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摘掉孔子的“聖人”面具又如何?(三)

由 牧馬榴蓮 發表于 歷史2023-01-08

孔子是一個人格不健全的人。

他一生的最大追求就是復辟周禮。那麼他究竟要實行怎樣的禮法制度呢?齊國的宰相晏嬰有過鞭辟入裡的分析。晏嬰說:“儒者這種人,都能言善辯,是不能用法來約束他的;態度高傲自以為是,是難駕馭的;他們重視喪禮,長期悲痛不止,為了使喪事隆重可以傾家蕩產,這種禮俗不足以取法;他們不事生產,只是到處遊說求職來進行政治活動,這種人不能來掌理國事。自從文王、武王、周公這些大賢先後過去,周朝王室已經衰微,禮樂的淪喪也很有些時候了。現在孔子卻對儀容服飾刻意講究,詳定各種應對進退間上下快慢的禮節規矩,這些繁文縟節,就是連續幾代也學不完,一輩子也弄不清楚。君子想用這一套東西來改革我們齊國的禮俗,這不是導治小百姓的辦法。”

這是孔子向齊國國君遊說之後,晏嬰對孔子做的評價。由此可見,孔子的追求具有變態心理。

不只是卿大夫這樣評價他,老百姓也看他不起。有一天,子路遇上一位肩挑著除草竹器的老人。子路請問道:“你可看見了我的老師?”老人說:“你們這些人,手腳都不勞動,五穀也分不清楚,誰是你老師我怎麼會知道。”孔子聽了子路的轉述,只好說:“那是一位隱士。”真是自欺欺人。

孔子大肆推行他的仁義道德,以一副正人君子的面孔出現在世人面前,但面對大是大非問題,其小人之心便暴露無遺。

魯定公九年,公山不狃以費邑為據點,發動叛亂,派人來召孔子去幫忙,孔子因為沒有人用他,就不分好歹打算應召前去。幸好他的學生子路勸止。但他念念不忘“如果他真能用我,我將象文王、武王一樣,在東方建立一個典禮完備的周啊!”

晉國有個叫佛肸的人在中牟反叛,派人來請孔子協助。孔子有意前往,子路說:“我們老師說過:‘一個本身做了壞事的人那裡,君子是不會去的。’現在佛肸自己據了中牟反叛,您想前去,這又是為什麼呢?”孔子辯解說:“我難道是個中看不中吃的葫蘆瓜嗎?”

魯定公十四年,孔子以大司寇的職位參與國家決策大事,臉上露出得意的神色。他的弟子見了說:“聽說一個君子之人,禍事臨頭不慌張恐懼,好事到來也不喜形於色。”孔子說:“是有這個話,但是不也聽說過樂以貴下人的話嗎?”

在衛國,為了與國君攀上關係,去討好衛靈公的夫人。衛靈公的夫人是個淫蕩之婦,孔子竟然向她下跪。事後還狡辯說:“我一向是不想去見她,現在既然不得已見了,就得還她以禮。”他的學生子路不高興,孔子很嚴正地申明道:“我要不是因存著得君行道的一點希望才不得已去回見她的話,天一定厭棄我!天一定厭棄我!”

孔子離開陳國,路過蒲邑時被蒲邑人圍住了,他的弟子公良儒與蒲邑人打鬥起來,蒲邑人害怕了,就對孔子說:“如果能不去衛國,我就放你們走。”雙方條件談好,就放孔子一行從東門離去。孔子脫險後卻一路前往衛國。他的弟子子貢說:“約定好的條件可以不遵守嗎?”滿嘴仁義道德的孔子卻如此背信棄義。

原作者:不繫舟-

原連結: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cf9c36401000b2v。html

宣告:本文內容來自部落格作者,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絡新浪客服。本賬號將予以刪除。

TAG: 孔子子路蒲邑晏嬰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