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無棣縣:“三位一體”做強現代海洋產業

由  發表于 歷史2023-01-01

通訊員 高連仙 張書義 記者 付玉成

今年以來,無棣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透過深化改革,以保護“貝堤海鹽”特色海洋文化、發展“蝦貝蟲魚”特色經濟、壯大海洋化工產業“三位一體”,推動現代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爭創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保護

“貝堤海鹽”生態資源,繁榮海洋文化

無棣縣海洋遺產和海洋文化豐厚,擁有全世界儲存最完整的貝殼灘脊—溼地生態系統,是世界上唯一新老並存的至今仍在繼續生長髮育的三大古貝殼堤之一,是研究黃河變遷、海岸線變化、貝殼堤島形成等環境演變以及溼地型別的重要基地。無棣縣大力保護海洋濱海溼地生態資源,依法拆除核心區內80餘處人為建物築,加大沿海灘塗貝類人工繁育,維護保護區原生態自然環境。同時,在保護區外適度發展海洋旅遊,加強古貝殼堤遺產保護和文化宣傳。景區現已被列入“山東不可不去的100個地方”首批“山東省八大原生態景區”和“山東省自駕遊示範點之一”,年接待國內外遊客超10萬人,旅遊收入2000萬元以上。同時,依託佔地24萬畝、年產原鹽150萬噸的豐富鹽業資源和厚重海鹽文化,加強海鹽文化傳承和弘揚,投資7億元建成融合“文、遊、娛、商、體”多功能於一體的華夏海鹽文化產業園綜合性文化旅遊園區,總建築面積1。07萬平方米,建設海鹽文化博物館1座,包括續廳、海鹽主題的六個單元、鹽生產場景體驗、鹽療體驗、鹽浴體驗和文化長廊體驗、鹽產品體驗等專案。依託海鹽文化研發中心將傳統海鹽產業與文化創意、頤養健康行業相結合,打造了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和專利技術的鹽雕、熱敷鹽、洗化鹽等多品類海鹽衍生產品。產業園目前已經成為展現無棣縣海鹽文化產業的視窗和海洋文化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山東省海洋意識教育示範基地、濱州市科普教育示範基地。

發展

“蝦貝蟲魚”特色經濟

,做強現代漁業

藉助臨海資源優勢,發揮正海、海城、海旺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深化與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水科院黃海所、山東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合作,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動了海水養殖業提檔升級。積極推廣對蝦“135”二茬分級接續養殖技術,擴大沿海分級養殖面積,提高對蝦養殖產量。在全省首創發電廠迴圈冷卻水養殖基地,水溫高於外塘10攝氏度,對蝦上市早、週期短、收益快、密度高,密度為外塘養殖3倍,利潤高2倍,促進了效益和環保的雙收益,實現了三產融合發展。抓好“渤海貝倉”省重大專案建設,累計投資超3億元,建設貝類設施化養殖基地2萬畝,貝類育肥基地6萬平方米,成為“濱州市貝類育苗繁育基地”。申報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處,投放貝類苗種20億粒、人工魚礁3萬空方,50米海洋牧場管護船投入使用。依託24萬畝鹽田發展滷蟲產業,其中滷蟲宜生面積15萬畝,年產滷蟲6。3萬噸,年捕獲鮮卵500餘噸,無棣滷蟲卵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山東海城高效生態藍色經濟示範園區是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漁業現代化養殖育苗區,為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省級現代漁業園區和省漁業示範基地。已建成半滑舌鯧、石斑魚、馬面魨、海參、海馬等海珍品工廠化養殖車間8萬立方水體,半滑舌鰨透過綠色食品認證,參、魚、蝦、蟹等苗種繁育車間3萬立方水體。擁有2萬畝對蝦養殖基地,1500畝海參養殖區,具有苗種繁育150億單位和海產品1500噸的生產能力,年產值1。3億元。

壯大

海洋化工產業,培植經濟增長極

利用豐富的海水和滷水資源,發展海洋化工下游相關產業,叫響了中國魯北迴圈經濟產業鏈品牌。山東魯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總投資15。11億元建設海水淡化專案,建成後每天可淡化海水15萬噸。目前,總投資5。13億元的一期5萬噸/日淡化工程已全部完工。採用膜法海水淡化技術,經過雙膜法處理後的濃鹽水排放至魯北鹽場,同時根據技術經濟評價結果,適時實施從海水(滷水)生產溴素、氧化鎂、硫酸鉀等產品的專案,淡化水集中滿足園內各企業的用水需求,發揮良好的經濟和社會綜合效益,年淨利潤2117萬元。魯北企業集團利用鑫嶽化工離子膜燒鹼副產氯氣建設氯化法鈦白專案,園區目前已形成30萬噸/年燒鹼、26萬噸/年鈦白粉成產能力。山東聚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建成年產60萬噸淨水劑專案,以鈦白產業工業廢料為原料生產淨水劑,投產後年處置廢催化劑1。8萬噸,廢鹽酸43。6萬噸,年增加銷售收入0。83億元,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的雙豐收。

TAG: 海鹽海洋養殖文化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