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宋太祖的金錢觀與北宋的滅亡

由  發表于 歷史2022-12-31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網

【想入非非】

北宋的滅亡絕對不是因為國用不足,而是因為國家預算花到了不該花的地方去。

蔡非

宋太祖趙匡胤,和宰相趙普既是君臣,也是老朋友。

一次談起國事兩人意見不合。趙匡胤就感嘆:要是有前朝的桑維翰這種人當我的宰相,那我就輕鬆了。

宰相趙普聽了這話,心裡當然不是滋味,他反駁皇帝:桑維翰這人治國確實有能力,但這人太貪財了,就算真復生了,你也不會用他。

趙匡胤微微一笑,說:用人講究的是用其長處,包容短處。我不怕他貪財,像這種窮書生眼界狹窄。我給他十萬貫,就能撐破他的屋子!

這個故事反映了趙匡胤的一個特點,就是喜歡用錢去解決問題。

北宋建國後,為了收回契丹佔據的燕雲十六州,趙匡胤的辦法也是花錢。當時的絹也可以當成貨幣,趙匡胤就說,今天我用二十匹絹就能買到一名契丹人的頭,契丹的精兵不過十萬人,那麼我用兩百萬匹絹就能把契丹精兵耗光。

趙匡胤在宮內設立了一個錢庫,每當財政有盈餘,就朝庫裡存錢。趙匡胤做了兩手準備,等到錢存夠了,就和契丹進行談判,用這筆錢贖回燕雲十六州。如果遭到拒絕,那麼就用這筆錢作為軍費,揮師北上收復燕雲。

趙匡胤似乎認為一切都可以用錢來解決,如果用錢也解決不了問題,那麼肯定是錢給得不夠多。

說到這裡,現代人會不會覺得,趙匡胤是不是有點太拜金主義了?但實際上,趙匡胤可能是歷史上最節儉的皇帝。

他曾經被大臣發現穿著舊褲子參加國家典禮,他的宮廷人數不過三百,是歷朝歷代最少的。他坐的轎子是前朝留下的,一直到褪色了也不肯換。

對於自己的親人,趙匡胤也十分摳門。

據說有次七夕節,他送自己母親的禮金是三貫銅錢。皇后只有一貫半。所以,趙匡胤並不是沉迷金錢的魔力,而是把錢當成實現目標的手段。

一方面重視錢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謹慎花錢。在該花的方面大手大腳,不該花的方面錙銖必較。

遺憾的是,我們看後來宋朝的歷史是這樣的:後世子孫們似乎只學到宋太祖一半的本事。宋朝後來的皇帝們,確實很重視金錢的作用,在收稅方面非常會動腦筋。比如根據居民財產的多少徵收累進財產稅。為了鼓勵外商來做生意,會給交易額大的外商授以官職等等,這使得宋朝成為第一個不依賴農業稅,而是以商稅、外貿、專賣收入為主體的朝代。

但另一方面,趙匡胤的繼承者們在花錢方面卻沒學到祖先的本事。北宋初期的宮廷,人員不超過三百,而到七十年後卻擴大了幾十倍。宋代初期一名公主的月俸祿不過五貫,而到北宋中期,就連宮女的月薪都高達八十貫。

而官員也不再以儉樸為美,名流千古的名臣寇準,不願意使用油燈,而是奢侈到把昂貴的香燭當成日用品。後世評價極好的蘇軾,在杭州任職時也常呼朋喚友,使用公款終日在西湖包遊船遊玩,而無論官民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可見奢侈之風已經深入社會骨髓,無法遏制。

但諷刺的是,在上層階級奢靡之風盛行的同時,在西夏邊境作戰的將士,受重傷後的撫卹金卻只有兩貫而已。這其間的差距不禁讓人咋舌。

宋朝善於聚集財富,但卻缺乏合理使用財富的能力。

所以,和其他王朝的滅亡不同,北宋的滅亡絕對不是因為國用不足,而是因為國家預算花到了不該花的地方去。

(作者系武漢歷史文化學者)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

TAG: 趙匡胤契丹北宋宋朝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