然法則(

”、

萬物的結構、複雜適應系統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道”的哲學概念,“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些說法更是婦孺皆知。老子講,道先天地而生,周行而不殆;短短十幾個字便從哲學層面闡明瞭宇宙萬物的起源和執行法則。可以說“道”的哲學概念代表著2

6

00多年前的先賢對世界的認識和思考。

現代主流科學界一致認為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大

爆炸

,在大爆炸之前(或許之前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因為在此之前時間與空間的概念並不存在,所以也就不存在之前之後的說法)的宇宙處於一種“奇點”的狀態,奇點可以理解為一個極度小不佔任何空間的點,這個點由無窮強大的能量構成。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 C²,質量和能量

可以相互轉化

,能量是一種“虛空”狀態的存在,並不佔用任何的空間,也跟時間扯不上關係。

能量

一旦轉化為質量(我們通常所說的物質),

物質的存在必然

需要佔用一定的空間,且物質存在著運動(速度*時間=運動距離),因此也就有了“時間”這一概念。

時間與空間

正是由虛無的能量轉化成為具像的質量的同時產生

在大爆炸後,宇宙正式誕生並且以光速開始擴張。與此同時由“奇點”而來的巨大能量迅速轉化為構成物質的諸如:夸克、電荷、色荷、光子、玻色子、費米子等基本粒子,再由這些基本粒子構成中子與質子;而後再由中子與質子構成原子核;原子核再與相應數量的電子構成原子;原子再與其他原子構成分子;而後分子的結構演化的越來越複雜,以至於出現了氨基酸分子;氨基酸分子再構成更為複雜的蛋白質分子;而蛋白質則正是構成生命的基礎

進而演化的道路是細胞——-組織——-器官——-高階動物——-人——-社會——-文明

……

由此,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脈絡:萬物

宇宙誕生以來

在朝著由簡單向複雜演化的方向執行

這如

同樂高積木一般,由最基本的單元拼接成小零件,再由小零件拼成大

部件

,最後再拼成具體我們想要的那種“浩大的工程”。與此同時,我們也能看到一些隱藏在其中慢慢浮現出來的

思緒

:萬物的內在結構從無限微觀到無限宏觀以及整體與構成整體的部分

之間

總是呈現著自相似性,比如電子圍繞著原子核

運動

,月球圍繞著地球在公轉,地球與月球構成的地月系作為一個整體又圍繞著太陽在公轉,太陽及其8大行星與各自行星的衛星作為一個整體又圍繞著銀河系

中心

運動

……

因此,無論是從無限微觀層面還是無限宏觀層面上講,這不正是老子所說的:“周行而不殆”嗎?

還有一條隱藏在這背後可能大多數人會忽略的脈絡和法則或者說規律:隨著萬物結構的愈發複雜,其能力也會隨著複雜性而增加,而其穩定性與存在度則會隨著複雜度的增高而降低。例如,一塊石頭、一條魚、一隻貓、一

個人

,這個排列的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高階,能力也越來越強。但與此同時,穩定性也越來越差(所謂穩定性指的是對外界的依存程度,比如一塊石頭放著就行風吹雨打都不怕,也不用吃喝拉撒,一條魚只

有水,吃些水草和浮游生物之類的也就能存活;一隻貓生活在野外則必須得每天都出門捕獵,還得有個窩才能存活;一個人需要的則更多,除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還要有教育文化

娛樂……

等等更多的需求才可以)

從表象看,自一塊石頭到一個人,能力愈發的強大,從存在的處境來講,實則是一種弱化;

這可以反向理解為:自然界給予這種弱化以更強大的能力作為補償。

由於

金融市場

是在人類在形成高度發達的商業社會後派生出來的,而人類社會本身實際上是一種實體結構,只不過它處在物演程序的幾乎最末端,因此,社會是一種極為不穩定的結構形式。事實上,也正是因為社會是一個極度複雜的存在,它的結構也極度不穩定,時刻都處在一種飄搖狀態,以至於你從來不認為社會是一種實體結構,而事實上,它是。相反地,如果說一個原子有一艘航母那麼大,那麼按照比例,它的原子核可能還不到綠豆那麼大,因此可以說原子內部是極度虛空的,但在你看來原子無論如何都是一種實體而不是一種虛空的存在;這正是因為原子這種物質存態處在物演的初級階段,結構較為穩定的緣故。

另外,最前沿的思想認為,生命、生態、人類社會、經濟、金融……這些概念都屬於“複雜適應系統”的範疇,研究複雜適應系統的這門學科被稱為“複雜性科學”。

關於複雜適應系統這一概念,目前主流學術界尚未對“複雜”一詞做出明確的定義,因此也就無法對整體概念做出準確的定義。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複雜適應系統屬於混沌系統的一個子集,因此下面我將與你就這兩個子母概念放在一起做一討論。

就字面意思看,複雜適應系統是比混沌系統更為複雜和高階以及表現出某種生物適應性的系統。在複雜性科學認為,諸如經濟的執行、金融市場的執行、天氣的演變、生態系統的演化、生物自身的演化這類問題都可以認為是一類問題。這類問題均表現為可以進行研究和把握,但無法做到精確地預測這一點。

“複雜性科學”這一概念最早由比利時科學家普利高津提出,他指出:在經典物理學中,基本過程被認為是決定性的和可逆的,而在複雜性科學中則不是這樣。1984年美國聖塔菲研究所成立後便接過了這一概念繼續深入研究。聖塔菲研究所實力雄厚,目前被認為是複雜性問題研究的權威機構;其學術領頭人是夸克的

發現

者蓋爾曼先生(著有《夸克與美洲豹》),他也因夸克的發現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與經典物理學相比,複雜性科學表現出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非線性等特點。或許其“複雜”正源於此。例如,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利用牛頓力學計算出單個或兩個桌球在擊球后的運動軌跡以及它將在何時何地停下來,或者行星的運動軌跡。但對於與人類更加息息相關的諸如天氣、經濟、金融這些問題我們卻無法做出精確的預測和計算。大科學家牛頓曾經感嘆說:“我能準確地計算行星執行的軌道,但我卻算不出金融市場的瘋狂”。據說牛頓當年投資股票也損失慘重。因此,對於投資這件事來講,一顆絕頂聰明的腦袋也不一定能保證盈利。這正是因為金融市場部分屬於“不可計算”的範疇(情緒顯然是不可計算的因素)。

我想,你應該聽過“蝴蝶效應”這一概念,說的是巴西熱帶雨林中的一隻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就可能引起太平洋上的一場風暴。實際上,這恐怕是科學界最大的以訛傳訛事件。此說源自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1963年提交給紐約科學院的一篇論文,在這篇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隨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將海鷗換成了蝴蝶,這才有了這一訛傳。可以粗略地想象一下,由於一隻海鷗扇動翅膀給了起初可能較為平靜的空氣狀態一個擾動,隨後經由這一最初的空氣擾動可能最終演變成一場風暴,這一點是可以成立的。與此相比熱帶雨林中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引發一場風暴的可能性怕是微乎其微了。當然用蝴蝶代替海鷗來說明一個起初微小的變化可能將影響事物最終的發展走向這一點也並非不可。但關於“蝴蝶效應”最令人信服的說法實際上是這樣的:愛德華。洛倫茲製作了一個電腦程式用來模擬氣象大氣的運動狀況,最後他發現影象是混沌的(即,每次輸入同樣的起始引數最終得到的結果卻大相徑庭),但無論結果如何大相徑庭,表現出的圖形卻每次都非常像一隻張開雙翅的蝴蝶,因此才有在隨後的演講中用蝴蝶替代海鷗的說法,也因此才有蝴蝶扇動翅膀引發風暴的訛傳;實際上所謂“蝴蝶”指的是表現在電腦影象上的那隻“蝴蝶”才對。

讓我們回到金融領域。前文提到,經濟和金融系統都屬於“複雜適應系統”這一範疇,而複雜適應系統又是混沌系統的一個子集(子系統),因此,一些在其他領域(比如天氣)的研究思路和認知是可以拿來借鑑和參考的,它們既然都屬於這一概念範疇內,那麼就必然有著一些共性。

在金融市場中,你可能聽說或遇到過一些烏龍新聞或者“胖手指”事件,這些事件也曾在瞬間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且它們顯然也是不可預測和不可計算的。這正如“蝴蝶效應”中每次輸入同樣的起始引數但最終卻得到大相徑庭的結果(何況經濟金融領域無法使系統“起始引數”相同)一樣,想對經濟與金融這一系統進行精確的預測將如同對天氣進行精確預測一樣地最終一敗塗地。不過也不用太灰心,還記得氣象學家洛倫茲先生電腦螢幕上的那隻“蝴蝶”麼?無論起始引數如何改變,系統如何演變發展,那隻“蝴蝶”卻一直都在。

這道理放在漲漲跌跌的金融市場上就是:無論市場如何執行和演變,但市場的根本形態卻是永遠不會變的。這正如歷史一樣,你會發現歷史上就出了一位姜太公,一位周文王,但於“蜀漢”而言諸葛就是西周的太公;文王正是魏之太祖武皇帝;往小了說,你單位的老闆也許是曹孟德,也許是孫仲謀,又也許是扶不起的劉阿斗;CEO也許是諸葛臥龍,也許是郭嘉郭奉孝,又也許是勸主投降的張昭張子布……

歷史不會重演,但角色似乎永遠會“押韻”。因為人性從來不曾改變。

回到波浪理論,以上內容可以認為是波浪理論的哲學

科學

與社會學

基礎。我們不妨粗略地做出如下推論:宇宙從無限宏觀到無限微觀都遵循著整體與構成整體的部分之間總是呈現出自相似性的規律,而人作為已知宇宙中最高階與最複雜的存在部分,勢必也遵循這樣的自然執行法則

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一系這些說法都是在說萬物是同源的,因此也必將遵循著相同的最底層的規律

從實質上講,引起金融市場波動的背後正是千千萬萬個你我他這樣的男男女女,我們擁有著一樣的身體構造(硬體)與相同的人性(軟體),而這些千千萬萬個男男女女的千千萬萬次買進賣出的群體行為構成的市場

表現在圖表上也必然遵循著圖表的整體與構成圖表整體的部分之間的自相似性這種規律。

而金融市場波動的這一規律由1871年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州瑪麗思維利市(

Marysville

)的拉爾夫。尼爾森。艾略特先生(

Ralph Nelson Elliott

1871——-1948)於1934年發現。

艾略特透過研究發現,市場波動要實現線性運動上的震盪與前進,其最小的結構必須是“五”與“三”結構,即波浪理論所謂的1-2-3-4-5-A-B-C五升三落八浪迴圈模式。試想一下,如果是一升一落則是實現了整體的震盪而部分並沒有實現震盪,且在整體和部分上均未實現前進;如果是三升二落則是單純實現了前進而無法實現震盪;如果是四升三落

……

(拜託,四夠不成升);請你不妨在紙面上推導一下這個邏輯一試便知。

老子講“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

故幾於道”。運動狀態的水是為波浪,2

6

00多年前,老子透過觀察水悟出了“道”。近100年前,艾略特在染病療養時觀察水面波動帶來的靈感將其研究成果命名為“波浪理論”,這或許是一種巧合,或許是一種必然。可以說,波浪理論就是“道”門哲學在金融市場中的具體體現,

或者說就是市場的執行之道。

自古以來就有“道”與“術”之說,但很少有人能說的清楚到底何謂道,又何謂術?我們也總說技術分析、分析技術;照這樣說,顯然波浪理論是應該歸在技術分析的門類下的,但對此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所謂術就是你能驅動和支配什麼;例如你能驅動和支配一輛汽車,這時就可以說你的駕駛技術很棒;但對於市場而言,你我,或者其他任何人似乎都是沒有能力驅動和支配市場的,任何妄圖支配市場的人往往最後都會慘敗收場。事實上恰恰相反,是市場在驅動和支配著你我。這就引出了何謂道這一問題;那麼究竟何謂“道”?答曰:什麼東西驅動和支配著你。也因此,還請你儘快將自己的思維升級到“道”的層面上來,因為是市場在驅動和支配著你,又或者說你只能跟隨市場(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即:順道而行即為德——-出自道德經),而不能支配市場。

TAG: 複雜蝴蝶系統萬物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