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27歲的海爾兄弟,IP竟然還沒失效

由 創業邦 發表于 體育2023-01-25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智商稅研究中心(ID:gh_c55b3561ece1),作者:潘哥,創業邦經授權釋出。

打雷要下雨,雷歐。

這句歌詞迴盪在中國80後一代人的童年記憶中,27年前,動畫片《海爾兄弟》風靡全國,成為了家喻戶曉的IP,27年後,《海爾兄弟》動畫片在海爾公眾號重播了,當代年輕人還買單嗎?

除了動畫片之外,海爾兄弟IP,近幾年還被不斷擴張,舞臺劇、廣播劇、App等新的形式,都利用海爾兄弟的形象,一一呈現出來。

其實,像《海爾兄弟》一樣,由企業主導成功的動畫IP,在中國品牌史上並不多。《海爾兄弟》的成功,主要得益於播出時間早、題材與時代相契合、作品本身的優秀等原因。

海爾兄弟這個動畫IP,在當年給海爾集團,帶來了不小的商業價值,不僅促進了其營收,提高了其股價;還讓消費者在認知層面,對其產生了深刻印象。

不過,海爾兄弟IP,也面臨著小米、格力等競爭對手,以及IP的衰老問題。27歲的海爾兄弟,能否度過中年危機,答案還需要時間檢驗。

24小時聯播

最近,潘哥發現海爾集團居然不務正業,公開放起了動畫片。影片號中,海爾集團以直播的形式,播放經典動畫《海爾兄弟》,伴隨著“打雷要下雨,雷歐”,潘哥瞬間回到了童年。

85後周先生,只比潘哥大兩三歲,他表示:“《海爾兄弟》實在是太經典了,比現在的很多動畫還要好,童年長知識系列。”但是95後小王,卻表示自己“聽說過,但一直沒看過,只知道是兩個穿著褲衩的小男孩。”

一部1995年製作的古早動畫,讓年齡相差10歲的人群有了代溝;而海爾集團為何重拾這一IP?在潘哥看來,似乎因為三個原因:

首先,在受眾群體方面,《海爾兄弟》1995年始播,影響了一代人的童年,被幾乎所有國人熟知,早已成為國民IP。

在豆瓣上,《海爾兄弟》動畫條目,被超過11萬網友標記了“看過”,得到了接近9000條短評。有網友表示:“這可以成為整整一代人的記憶符號了。”還有網友評價道:“童年回憶系列,海爾集團的動漫營銷,思維很超前。”

其次,在題材內容方面,《海爾兄弟》講述的探險、科普故事,與海爾集團的定位暗合,強化了其科技標籤。

200多集的動畫片中,《海爾兄弟》每集都要探索、解決一個問題,並給觀眾進行科普;如今,利用兩兄弟作為IP,講述海爾取得的成就,其實再合適不過。

最後,在IP操作方面,海爾兄弟不僅能讓海爾集團相關賬號,完成人格化運營;其人物形象,還方便與其他品牌、IP聯動。

利用海爾兄弟IP,海爾集團在各個社交平臺,形成了畫風一致的媒體矩陣,拉近了與使用者距離。同時,海爾兄弟還曾與淘寶直播、網易遊戲《非人學園》、遊戲《開心消消樂》等聯動營銷,擴大自身影響力。

海爾兄弟征途不止於此

擁有強大IP的海爾集團,當然不會僅僅播放動畫片。在海爾集團的作用下,古早動畫之外的海爾兄弟,這幾年其實沒閒著。

比如,在2018年,海爾集團推出了新版動畫片《海爾兄弟宇宙大冒險》。這部動畫片中,不僅將海爾兄弟造型進行了最佳化,使之更具現代感;還在內容上與時俱進,將曾經的世界地理探索,變成了宇宙探險話題,征途更加遙遠。

比如,在2019年,海爾集團推出了舞臺劇《海爾兄弟——喵之家》。這部舞臺劇在青島等地持續上演,關注兒童成長現象和親子互動,讓如今的很多小朋友,近距離接觸到海爾兄弟。

今年,海爾還和喜馬拉雅App聯合,共同推出了廣播劇《海爾兄弟歷險記:拯救神奇動物》。這部廣播劇利用音訊的形式,講述海爾兄弟的探險故事,已經獲得了超過1000萬的播放量,評分高達9。1分。

除此之外,海爾集團還上線了海爾兄弟星球App,將海爾兄弟IP打通整合,不僅讓海爾兄弟,有了自己的App,還讓兩兄弟的形象,與親子互動、社群互動等結合起來。

這樣看來,海爾兄弟背後的海爾集團,並不滿足於這個IP曾經的輝煌,他們如今還在努力擴張這一IP邊界,讓其擁有更大的影響力,為品牌源源不斷地提供動力。

中國品牌少數動畫IP

縱觀中國品牌成長史,像海爾兄弟一樣成功的IP,其實並不多;有些企業也曾效仿海爾,推出動漫IP,但結果往往並不如意。

比如,與海爾同在青島的海信集團,近幾年推出了吉祥物哈利,但是反響平平,不被大眾所知曉;同時,海爾的競爭對手美的,也在不久前推出了新IP:M博和科技狗,但是至今仍沒引起什麼關注。

另一邊,《海爾兄弟》之所以成為動畫大IP,27年屹立不倒,潘哥認為原因有三:

首先,作為一部首播於1995年的動畫,《海爾兄弟》問世之時,國產動漫還處於萌芽狀態,優秀動畫很少,觀眾很容易對其產生好感。

潘哥回憶童年,發現與《海爾兄弟》同時期的國產動漫,似乎只有1995年的《大頭兒子小頭爸爸》、1996年的《熊貓京京》、1998年的《小糊塗神》等。

其次,在內容題材上,《海爾兄弟》對於地理的探索、對於科學知識的普及,也順應了當時人們的心理。

《海爾兄弟》問世時,“南方談話”剛剛結束三年,人們有的走出國門、有的下海創業;同時,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在90年代如火如荼地展開,世界處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

在《海爾兄弟》動畫中,貫穿始終的冒險精神,正好與當時社會的氛圍一致,因此也獲得了不少大朋友的喜愛。

最後,《海爾兄弟》作品在當年本身足夠優秀,是其走向成功最重要的砝碼。

當時,海爾集團與東方紅葉動畫集團,共同投資了六千萬元的天文數字,並且耗時八年製作,才完成了這部當時中國最長的動畫片。

海爾兄弟背後的商業

家喻戶曉的《海爾兄弟》,究竟給海爾集團帶來了什麼?

潘哥翻閱海爾財報,發現《海爾兄弟》首播的1995年,海爾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5。31億元,比上年增長65。21%;營收增長速度,明顯快於1994年的16。47%、以及1993年的35。05%。

不過,其競爭對手美的、格力,當時的營業收入則略高於海爾。1995年,美的實現營收19。32億元,格力營收為25。64億元。

但是,隨著《海爾兄弟》的播出,攻守之勢發生了變化。

2001年,《海爾兄弟》動畫片完結,當年,海爾集團實現營收114。42億元,同比增長136。97%;反觀美的與格力,2001年分別實現營收105。25億元、65。88億元。

在市值方面,雪球App顯示:2001年底,海爾集團市值約為70億元;而同期的美的、格力,其市值分別為29。5億元左右、20億元左右。

這樣看來,一部動畫片的播放,讓三家家電企業,在短短六年時間,就把座位順序完全打亂了。

《海爾兄弟》的成功,當然不會僅僅體現在營收和股價上,在消費者的認知層面,這個IP的成功更加顯而易見。

有網友表示:“家裡的海爾冰箱,就是買過的最昂貴的動漫周邊。”還有網友表示:“因為《海爾兄弟》而知道海爾,進而願意去了解海爾的產品。”更有網友表示:“現在買家電總會多看下海爾,就是因為動畫片,宣傳做得早,現在就起效了。”

不過,擺在海爾兄弟面前的,也並不是一片坦途。比如,作為家電行業的後起之秀,小米推出了IP米兔,並依靠網際網路營銷,形成了廣泛傳播;格力也依靠董明珠的屢屢出鏡,持續在輿論場製造話題。

另一方面,海爾兄弟的基礎受眾,如今已步入中年,如何讓這一經典IP,在年輕人心中建立認知,成了海爾亟需解決的問題。

未來的海爾兄弟,將與海爾集團一起走向何方,一切還充滿未知。曾經有效的IP,今後能否繼續發揮作用,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TAG: 海爾IP兄弟海爾集團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