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練好太極拳並不難,做好這一點就可以了

由 太極那些事 發表于 體育2021-04-18

有人說,打太極就是不停地劃圈圈;拳諺也在講:“要想練好拳,首先圈劃圓”。還說先練大圈,再練中圈,再是小圈,最後是無圈,這是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有些師傅講,太極拳練到最後是打人只在呼吸之間,可見太極拳劃圈的重要性。

還有一種流行的看法,說太極拳的運動形式是非圓即弧,話雖道出了太極拳運動的顯著特徵,但還是過於言簡意賅,不但初學者可能沒法理解,就是有的資深拳家也未必明白。誠然,太極拳在運動中具有顯著的圓的特點,凡是練拳的人都或多或少了解雙手劃圓的必要性,但我們也應該特別注意,在實際的練習中,與其說太極拳是圓運動,不如說太極拳是球運動,也即是立體的圓運動而不僅是平面的圓運動。

即使如此也只是個類比形象的說法,並不是足球籃球這樣完美的球體,這種不完美的球體運動要符合人體特徵,若是一味的打成一個“球體”,反而會喪失圓活之趣。這是太極拳很有意思的一個地方,既要合乎規矩,同時又需要個人的體驗參與,直到你能“從心所欲不逾矩”,方能從容太極,遊刃有餘。

一、球體感修煉的作用

眾所周知,太極拳也被稱為掤勁拳。掤勁是太極拳的靈魂。太極拳的運動形式非圓即弧,它的顯著特徵是弧線運動,有一個無形的、多變的、運動中的球體轉動軌跡。

太極拳運動中要求的球體感其本質是膨脹,膨脹產生了太極拳特有的掤勁。太極拳的掤勁是運動中的掤勁、滾動中的掤勁、弧線中的掤勁、螺旋中的掤勁、纏繞中的掤勁。只有一個多元轉動中的球體軌跡,才能具備這些條件。因此,太極拳的掤勁是獨有的,是其他門類的拳種所不具備的。可以說,球體感是掤勁產生的源泉。

二、人體應處處有球體感

在太極拳運動中,人體的各個部位無時無刻不在做相互協調的運動,而“一動無有不動”的含義。在運動中又要求中正、圓潤、寬闊、博大、協調、對稱,要做到這些,有一個要領就是周身要具備球體感。

這樣說對初學者來說可能覺得有些含糊,我們可以具體一點。凡是身體表面具有開合、旋轉等功能的部位都應該有球體感。       上肢:腋上、大小臂之間,手掌間、手背間、五指間、(尤其是虎口處)、兩臂之間、兩手之間的球體感等。又如軀幹:兩肩裡合,含胸塌腰,尾閭內收可構成胸前的球體感;開胸時兩肩向後,脊柱前弓可構成背後的球體感。再如下肢:兩腿間松胯圓襠應有球體感,大小腿之間應有球體感,腳尖上蹺裡合與小腿間應有球體感,五趾應有球體感。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更加細微之處的球體感,讀者可在練習中自行體會。

三、球體感應具有的特徵

1、立身中正、圓潤協調。

這是太極拳習練者動作外形應具備的顯著特徵。許多人的拳架總是容易出現夾肘、架肩、尖襠、僵直、稜角等毛病,總是看起來不那麼舒服。這是因為肢體間缺少一種球體感。如果你在拳架運動中具備了球體感,肢體動作就會屈伸有度、舒展流暢,就杜絕了前俯後仰、左歪右斜的毛病。

2、博大寬闊、動如車輪。

這是太極拳運動中又一特徵。由於肢體運動中的球體感產生了一種充盈膨脹,使肢體執行路線顯得圓潤、寬大,有磅礴之氣,例如:“閃通背”雙手上舉有擎天託日之氣;比如“初收”和“再收”雙手下按則有撥動地球之勢。而且旋轉往復、引來彼往,動如車輪,迴圈無跡,這也是太極拳有別於其他拳種的顯著特徵之一。

3、不欠不貪、力撐八面。

這是太極拳在勁力運用上具有的顯著特徵。具備了球體感可以使勁力限定在一個範圍之內,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便有了一個度。攻不容易貪之,守不容易欠之,這樣就可以達到力撐八面的效果。

4、攻防無跡、化打合一。

是太極拳在實戰中因具備了球體感而產生的獨特效果。

由於肢體具備了球體感,執行軌跡便具備了六個方向的弧線運動,並使對方的大腦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來適應你,從而處於被動的狀態。而且,這種球體感使你的化和打在同一弧線中完成,更準確地說是沿著一個球體的外沿弧線完成了來和回、化和打,一氣呵成,沒有停頓。這正是太極拳借力打力、以弱勝強的奧妙所在。

5、多變性。

太極拳中的球體感是一種感覺,它的本質是膨脹。在行拳走架的過程中,身體各部位球體感的大小、方向、角度等是在不斷地變化的。周身的太極球隨時可託、可按、可收、可抱、可壓、可搓、可捻等,當然,這些都要靠雙手和身體的協調來完成。

6、互逆性。

球體感的轉換和變化還應該是有規律的。雙手由上升轉為下按時,球體感應從上方變為下方;雙手從左捋變為右捋時,球體感應從左方變為右方;雙手合抱時,有一個球體在中間,雙手外分時,中間由一個大球變成兩邊的兩個小球;含胸時胸前有一個球,開胸時這個球從前面變到了後面。我們把這些稱為球體感的互逆性。

四、如何練出球體感

1、梢節領勁、兩頭卷屈 

梢節領勁、兩頭卷屈是太極拳訓練的總綱。梢節是指肢體中的兩手和兩腳(這裡是區別古人太極拳論中“發為血梢、甲為筋梢、牙為骨梢、舌為肉梢”的梢節概念)。兩頭卷屈產生了球體感必須的曲線弧度,梢節領勁尤其重要,否則,即使兩臂外形上如抱球 ,也會缺少就有的外掤力;即使下肢屈膝下坐,也不會形成穩固的支撐力。因此,梢節領勁、兩頭卷屈是形成球體感的必要條件。

2、五弓齊備

太極拳要形成球體感,雙臂、雙腿、胸脊不能完全挺直,傳統意義上的五張弓必須永遠存在,如果任何一張弓發生形變,球體感也就不復存在了。太極拳的攻防技擊中講究黏點的變化,也就是說太極拳的化、打、拿、摔等技巧的運用常常是在滾動中完成的。身體的球體感在任何時候都要屈蓄有餘、進退有度、收發自如。兩腿間也只有在具備球體感的情下,才能松胯圓襠、重心穩固、虛實變化靈活。

3、內撐外抱

兩臂、兩腿之間形成球體感的無形之球是實心球,在任何外力下都不能變形。這種無形的球 在你的雙臂、兩腿間有一種強烈的外撐力,越用力抱它,它的外撐力越大;要保持這種球體感在懷中和胯下的存在,就要用雙臂和兩腿來用力地合抱它,這就是所謂的內撐外抱,它可以使拳架看起來寬闊博大、中正圓潤。

4、螺旋纏絲

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的特點。有了螺旋纏絲,力就有了方向,就不會漂浮,肢體在運動中才能保持強烈的外撐力,球體感才能存在。這個球體的旋轉永遠是立體的,是六個方向的。螺旋纏絲可以使攻擊部位在達到勁點的一剎那具有穿透力,就像有來復線的槍膛射出的子彈較土製獵槍的霰彈更具有威力一樣,這也是太及拳的勁力區別於外家拳的顯著特點。

5、公轉和自轉

公轉是指身體以腰為軸的旋轉;自轉指相對處於梢節部們的旋轉。比如上肢部位的螺旋纏絲勁較這腰部的旋轉 就可以稱作自轉。公轉加自轉是一種自身協調,公轉與自轉相結合能保證你周身球體感的穩定外抱的長度和力度。另一方面,如果只有自轉沒有公轉,周身的球 體感就會丟失了。總之,要保持周身的球 體感,公轉加自轉是必不可少的。

6、節節貫穿

球體感的產生對身體各部位尤其是上下肢有比較嚴格的要求:比如上肢要兩 手領勁、兩肘定位、兩肩放鬆;兩手之間的開合必然要帶動兩肘、兩肩之間的開合,但兩手之間的開合絕不能用兩肘、兩肩的開合來催動和代替。也就是說,手要先走,肘可隨之(保持曲度),肩可伸展策應(腋下夾角基本不變)。這時,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是同時在作旋轉和伸展的運動,這就叫“節節貫穿”。不能大臂一掄,肘、手僵直。大臂伸直了,球體感也就消失了。節節貫通是在轉節換勢時自然保持球體感存在與轉換的必要條件。

7、相吸相系 

相吸相系是指兩手之間的協調關係。球體感的形成必須有兩手之間的協同配合,特別是由於球體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兩手的開合同步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左手到位了,右手尚未到位,或者一隻手運動了,另一隻手在靜止,這時的球體感就消失了。兩手協調才有球體感的存在,才能打出高質量的通背勁、對稱勁、雙分勁、雙合勁等。

8、周身協調

太極拳形成球體感的最後一個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要求周身要高度協調。太極拳理中有一句話叫“一動無有不動”,講得就是協調。周身不協調、動作一變形,球體感就減少或消失了。周身協調要靠大量的訓練和日積月累才能得到,而產生球體感則是周身協調的最終結果。

太極拳運動中具備了球體感是太極拳訓練的高階階段,尤其是身體的各個轉動開合部位諸處都成球狀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但這也正是太極拳數百年來長盛不衰的魅力所在。具備了球體感,就具備了外形美、氣勢美,不僅好看,而且實用。想具備球體感,必須以科學訓練為前提。但這是否一定要經歷非常漫長的時日呢?不見得。我想有3年也就夠了。所謂“太極十年不出門”,筆者是不贊成的。只要目標明確,方法得當,能夠吃苦,肯動腦筋,並持之以恆,就可以很快地達到太極拳的高階境界。

TAG: 球體太極拳運動周身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