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甲烷減排:歐美各有盤算,中國的核心工作是摸清家底

由 介面 發表于 歷史2021-12-11

當地時間2021年11月3日,美國加州,正在工作的抽油機。來源: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11月13日,第26屆聯合國格拉斯哥氣候變化大會(COP26)落幕,美國環保協會評價道,本次會議就《巴黎協定》的重要實施細則達成一致,併成功保住了“1。5℃的承諾”。

大會上中美兩國的舉措尤其引人注目。11月10日釋出的《中美關於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以下稱為《聯合宣言》)中提到“兩國特別認識到,甲烷排放對於升溫的顯著影響,認為加大行動控制和減少甲烷排放是21世紀20年代的必要事項。為此兩國計劃合作加強甲烷排放的測量;交流各自加強甲烷管控政策和計劃的資訊;並促進有關甲烷減排挑戰和解決方案的聯合研究。”

很多人第一次瞭解到,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人為溫室氣體。那麼,關於甲烷減排,全球各國已有怎樣的基礎條件,又將如何制定行動方案呢?我們在採訪中發現,情況比預想的要更復雜。

簡單來說,各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未來少不了各種博弈和談判,正如此前的二氧化碳減排一樣,各國都會基於自己的國情而爭取不一樣的目標和政策。

就中國而言,由於在甲烷減排方面起步較晚,所以目前的核心工作是摸清家底,摸清排放源的分佈情況以及減排潛力,加強甲烷排放的統計、監測與管理;然後才是設定目標,先改相對好改的,比如油氣的建設方面,再啃煤炭、農業這種減排難度大,影響大的硬骨頭。這是中國某能源企業研究員接受介面新聞採訪時表達的觀點,因為身份原因,他不願透露自己的單位和名字。

歐洲、美國和中國,甲烷排放基礎大不相同

在這位受訪的研究員看來,與美歐聯合推出的“全球甲烷承諾”相同,《聯合宣言》可以說是美國繼退出《巴黎協定》後的想要拿回話語權的措施之一。作為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確實在達成“1。5℃”的目標方面不可缺少。據測算,甲烷本身具有“短期高效”的特點,在20年內的增溫效應相當於二氧化碳的84倍~ 87倍,在100年內的增溫效應為二氧化碳的28倍~36倍。

“國際上的甲烷排放源都主要是農業、廢棄物處理和能源活動。但中國與國際的甲烷排放情況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在甲烷排放源的比例上。”

當我們問到歐洲是否有更先進的減排方案和政策時,這位研究員說,其實歐洲的甲烷排放量並不高。由於歐洲的能源,尤其是甲烷排放量最高的石油、天然氣,都是從美國、俄羅斯進口,所以,能源活動中的甲烷排放佔歐洲總排放的比例很低,只有19%;反而是農業中反芻動物(比如牛)的腸道發酵排放排放的甲烷最高。所以,他們控制甲烷排放的主要措施,是保證供應鏈上游的油、氣清潔,即實行碳關稅,來保證能源的全價值鏈的清潔。

而碳關稅的實行,則會影響到作為油、氣出口國的美國。美國天然氣是頁岩氣生產,在生產的過程中,甲烷排放會比正常的高出許多;而且美國在生產油、氣的歷史更久,相關生產設施都沒有更新,在生產和運輸中都容易產生洩露的情況;再加上石油、天然氣都是獨立運營,難以統一管理,這就導致美國在甲烷排放方面底子較差,標準也並不嚴格。

與美國不同,在油、氣方面,中國的開發歷史並不太長,開採和利用採用的都是比較先進的手段,在整體的管理上,安全性也較國際來講處於較高水平,所以甲烷排放強度還是較低的。

同時,甲烷減排在油、氣層面具有著明顯的邊際效應,這就決定了排放量較高的美國可以用很低的成本換來較高的甲烷減排,而相同的狀況對油氣生產中甲烷排放較少的中國、歐盟等國都不適用。澳大利亞之所以拒絕支援全球甲烷減排目標,也是這個原因,畢竟對澳大利亞來說,甲烷減排必然會涉及到農業,尤其是畜牧業。

在他看來,在美國的甲烷減排行動中,從統計資料和第三方的調查就能看出,美國顯示出來的與實際做的並不相符,可以說是在統計中玩了“數字遊戲”。

中國面臨的困難和機遇

《聯合宣言》中提到,“中方計劃在其近期通報的國家自主貢獻之外,制定一份全面、有力度的甲烷國家行動計劃,爭取在21世紀20年代取得控制和減少甲烷排放的顯著效果。”

對於即將出臺的甲烷中國行動計劃,這位研究員認為,中國的甲烷減排起步較晚,在國家層面上還沒有統一的管理方案,在過去的相關政策也是以安全為導向。目前我國甲烷方面的基礎資料與測算方法與國際相比存在明顯不足,這主要是因為統計方式的差異:美國環保署(EPA)會每年強制企業報告資料,甲烷排放就是其中的一項,而中國報告的主要是洩露次數、裝置問題的統計。統計資料、統一測算標準也是目前工作的核心,未來的甲烷國家行動計劃也將基於此。

同時,與二氧化碳不同,甲烷的檢測具有著高度不確定性,有著很大的誤差,在統計時採用的測算方法,以及統計標準也會影響到統計的結果,這也要求我國先完善甲烷排放的監測標準,形成一份受國際認可的資料。

除此之外,我國的甲烷排放構成也決定了它減排的困難。以2014年的統計為例,在甲烷排放的來源中,能源活動佔了45%,農業佔據40%,廢棄物處理部門佔據12%。

在能源活動方面,煤礦是中國能源活動中甲烷排放的大頭,與二氧化碳極大的人為因素影響不同,甲烷的排放屬於無組織逸散,具有著洩漏濃度低、波動大、持續性強,回收利用技術難度大的特點,首先就是成本很高、難度很大;其次,目前來看,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煤礦是很難被取締的,如果強行關閉煤礦生產,只會對產業、經濟造成更大的影響;而煤炭開採停止後,廢棄礦井依然會透過自然或人為通道繼續釋放甲烷。當然,從遠期來看,隨著能源結構的改變,煤礦開採的減少,監測、預測和減排技術的革新,甲烷的排放是一個下降的趨勢,但不是目前就能達到的。

在農業方面,農田施肥、家畜飼養、水稻種植和糞便管理是農業主要排放源,這也是最不可能減排的部分,中國不可能為了甲烷減排縮減水稻的種植面積,也不可能縮小畜牧業的養殖規模。不過據統計,隨著主要農業產品的大幅增長,農業活動甲烷排放整體上還是保持了增速放緩的趨勢。

同時,對於甲烷減排會對中國產業造成的影響,他推測,尤其是甲烷排放量較大的產業,首先面臨的就是甲烷的監測成本,以及資料的報送問題;對企業來說,煤炭、石油、天然氣生產等新專案在碳排放、甲烷排放的評估中標準會更嚴格;而已有的一些專案,會根據監測的結果以及實施難度下達相應的指標,並促使產業進行甲烷減排的相關整改。當然,這還是要等基礎資料的完善才能清楚如何實施,否則都是空談。

TAG: 甲烷排放減排能源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