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採購的KPI如何設定?

由 採購從業者 發表于 體育2022-12-31

關於採購部及採購人員的KPI應該如何設定,有很多文章討論。因為績效考核似乎是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對採購來說也不例外。

但採購的KPI應該是什麼?採購各崗位的KPI應如何設定?似乎還沒有較為一致的觀點。本期就此淺談,望能拋磚引玉,給讀者一點啟發。

首先,要回答KPI是什麼?

“KPI,全稱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指‘關鍵績效指標’,它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各項可操作的目標工作,是企業績效管理的基礎,是衡量企業員工工作績效表現的量化指標。”

它是指“目標”,而不是“手段”,各層級的KPI都應該是本崗位的目標,雖然他可能是上一級的手段。這一點在KPI設定時容易踩坑。

舉個例子:

A級供應商佔比,這個指標對於sourcing來說,是個目標,因為sourcing的工作之一是開發優質供應商。但對採購部來說,理論上A級供應商佔比越高,採購合格率越高,採購風險越低,那麼採購合格率是結果值,是目標,而A級供應商佔比則為手段,不合適作為KPI。

這裡,順便介紹下,

追問法

,是一種很好的分析工具,適合辨析目標和手段。而辨析目標和手段,則有助於確定合理的KPI。

比如,某種物料經常出現斷貨,想透過設定合理的KPI,驅動採購解決斷貨問題。那麼,嘗試運用追問法進行解析:

Q:為什麼經常出現斷貨?

A:供應商經常超交期交貨。(當然,也可能有其他原因,比如採購計劃經常未按採購週期提報,供應商正常交期交貨,已經趕不上需求。本文僅選其中一種原因為例,下同)

Q:供應商為什麼經常超交期交貨?

A:供應商產能受限,而需求量不穩定,造成排產變數因素大。

Q:更換產能更大的供應商能不能解決?

A:不能,行業內整體供不應求,而且該供應商主觀配合度已經相對較高。

Q:適當延長lead time是否能解決問題,同時滿足庫存週轉率可控?

A:從歷史交貨資料看,可以從目前7天延長到14天,同時下單頻次從一個月一次改為一個月兩次。

由此,解決該物料斷貨的有效手段為改變採購週期和訂貨頻率,從機制上解決,而不是簡單地給sourcing部門增加該物料新供應商開發的KPI,給buyer部門增加一個該物料採購及時率的KPI。而採購及時率作為上一級部門採購部的KPI,是合理的,因為這就是結果。

由此進一步說明,KPI一定是工作結果、目標,而不是手段。

上級的KPI不能用簡單的除法派給下級,如:

採購總監(採購部門負責人)的降本指標是300萬元/月,這個指標不能簡單根據下屬經理的人頭數簡單攤牌,比如6個下屬採購經理,那麼每個經理50萬元。同理,採購經理再用除法攤派給採購主管、採購專員。

不能這樣簡單做除法:

採購總監:300萬元

採購經理甲:50萬元……採購經理己:50萬元

採購主管1:10萬元 ……採購主管15:10萬元……採購主管30:10萬元

不是沒考慮採購量大小的問題。而是,下級的KPI,應該是本級的工作目標或結果,是上級的KPI實現的手段。

還以上文采購降本指標為例,採購總監指標為300萬元/月,那麼應該分析,每個經理應該幹哪些工作,出什麼結果,實現什麼目標,能夠足以支撐採購總監的指標?

可能甲經理,需要透過

A物料招標採購

,降本60萬;乙經理需要透過

B物料的競價採購

,降本20萬;丙經理需要透過

C物料的戰略採購

,降本70萬;丁經理需要透過

D物料的聯合採購

,降本10萬……等等。其中紅色部分就是本月需要達成的工作目標,應設為KPI。

而甲經理部門,不能將A物料招標採購,直接掛到下屬採購主管或專員的頭上,還是應該分解成,某主管應在本月幾日前尋找A物料新供應商至少5家,某主管應在本月幾日前完成組織現場招標採購,等等。

可謂,KPI層層分解,是下級的KPI作為手段,支撐上級KPI達成目標,而非簡單的加減乘除

,否則,上級就成了“賺差價的中間商”,下屬也對KPI的達成很難找到發力點。

TAG: KPI採購供應商物料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