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駱賓王,格局小了

由 小管家a美食 發表于 歷史2021-12-08

月夜的杭州靈隱寺,萬籟俱靜。

唐代詩人宋之問徜徉在這靜謐的氛圍裡,不由得詩興大發,吟出了“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的詩句。可是,就此卡殼,怎麼也續不上後兩句了。

糾結之間,只聽一位老和尚從旁喃喃道“何不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續之?”宋之問聽罷,大為驚歎:不僅對仗工整,而且語意連貫,意境悠遠,正是他想要的!本想次日跟老和尚再切磋幾句,卻發現老和尚不見了。

老和尚究竟是誰?宋之問多方打聽,終於獲悉了答案:駱賓王。

這是一段傳說,真假難辨,但至少說明:駱賓王大名鼎鼎,老百姓念念不忘。不過,駱賓王的一生,卻不像老百姓印象中那麼離奇,更多的只是懷才不遇。“駱賓王”,不是朝廷封號,而是真實姓名,語出《易經·觀卦》裡的“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冠以這樣的名號,看似託大,實則恰如其分。

圖片來自網路

論能耐,駱賓王是“神童”。七歲能詩,膾炙人口的《詠鵝》詩即出自其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七言詩和邊塞詩方面的成就,使他躋身“初唐四傑”行列,跟王勃、楊炯、盧照鄰比肩,詩作是四人裡最多的。

論事業,駱賓王很窩囊。儘管唐代不似東晉時期“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科舉考試為庶族人才的脫穎而出提供了階梯,可是,科舉錄取人數畢竟有限,而駱賓王為人豪放不羈,根本不是坐得住考場、耐得住寂寞之人。於是,他只能委身強人幕府,在道王李元慶、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的司令部裡當差辦事,寫寫畫畫,做個默默無聞的小文員。雖然也曾納入編制吃皇糧,當過奉禮郎、侍御史之類的中低階職務,可他實在缺乏做官所需要的圓滑,一直仕途不順。

俗話說,“物極必反”。有時,倒黴到了一定的程度,可能就會峰迴路轉。駱賓王生活的唐前期,高層的政治鬥爭一刻未停,而鬥爭的焦點,就是“人”和“權力”。武則天,先後嫁給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政治手腕高超,政治勢力強勁,成為唐高宗時期宮斗的勝利者。

為了這一切,武則天不惜殺死親生的太子李弘,把另一個親生兒子李賢從太子大位趕下臺。同時,她還構陷託孤重臣(比如長孫無忌、褚遂良),掃清通向權力巔峰的潛在荊棘。

她贏了。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李治病逝,太子李顯繼位,即唐中宗,宣佈次年改元嗣聖。武則天以母后的名義臨朝稱制。親生兒子登上九五之尊,自己的事業也達到了新高度,這是多少母親夢寐以求的家庭事業雙贏的好結局啊!可是,武則天不滿足。嗣聖的年號尚未用滿一年,唐中宗就被趕下臺,廢為廬陵王,全家放逐到湖北房陵,名為“就藩”,實則“監視居住”。

武則天為唐高宗生了四個兒子,眼下只有李旦還算身家清白,這時就被抬出來當皇帝。可李旦只是傀儡,武則天已經在為改朝換代鋪路。

朝廷鉅變,“唐宗室人人自危,眾心憤惋”。武則天有所察覺,便先下手為強,派人到巴州(今重慶市)逼死謫居於此的李賢。畢竟,李賢心有不滿,又是唐宗室反對武則天的一面旗幟,也許幹掉他,反武的氣氛會作鳥獸散。然而,這樣做非但不能殺雞儆猴,反而激起了忠於李唐皇室的實力派更多的反抗。

徐敬業,又名李敬業,是唐初名將李勣(又名徐世勣,也就是《隋唐演義》裡的徐茂公)的孫子,眼下從眉州刺史貶為柳州司馬。鬱悶之餘,就會找同樣降職失意的官員借酒澆愁。這些人裡,既有跟自己一樣的“官二代”,也有像駱賓王這樣的出身寒微之人。

席間,大家一致認為,導致自己官運不濟的主要原因,就是武則天打壓李唐皇室,讓他們跟著背黑鍋。因此,大家“各自以失職怨望,乃謀作亂,以匡復廬陵王為辭”。於是,一場“以下犯上”的戰事爆發了。

打著匡扶唐中宗的名義,徐敬業從揚州起兵,迅即集聚了十幾萬人。不過,這群野心家只滿足於割據江南,以為“金陵王氣猶在,大江設險,可以自固”,並未渡淮北上,直取洛陽,而是逡巡長江下游,攻城略地。格局如此之小,武則天當然沒有將其放在眼裡。果然,徐敬業戰略失誤,滿盤皆輸。

雖然徐敬業鼠目寸光,但他的麾下並非全是庸才。有一人身處記室之職,不靠刀槍靠文筆,脫穎而出,得到了武則天的青睞。他就是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是駱賓王寫作生涯的巔峰之作。這份氣勢磅礴的文書不光傳遍州縣,而且傳進了皇宮。

武則天叫人讀給她聽。內侍不敢不從,只好硬著頭皮讀。可是,不管檄文裡的語言如何尖利刻薄,武則天不為所動,從容平靜,邊聽邊跟大臣們議論,甚至被檄文中優美的文筆吸引了。

當聽到檄文裡“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的語句時,武則天竟拍案叫絕,問左右“誰為之”。當得知檄文是駱賓王所撰,武則天不由感慨:“宰相之過,安失此人?”意思是說,這樣的人才,怎麼讓他流落?這是宰相的過錯啊!

這一刻,愛才之心壓倒了被羞辱的怒火。這一刻

武則天表現出的高姿態和豁達胸懷

,在魯迅先生的《搗鬼心傳》裡得到了高度肯定。檄文對武則天的謾罵,從另一角度理解,也是對武則天傳奇一生的讚賞。

清人繪製武則天像

徐敬業輸了,駱賓王下落不明。《資治通鑑》說他與徐敬業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他投江而死,《新唐書》說他“亡命,不知所之”。那麼,駱賓王為什麼會出現在靈隱寺?

原來,根據孟棨《本事詩》的記載,當宋之問獲悉作詩的老僧正是駱賓王時,他驚訝不已,忙問個中隱情,得到了這樣的結論:

當(徐)敬業之敗,與(駱)賓王俱逃,捕之不獲。將帥慮失大魁,得不測罪。時死者數萬人,因求戮類二人者,函首以獻。後雖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業得為衡山僧,年九十餘乃卒。賓王亦落髮,遍遊名山。至靈隱,以週歲卒。

正是由於追擊徐敬業和駱賓王的將帥手下留情,找了兩個容貌相似的替死鬼,才保全了兩人的性命,成全他們削髮為僧,得以善終。駱賓王遍遊名山大川,最後落腳靈隱寺,一年後就病逝了。或許,徐敬業和駱賓王的漏網,也是武則天默許,有意放條生路。

迅速平定徐敬業,使武則天避免了重蹈南北朝割據混戰的局面。儘管武周代唐經歷了戰火和血腥,但國家未出現大動盪,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為開元盛世打下了良好基礎。從這個層面看,武則天不簡單。

天授元年(690年),當武則天已位九五之尊,實現女皇夢想之際,或許那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仍言猶在耳,餘音繞樑,令這位女政治家難以忘懷。

下面,我們就來共同回顧,看看駱賓王是怎樣描述武則天的: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后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嗚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漦帝后,識夏庭之遽衰。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家傳漢爵,或地協周親;或膺重寄於爪牙,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勳,無廢舊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移檄州郡,鹹使知聞。

這是一篇對仗工整、立論嚴正、文筆揮灑、聲色俱厲的奇文,體現了唐前期的新文風。檄文開篇先聲奪人,以“偽”字冠於武則天姓氏之前,用儒家思想中的忠君愛國理念,將其置於被動境地;接著歷數武氏罪惡,昭告天下,強調討伐行動師出有名,從而發揮宣傳鼓動之功。難怪武則天會感嘆說,駱賓王的文章固然了不起,但徐敬業的武功未必匹配得上。賞識之情、惜才之意溢於言表。慷慨激昂地出惡氣,並不能掩飾檄文字身的缺陷。文章中攻擊謾罵居多,卻沒有罵到點上。駱賓王揪住所謂狐媚惑主、窺竊神器的嫌疑大加撻伐,卻沒有在武則天的政治業績上大做文章,加以貶損,顯然缺乏政治智慧。

那是一個人心思定的時代,大家都看業績。

武則天統治期間,中國社會整體穩定,經濟持續發展,冷不丁冒出這樣的檄文,自然得不到廣大群眾的響應。

其實,徐敬業打著維護李唐皇權的旗號,代表的是上層貴族、特權階層的勢力,

而武則天大量提拔新貴和寒門士大夫,給普通人提供了出人頭地的機會。人心向背,高下立見。

駱賓王留給歷史的,沒有創新,沒有“革命”,沒有所向披靡,只有雄壯的檄文。僅此而已。

本文節選自↓

TAG: 武則天駱賓王徐敬業檄文宋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