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誰能想到,譚喬會走到今天這樣的結局?

由 九度_空間 發表于 歷史2023-01-22

文:話多多

讓我掉下眼淚的,不只是昨夜的酒……

趙雷的一首《成都》,唱出了多少成都人心中的老故事?

然而,還有多少人記得那個叫譚喬的成都交警嗎?

18年前,一檔名為《譚談交通》的普法節目火遍全網。

譚喬本人,也在不知不覺中莫名走紅,成為交警圈裡的“當紅炸子雞”。

一檔普法節目,為何吊打N個娛樂圈經紀人,捧紅了一個不似明星,勝似明星的素人?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這就不得不提到2004年的交通情況了。

這一年,隨著私家車數量的逐漸增多,別說成都,全國各地的交通安全問題的頻發,讓各地的交警部門,頭痛不已。

原來,對於剛剛頒佈的《交通安全法》,很少有人主動去了解。

這樣的現象非常普遍,也因此成為事故頻發的源頭。

如何普及新規?從根源解決問題?成為當務之急。

彼時,成都交警大隊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若想形成快速、有效、大範圍的傳播,藉助電視臺進行普法宣傳,是最有效的方式。

然而,交警隊跟電視臺溝通一番之後,發現這個方案,若想落地成行,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原來,電視臺透過收視率方面的統計,發現很多普法節目的收視率並不高,尤其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硬性說教,觀眾並不喜歡看。

試想,辛苦一天的上班族、讀了一天書的學生、忙了一天的家庭主婦,大家開啟電視後,就想輕鬆一下,找些樂子,誰都不喜歡看說教類的節目。

若想把普法節目做得生動有趣,讓觀眾能在輕鬆愉快的範圍中,提高交通安全意識,並不容易。

電視臺方面建議,最好能把節目搞得生動有趣些,這就需要交警隊能夠結合實際案例,設計出各種生動有趣的小段子。

除此之外,最好在交警隊自己的隊伍中,找出一個具有幽默感,並且很親民的交警,作為該欄目的主演。

交警隊的領導透過會議研究決定,將交警隊的“開心果”譚喬推薦給了電視臺。

譚喬,土生土長的成都人,除了標準的普通話,本地方言對於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

無論是身邊的同事,還是跟他打過交道的當地百姓,對他的評價都挺高。

說好聽點兒,他是“社交達人”,說難聽點兒,有人稱呼他是“社交花”。

每年政府機關或者是交警隊舉辦的跨年晚會,譚喬都是活躍分子。

所以,他當仁不讓地成為領導們的優選物件。

事實上,譚喬雖然只有一個職高的文憑,但是,那些年的“社會大學”,他可沒少上。

誰能想到,譚喬會走到今天這樣的結局?

17歲那年,走出校門,正式步入社會以後,他做過服務員,也在工地搬過磚,還當過揮汗如雨的工人,起早貪黑的小商販,他也幹過。

正因為有過這些底層工作的經驗,譚喬才深刻懂得平民百姓的不易。

在執法過程中,他的平易近人,以理服人,不以權壓人的工作作風,深受民眾的喜愛。

因為群眾基礎好,再加上口碑不錯,所以,“男一號”的角色,就落在了譚喬的身上。

誰能想到,譚喬會走到今天這樣的結局?

2004年5月,《譚談交通》這檔普法節目正式播出之後,由於節目幽默風趣,寓教於樂融為一體的形式,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在極短的時間內,這檔節目竟然火遍大江南北,譚喬也一躍成為全國最出名的交警。

然而,鮮少有人知道,這檔節目,火遍全國的原因。

原來,最初拍攝的時候,從未做過演員的譚喬,在鏡頭面前的表現並不好,因為緊張拘謹,拍攝出來的畫面,依舊停留在“老師上課”的形式中。

誰能想到,譚喬會走到今天這樣的結局?

製作組的導演當時就急了,直接撂下話“譚喬,你若是不盡快調整狀態,節目搞砸了,我怎麼向上級領導交代”?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譚喬反覆琢磨研究,不斷地在鏡頭面前訓練自己的肌肉表情,力求調整到一個放鬆的狀態。

與此同時,他還搜尋網路上的搞笑段子手,借鑑他們創作段子的思路,並將相聲裡的說學逗唱,以及小品裡的誇張表現形式,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方式。

誰能想到,譚喬會走到今天這樣的結局?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多次調整,結束拍攝之後,就連製作組的導演,也禁不住為他拍掌喝彩。

這樣的鼓勵,成為譚喬精益求精的動力,在潛心研究“違章交通案例搞笑影片”的道路上,他是一腳油門踩到底,再也剎不住車了。

譚喬究竟有多火呢?

這麼說吧,為了能跟這個全國聞名的“大網紅”近距離接觸,不少人從外地趕到成都,故意在他執法的二仙橋路口違章,目的就是能見他一面。

誰能想到,譚喬會走到今天這樣的結局?

《譚談交通》成為電視臺含金量最高的節目,連續13年,名列收視榜前十的位置。

彼時,北京電視臺更是開出60萬的年薪挖他。

或許有人會疑惑,好玩有趣的綜藝節目多了去了,為什麼《譚談交通》會火了那麼久?

甚至,直到今天,依舊有不少網路段子手,藉助這檔節目玩老梗翻新?

誰能想到,譚喬會走到今天這樣的結局?

但凡看過這檔節目的觀眾,想必都會明白,《譚談交通》這檔節目,如同照進現實的一面顯微鏡,將生活中我們忽視的那些小細節,以一種極其生動具體的形式,赤裸裸地曝光在陽光下,讓人不知不覺地陷入沉思。

憑藉這種所見即所得的展示功底,《譚談交通》被業內人士評估為身家上億的黃金節目,並不為過。

然而,《譚談交通》的爆火,卻讓譚喬越來越迷茫了,他覺得自己離本職工作越來越遠,突如其來的鮮花跟掌聲,讓他離曾經的生活以及最初的夢想越來越遠。

誰能想到,譚喬會走到今天這樣的結局?

他成為媒體跟各家電視臺追逐的流量焦點,各檔節目紛紛向他拋送邀請函,他也在名利雙收的氛圍中,漸漸迷失自我。

坐在嘉賓席上的譚喬,他的生活,只有《譚談交通》了。

13年當中,3000多期的《譚談交通》,被滾動播放著。

彼時,沒有任何一檔節目,能夠超越它的高度。

據業內人士分析,節目之所以火了這麼久,就是因為它取材自現實,應用於現實。

這種離百姓生活很近,不弄虛作假的節目,不火才怪。

誰能想到,譚喬會走到今天這樣的結局?

然而,一次突然的叫停,卻讓所有人措手不及,而這樣的結果,恰恰是譚喬的慎重選擇。

事實上,與其說是選擇,不如說是一種無奈。

2018年5月4日,這檔紅了13年的節目,突然對外官宣停播了。

習慣了在電視機前等候的觀眾,不禁悵然若失,為什麼呢?

彼時,各種猜測應運而生,小道訊息紛至沓來。

誰能想到,譚喬會走到今天這樣的結局?

有人猜測,這檔節目得罪了人,也有人猜測,在資訊傳播速度更加發達的交通網路體系下,交通管理已經不需要這樣的宣傳方式了。

真的是這樣嗎?

原來,早在2018年年初的時候,譚喬就已經向上級遞交了辭職報告。

幹得好好的,為何要離職呢?

究竟是什麼原因,迫使一個全國知名交警,放棄了本職工作?

有人猜測,譚喬走紅後,賺得盆滿缽滿,不再需要朝九晚五的鐵飯碗了。

誰能想到,譚喬會走到今天這樣的結局?

然而,事實真相卻並非如此。

譚喬在很長一段時間,患上了抑鬱症,醫生建議他,離開讓自己壓抑的生活環境。

原來,自從譚喬走紅之後,各種評論也拔地而起。

有人嘲諷他是醜人多作怪,也有人調侃他在作秀炒作自己,還有不少業內“老前輩”,“語重心長”的“為他好”,“痛心疾首”地批評他,說他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不好好做本職工作,卻掛羊頭賣狗肉,褻瀆崇高的“交警工作”。

誰能想到,譚喬會走到今天這樣的結局?

原本以為同事會理解他的苦衷,沒想到,回到原單位,昔日的好哥們兒,卻對他冷嘲熱諷,紛紛調侃他:“呦,這不是電視臺的嘉賓嗎?怎麼來咱們這兒了?您是來視察工作嗎”?

彼時,譚喬在原單位的工作,依舊是一名普通的交警,而跟他同期上崗的同事,很多人都已經升職了,只有他,還在本職工作上原地踏步。

面對四面八方的嘲諷跟質疑,譚喬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不禁疑惑地表示:

誰能想到,譚喬會走到今天這樣的結局?

“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也有七情六慾,然而,譚喬這個名字,對於如今的我來說,如同一個神聖的存在,在世人眼中,我褻瀆了這個名字,既然這樣,我到底是誰?難道不叫譚喬嗎”?

離職以後,閒不住的譚喬,也曾嘗試過開直播,但是,在面對直播間遊客的冷嘲熱諷時,譚喬情緒失控了,因為一句不當言論,他再次遭遇了網路暴力。

如今,譚喬依舊在跟抑鬱症

做著

艱苦的思想鬥爭,病情反反覆覆,時好時壞。

誰能想到,譚喬會走到今天這樣的結局?

但願,他能徹底改變,走出陰霾,迎接屬於自己的陽光。

畢竟,一個曾經為大眾帶來歡聲笑語,曾經為《交通法》的普及工作,做過積極貢獻的人,不應該承受被“捧殺”的代價。

……

最近看劉亦菲跟李現主演的《去有風的地方》,劇中馬夢唯扮演的網路作家,說的一句話,深以為然,她說:

“我們總是活在別人各種各樣的評價裡,但是,我們要明白一件事,當洪流湧來時,我們被淹沒,錯,並不在我們自己”。

誰能想到,譚喬會走到今天這樣的結局?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釋出於:山西

TAG: 譚喬節目譚談這檔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