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江蘇省常州市查家灣村:從“賣石頭”,到“賣梨子”,再到“賣生態”

由 北青網 發表于 體育2022-11-28

在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鄭陸鎮查家灣村,生態修復使當地重現好山好水,好生態滋養下的蜜梨美味可口,為村民帶來收益,為當地打響品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流向這裡,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進一步改善生態,形成良性迴圈。

查家灣村幾乎家家種梨。69歲的顧文興把自家果園的梨一車車運回家。客廳裡,妻子範榮娣正在分揀包裝,屋裡包裝用的紙盒足有幾百個。在查家灣村,梨農家多是如此繁忙。

從“賣石頭”,到“賣梨子”,再到“賣生態”,查家灣村正在生態修復和產業轉型中不斷髮展。

生態修復後 梨子好賣了

顧文興家距離舜過山不到200米。藍天白雲下,湖闊山美、碧樹疊翠,村裡的梨樹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茁壯生長。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查家灣村開始對舜過山山體進行挖掘開採。曾在礦山做機修工的顧文興記得,每次大風過後,莊稼都裹著一層灰,河裡的魚蝦也不見了。2002年,礦山停止開採,留下裸露的山體。時任焦溪鎮(後併入鄭陸鎮)黨委副書記的馮順政引進蜜梨,推廣種植,果實品質卻不盡如人意。

山體裸露、水土流失影響水源質量;在3月、4月授粉關鍵期,風裹挾著粉塵襲來,蜜梨坐果率大受影響;有時,果園還會遭受山體滑坡帶來的意外損失……多重因素下,產出的梨子顏色偏黃、色澤暗淡,平均每隻重七八兩,口感普通,鮮有人問津。

轉折發生在2018年,天寧區統籌推進地質災害治理與生態修復、美麗鄉村建設。舜過山修復工程啟動,透過錨索格構梁加固、植生袋覆綠、坡腳栽植樹木、播撒草種等方式,恢復被損毀山體5萬多平方米,增加綠化植被面積近8萬平方米。村裡同步關停不規範畜禽養殖和散亂汙企業,實施生活汙水接管和水環境綜合整治。目前,查家灣村水質達到Ⅱ類水標準,全村綠化面積達85%以上。

現在,這裡的梨子顏色翠綠、色澤鮮亮,每隻1斤左右,水分充足,平均甜度12度以上,每斤售價6元,依舊供不應求。“生態變好了,梨子從喝髒水到喝清水、從吹灰塵風到曬陽光浴,自然一年比一年漂亮、好吃。”顧文興說。

梨子品牌響 帶動產業旺

為了讓梨子口感更佳,村民們不斷鑽研種植技術。“我們用有機種植方式改良土壤,以菜餅、豆粕等為肥料,用生物方式滅蟲。”顧文興在果樹下養殖了7只雞、4只鴨、2只鵝,可以吃草吃蟲、提供新鮮禽蛋,糞肥還能增加土壤有機質。他算了一筆賬:兩畝梨樹產梨共8000多斤,按每斤6元的售價,年銷售5萬餘元、純利潤4萬元左右。

查家灣村蜜梨種植面積增加到600多畝,村裡直接從事梨果產供銷的人數佔比70%,從事與之相關產業的人數佔比超過90%,僅林果經紀人就有35名。

“我們從蜜梨品種中打磨出了‘焦溪翠冠梨’品牌,現在連原產地的蜜梨也用上了這個品牌。”天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智慧財產權保護科科長周平說。去年8月,這個品牌獲批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今年7月,為擴大品牌效應,天寧區舉辦首屆翠冠梨評比。綜合考察汁液、風味、色澤等指標後,顧文興家的梨子一舉奪冠。獲獎的梨子中,有的超過2斤,有的甜度達到13。8度。

2002年,查家灣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8000元,村集體收入僅幾萬元;202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3。8萬元,村集體收入達到600萬元;今年全村出梨200餘萬斤、產值1200多萬元。在查家灣村的帶動下,全鎮梨果產業年產值已超過1億元。梨果業已發展為鄭陸鎮乃至天寧區的重要特色產業之一。

產業提質量 生態更美好

好生態引來好產業,好產業“反哺”好生態。

今年4月11日,江蘇省首宗附帶“生態管養”土地在查家灣村出讓。“這次交易的最大亮點,就是把生態管養納入資源配置環節,賦予地塊生態產品價值。”查家灣村黨總支書記顧相才介紹,“很多公司來投資,就是看中了這裡優越的生態環境,以及梨子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潛力。”

據介紹,查家灣村現有乾燥裝置、醫療器械、化工機械等34家企業,將在提檔升級後,整建制搬遷到位於鄭陸鎮的省級高新技術園區。“到時村裡將有更多生產用地轉化為生態、生活用地。”顧相才介紹,騰退的300多畝土地,將與社會資本合作,用於拓展梨果種植,以及發展鰣魚養殖和清水蟹養殖等水產產業。鰣魚和清水蟹等對於水質要求較高,將進一步倒逼當地保護生態環境,釋放更多生態紅利。

梨子成為查家灣村招商引資的招牌,也吸引著每年數萬遊客前來。顧相才告訴記者,村裡加工製作梨子酒、梨膏糖等伴手禮,目前梨子酒年產量3000斤左右、秋梨膏年產量2000瓶左右,未來還將進一步細分產品型別。

在顧相才看來,保護生態“有一分付出,卻有九分回報”:還掉了歷史欠賬,帶來了良好的生態,綠色農業發展起來了,社會資本和專案吸引來了,村莊更美麗、鄉風也更文明瞭……(人民日報 記者姚雪青)

TAG: 梨子查家灣村生態天寧區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