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評論1+1:一覺醒來你有沒有“高血壓”

由 正觀新聞黃河評論 發表于 體育2023-01-29

高血壓門檻調低,體現預防為先的思路,也是“治未病”的思路,可以視作一種提醒

11月13日,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師協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等機構共同制定的《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釋出。按照新《指南》,中國成人高血壓診斷標準由≥140/90mmHg下調至≥130/80mmHg。

據估算,中國高血壓患者數量將由2。45億增至近5億,1/3國人都將成為高血壓患者。

新京報:不必過度驚慌

經過多年的循證醫學資料證明,人體血壓不超過120/80mmHg才是理想的狀態。只要超過這個血壓標準,收縮壓(俗稱高壓)每升高20mmHg、舒張壓(俗稱低壓)每升高10mmHg,以腦卒中、心肌梗死為主要代表的心腦血管事件風險就會增加1倍多。此外,長期的高血壓還會導致心臟負荷長期加重,最終發展至心力衰竭;或者使腎小球內壓力增高,導致腎功能衰竭;此外,高血壓還可能造成主動脈內膜撕裂,引發主動脈夾層等異常非常兇險的疾病。所以,高血壓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其實是其背後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各類併發症。在新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出臺後,依然將130-139/80-89 mmHg的血壓作為可觀察人群,並不急於用藥。因此,即便是對於“一覺睡醒”發現自己高血壓了的人來說,仍然不必過度驚慌,可以透過合理飲食、規律作息等更加健康的生活習慣的建立等方式進行調整。

極目新聞:不妨視作健康提醒

高血壓門檻調低,體現預防為先的思路,也是“治未病”的思路,可以視作一種提醒,儘早注意血壓升高的表現,及時干預,以免血壓進一步升高,進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面對高血壓門檻調低,也不必過於糾結“一覺醒來就成了高血壓”。根據新版指南,血壓在130~139mmHg/80~89mmHg的納入了高血壓範疇,但又並非都是高危人群。專家表示,對於血壓在130~139mmHg/80~89mmHg的患者,多數建議採用改變生活方式等非藥物治療方案。也就是說,“一覺醒來就成了高血壓”並不意味著馬上要就醫,如果沒有臨床合併症、靶器官損害或≥3個心腦血管危險因素者,可以先不用藥物治療,重要的是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包括飲食干預、運動干預、減壓干預、減重干預、戒菸限酒和綜合生活方式干預。

東方網:給“治未病”做加法

有一個成語叫“亡羊補牢”。“亡”者,“丟”也,“牢”者,“羊圈”也,也即丟了羊之後才去修補羊圈,其實,人們看病,常常也是“亡羊補牢”,也即“病重了,才去看醫生”,但這次“高血壓降10”,不再是“亡羊補牢”,而是在“防亡固牢”,而是“治未病”。“小洞不補,大洞叫苦”,“治未病”是防微杜漸。一個人生了大病才住進醫院,不僅會消耗大量的醫療資源,也給家庭帶來經濟上和精神上沉重負擔;反觀之,“治未病”了,一個人健康且長壽,七老八十還能生活自理,或許還可以“延遲退休”,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種對子女的支援和幫助,也是在為社會作貢獻。

北京青年報:防治該下狠手了

當前高血壓已成為健康的頭號威脅,尤其是高血壓導致的心、腦、腎、眼底等處的併發症,發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一旦出現併發症,不僅患者的生存質量顯著下降,而且還會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將關口前移10毫米汞柱,併發症發病率有望明顯下降。為了順應這一變化,民眾就該對自己狠一點。鍛鍊身體、控制體重,“邁開腿”不能再等了;減鹽限油、戒菸控酒,“管住嘴”要有更大力度;涵養包容平和的性格,學會給自己減壓,不過多熬夜等,生活習慣和心態的改變也應提上議事日程。血壓已達到需要藥物治療的“高度”,就應該接受規範化診療,不被“一包藥治斷根”等虛假宣傳所蠱惑。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編輯:梁冰

統籌:王攀

TAG: 高血壓治未病血壓干預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