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為什麼是“春秋戰國”而不是“冬夏戰國”?一本書決定的!

由 茉莉體育視界 發表于 體育2021-07-04

有一個笑話是這樣的:有兩個人在聊天,甲說:“話說在春秋戰國時期……”,乙問:“究竟是春天還是秋天啊?”甲沒理他,接著說:“有這麼幾個諸侯……”乙又問:“那究竟是豬還是猴啊?”

這是一個小笑話,博君一笑。但是我想很多朋友也都有一文,為什麼大家將這段時期的歷史叫做春秋而不是叫冬夏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解答。

一、 春秋的概念

大家都聽過這個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現在經過考古發現證明,這個故事是假的。但是西周確實是被犬戎給揍了一頓,而且逼迫著後來的周王室遷都。在周平王時期,周平王放棄了原來的都城鎬京,轉而遷移到了新的都城東都洛邑。自此西周便成為了東周。

我們所說的春秋時代,正是從周平王東遷洛邑那一年(公元前770年)到周敬王的一年(公元前476年)。

在春秋時代出現的霸主,我們熟悉的有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等人,我們後世給他們起了一個響噹噹的外號叫做春秋五霸。

以上便是春秋的時間概念以及其中出現的幾個比較著名的人物。下面我們來分析這個時代為什麼叫春秋。

二、 學術界的解釋

為了解釋春秋一詞,我覺得自然不能信口開河,我就找了基本市面上比較好的中國通史書來看一下大家們都是如何解釋春秋的。

書一:《中國通史:從中國先祖到春秋戰國》

這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的,可以說是代表了官方意見,可信度比較高,編纂得也比較用心。在裡面對於春秋這個說法的解釋是這樣的:

“春秋本是周代列國國史的通稱。由於秦始皇焚滅各國史書,到漢代,其他各國的《春秋》已經失傳,僅存有魯國的國史《春秋》。《春秋》到漢代為‘五經’,成為皇朝的經典。正是因為‘春秋經’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它又基本上和另一個具體的歷史階段相始終,後人便把這一時期成為‘春秋’。”

書二:《中國通史:從上古傳說到1949》

這本書的內容源自於《中國大百科全書》,是當時中國各個斷代史最有名的權威專家學者所編寫的,比較用心,可信度也比較高。其中對於春秋的解釋是這樣的:

“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動遷洛邑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卒的中國歷史時期,因魯史《春秋》記錄了這一階段的歷史而得名,有人也將它稱為東周。”

既然如此,為什麼後人不管它叫東周而多采用春秋的說法呢?

三、 總結梳理

因此我們總結一下上面的說法,春秋的來歷一是源自魯國的史書《春秋》,二是因為儒家對於它的抬高,因此春秋取代了東周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代言詞。

原因一:史書《春秋》

魯國史官當時編寫史書,記錄各國的大事,按照年月日的順序記錄,按照我們現在人的說法,這叫做“編年體”。因為一年之中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因此便將這本書叫做了《春秋》。

《春秋》這本書其實也叫做《麟經》,在司馬遷的《史記》之中曾經說“絕筆獲麟”。就是說在《春秋》一書曾經被孔子所修訂,在快成書的時候,人們捕捉到了一隻快要死去的麒麟,之後孔子便停筆。因此此書也被稱為《麟經》。

春秋這本書的年代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歷史,我們可見與我們今天對於春秋時代的劃分大體類似。

因為年代類似加上史書影響,因此春秋便成為了一個時代的代言詞。

原因二:儒家的拔高

我們看這個司馬遷的《史記》之中,在表的劃分上對當時年代的劃分並沒有用“春秋年表”或者是“戰國年表”,取而代之的是《十二諸侯年表》和《六國年表》,這就說明在司馬遷的年代,人們尚且是不用春秋戰國的時代劃分方式的。

而在司馬遷同時代,出現了一件事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地位被無限拔高。隨著儒家地位的水漲船高,儒家傳世經典的地位也隨著水漲船高,其中《春秋》便是其中一本。

《春秋》之火,帶動了春秋年代的火;正如《戰國策》讓那個時期變成了戰國一樣。就這樣,那段歷史便被人稱為了“春秋”了。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路與站內,侵刪

TAG: 春秋史書儒家年表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