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和「迴避型」人相處的科學方法,後悔太晚知道

由 KnowYourself 發表于 歷史2022-12-27

策劃、撰文 / 亓井、淼淼

編輯 / KY主創們

在KY編輯部後臺,我們收到過許多關於「迴避型」的困惑。

其中大家最常cue到的莫過於——該怎麼和迴避型的人相處?

於是,編輯部裡最“迴避”的兩位選手就被抓來了……的確,迴避型戀人總是遇到問題就想逃得遠遠的,也不願意溝通和表達感受。這讓迴避型的家屬們無可奈何——

挑不出什麼大毛病,但卻總感到距離很遠;無論關係中發生了什麼,你都看到ta一直那麼冷靜,從不會像你一樣患得患失;對於你在意的事情,ta的反應也都是淡淡的,感覺不到溫度,也不知道ta究竟在想什麼。

(迴避型小編:嗯嗯,是的是的,沒錯沒錯……你聽我解釋!!)

其實,迴避型沒有想象中得那麼“冷”,關鍵就是要了解ta們為什麼迴避,在關係中的需求又是什麼?明白了這些,再找到合適的相處方式,關係真的會變甜。

今天的文章,帶你走近迴避型戀人的內心世界~

避型戀人,為什麼永遠在逃?

關係逐漸變得親密,伴侶變得“粘人或不斷索取的(clingy or needy)”

(通常是焦慮型的表現),

雙方的相處模式變得相互依賴時

,迴避型的人就會覺得ta們的獨立性處於危險之中(Djossa, 2014)。Ta們會把伴侶的具有愛意的、情感上尋求親近的表達,

認知為是壓力事件

於是,迴避型的人的

不安全的依戀系統會被啟用

(Djossa, 2014)

安全的依戀系統意味著被照料者穩定、及時地迴應,被啟用後我們會傾向於向伴侶尋求親近、安全以及情緒上的支援。但迴避型的人的不安全的依戀系統被啟用後,卻會促使ta們急劇地疏離伴侶,以給關係“降溫”,因為這符合ta們童年被照料者情感忽視的相處模式(Gillath et al。, 2006)。

為了平復自己的不安全感,迴避型的人就會選擇用抽離、後撤或是疏遠這一類做法,這也就是所謂的迴避型人的

去啟用策略(deactivating strategies)

(Djossa, 2014)。去啟用策略是一種

關閉、禁用並避免體驗關係親密感的方法

。這些策略包含種種扼殺親密關係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目的是為了阻止關係變得更深入和親近,來讓自己恢復到熟悉、安全的狀態。

Ta們會有以下的情緒調節方式和外在行為表現——

情緒調節

壓抑:不願意表達需求(那是不被允許的);

否認:不承認自己有強烈情緒感受(那是脆弱而痛苦的);

隔離:對所有刺激感到麻木(情緒無能的狀態);……

(回覆「情緒無能」到後臺,檢視“心麻了”是怎樣的心理狀態。)

外在行為

恐懼親密,喪失對伴侶的興趣;

降低聯絡和迴應的頻率;

遠離衝突環境,避免爭吵;

切換到理性的思維方式;專注於事業或個人追求;

……

於是,和迴避型的人相處,你可能會有的感受——焦躁、疏離、被拒絕、不被在乎,不被認可,很難控制住自己不去向ta尋求一個答案,因為感覺自己已經不重要了。但是,

這並不意味著迴避型的人不愛自己的伴侶

。只是在ta們過去習得的模式中,表達自己的情緒是一件不被接納、不被允許的事,所以ta們迴應的方式是撤離衝突和關鍵問題。

然而,迴避型的迴避,本質上也是對自己有好處、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這是ta們的一種溝通和關係處理的方式,即便是有所欠缺的。Ta們在依戀歷史中逐漸習得了這種方式——在ta們成長過程中,承認需要幫助,就像邀請他人拒絕自己一樣自取其辱(Wallin, 2007)。

避型戀人,

在關係中到底想要什麼?

安全與歸屬感

迴避型畫像1:

不需要你,也不需要任何人。離我遠一點吧,我想獨自待著。

多數人都需要人際聯結所產生的親密感,迴避型的人當然也不例外。

Ta們樹立邊界,拒絕依賴和親近,目的從來不是在抵抗親密,而是對不安全感的一種防禦機制。

迴避型的人所缺失的,恰恰是安全與歸屬感的基本需要,而不是徹底的自給自足(self-sufficiency)和自我依賴(self-reliance),只是ta們很少會表露出來。研究顯示,雖然高度迴避(highly dismissive)的人聲稱沒有親密關係也很自如,但在得知被其他人接納以後,積極情感和自尊水平顯著提高了;此外,當意識到未來的人際關係比個人發展更成功時,ta們自我感覺反而更好了(Carvallo & Gabriel, 2006)。

這麼看,迴避型的人其實挺“傲嬌”的,ta們遊走在親密關係的邊緣,小心翼翼地試探你是不是ta心中的安全基地(secure base)(Ainsworth, 1964)。所以,足夠安全和理解ta們的重要他人,其實掌握了讓迴避“鬆動”的鑰匙。

“我逃了,其實是想回頭看看你還在不在。看到你真的走了之後,我會很難過,可是也沒有勇氣向你訴說。”

在親密關係中,恐懼親密也是迴避型的人缺乏安全感的典型表現之一。它包含了自我暴露恐懼和依賴恐懼。或許你也有相似的感受,也想弄清楚自己是否有恐懼親密?那你可以試試KY測評出品的【恐懼親密測試】。我們會測出你的恐懼親密型別,也會幫你找到恐懼背後的原因,告訴你該如何應對恐懼親密。迴避型的人,在關係中的感受性的體驗是相對匱乏的。換句話說,ta們也許一直主動或被動地封存了情緒和需求的潘多拉魔盒。由此以來,迴避型的人對情緒的處理一直是不夠充分的——ta們對於情感的感知很差;經常採用隔離(distancing)的情緒處理策略;過度的情感控制等(Shaver & Mikulincer, 2007)。

長按下圖,檢視你的恐懼親密型別

感受性的喚醒

迴避型畫像2:

不是故作冷漠,而是你的情感太洶湧,我承受不住。

但是,

被否認、壓抑的感受不代表退散消失了,恰恰這部分最需要被表達和看到。Ta們需要情感激發和情緒溝通,也就是被喚醒經常不工作的“右腦心智”(Ornstein, 1997)。

右腦被描述成社交-情緒的大腦,人與人之間感受上的溝通主要依賴右腦。而回避型的人會較多地使用左腦(線性邏輯和語言),這是原有的依戀關係所習慣的溝通方式。

所以在關係中,這也正是為什麼迴避型總是與焦慮型匹配,或者說迴避行為總是引發伴侶焦慮反應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你越想追,我越想逃)

。而對於迴避型的人來說有療愈性質的關係,需要有人和ta們去創造右腦對右腦的溝通(Schore, 2013),看到逃避和無反應背後的深層情緒,並試著與那個隨時想要溜走的內在孩童對話。

“麻木冷靜總比失控崩潰要好一些,因為沒有人想看見脆弱和痛苦,包括我自己。”

避型戀人有效「相處指南」

先給迴避型的家屬們一個擁抱——理解你們在相處過程的委屈、心酸和苦悶,也很能體會你們愛對方的心情。

為了幫到大家,我們整理出了一些和迴避型相處的tips——

衝突時

不要給ta們過多的情緒去處理,因為可能成為壓力源

情緒處理和表達都是迴避型的人的軟肋。Ta們經常壓抑自己的情緒,也因此很難理解伴侶的情緒,面對伴侶的情緒ta們會感到無措、無法給到對方恰當的迴應,於是很有壓力,想要逃避。

因此。這需要ta們的伴侶

去討論事實,而非過多討論感受

。比如,當迴避型的人沉迷工作,忽視了自己的時候,比起指責對方“為什麼不願意陪我,是不是不愛我了”,更好的選擇是告訴對方“我理解你,但我想與你多呆一會兒。”

同時,你們之間需要採取

更具適應性的衝突處理方式:先彼此冷靜,再討論問題

。當迴避型戀人逃避的時候,好的處理方式是給ta時間以冷靜下來思考,等ta平復後再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向ta宣洩情緒,逼迫ta做出答覆,或是情感綁架ta。

尊重ta們獨立的需求,給ta們一些空間

當與迴避型的人發生衝突,

ta明確表達出“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間”的時候,你需要和ta保持一定距離

,不要讓ta覺得受制約、有壓力;也許這個距離會讓正處於衝突中的你感到問題沒有被解決,只是在“粉飾太平”,但這對於迴避型的人來說卻是必要的。

迴避型的人,並不是想要逃避問題,Ta們之所以這麼做,是一種應對機制,相當於在關係中放置了緩衝墊。等到了ta們覺得可以的時機,自然會來解決問題。

作為ta們的伴侶,你需要尊重這種空間,適度在有矛盾、有衝突時抽離,接納和理解ta們這種“懸置”式的處理方式。

允許你們之間的分歧和矛盾,給予信任

迴避型的人,總在逃避親密關係裡的“不一致”。於是當關系產生分歧和矛盾時,ta們下意識的反應是逃避和撤離。作為ta們的伴侶,你需要用言語和行為去證明,健康的親密關係

允許分歧,可以容納不夠完美的彼此。

比如,當你們有矛盾時,你可以給迴避型的人一些

肢體上的安慰

,抱抱ta、拍拍ta,或是給ta端一杯熱飲。或者,可以對ta們說“我理解你”“從你的角度看,這很合理”,這些都是

“允許”的表達

當迴避型的人親身體驗這種關係,ta會意識到,真實的自己是可以被看到、被接納的,對方並不會因為自己的畏懼和逃避而拋下自己、放下關係,也會變得更加信任你,對關係更具有信心。

平時

觀察ta們的非語言線索

迴避型人不大願意去感受那些會刺激自己與他人建立深層連線的情緒,而且更不願意去表達這種情緒,但ta們的肢體語言卻會反映出情感線索。

作為ta們的伴侶,你可以

透過ta們的肢體語言去了解ta們的情感活動

(Wallin, 2007)。比如,ta的目光轉移了,是因為感到羞愧、內疚嗎?Ta的眼瞼下垂,是因為感到悲傷嗎?Ta的眉毛上揚,是因為生氣了嗎?Ta的姿勢,語氣又都傳達了什麼?

創造一個充滿信任感的安全空間

迴避型的人迴避,根源是因為依戀關係中缺乏信任。這就需要你在日常生活中和ta們培養信任感。

比如,你可以

穩定、及時地對ta們做出情感上的迴應

,答應ta們的小事儘量去做到,對ta們的需求保持敏銳。最為重要的是,當ta們做出迴避等等有可能毀滅關係的行為時,也始終如一地對待ta們,而不是以冷製冷。

討論迴避型這件事,建立衝突急救箱

作為迴避型的伴侶,你可以開誠佈公地與迴避型討論ta們的依戀模式,讓ta們對自己行為風格的成因有足夠的瞭解,也讓ta們看到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你們可以一起

觀察和記錄那些促使迴避型逃避的動機(trigger)

,以便碰到時做出“急救處理。

你也可以幫助迴避型命名ta們的情緒

(Wallin, 2007)

比如,我剛剛那麼說你也會感到難過吧。迴避型的人對於自己的情緒並不能充分認知,但這是因為ta們並沒有學會識別這些情緒。一旦有人教ta們,ta們也會成為最好的學生。

作為伴侶,要建立自己的框架

允許分歧與矛盾並不代表著縱容ta們任何行為。你們同樣需要

約法三章,明確清楚關係的底線在哪裡

,比如,不能冷戰或者失蹤超過XX天,不能ghosting等等。

與迴避型的人相處,需要一種不縱容、不妥協的能力,也意味著你需要建立強大的自我框架。

這種自我框架的來源,是生活的多元與富足。

除了與對方這段關係,你也需要有其他深刻連線的友情或是親情關係,也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情緒出口。

KY作者說:

今天討論的雖然是「迴避型」,但我們不鼓勵武斷地給伴侶或自己貼上這樣的標籤,瞭解迴避的特質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他人,而不是去定義他人。

依戀風格雖說穩定,但也會發生流動,伴侶間足夠好的依戀模式,會讓迴避型逐漸變得安全一些。同時,我們也需要對關係保持合理的期待,不要把改變和勉強對方,而是去享受關係本身,以及它所帶來的一切苦與樂。

以上,晚安~

今日互動:「迴避型戀人」有給你帶來什麼困擾嗎?或者作為「迴避型」的你心裡是怎麼想的?歡迎來評論區分享~

TAG: ta迴避伴侶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