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二戰德國Fw189 鴞鷹戰術偵察機,擊落它就是榮譽象徵

由 科比說數碼 發表于 歷史2021-07-20

1937年,德國航空部要求研發一種戰術偵察機,從後來的實際使用來看,這種飛機可以高效地執行戰術偵察任務,成為引導德軍地面部隊的眼睛,這種飛機就是Fw 189“鴞鷹”。

Fw 189的研製工作起步太晚了,因此飛機沒能趕上1939年的戰事,而是在1940年服役,在服役期間表現突出,被蘇軍認為是最難擊落的飛機之一,同時也是最厭惡的飛機之一,因為它的出現往往意味著德軍炮火精確轟炸即將來臨。

作為一種戰術偵察機,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下要求機組成員擁有寬闊的視野,畢竟很多工作都需要飛行員用肉眼和攝像機去識別。Fw 189採用雙尾梁結構,尾梁透過發動機短艙向後延伸並佈置尾翼和垂尾,飛機中部則佈置駕駛艙,這種結構也被後來的P-38所採用,只是P-38為戰鬥機,兩者性質不同,但Fw 189的作戰效能同樣不差,堪稱德國版的“雙身惡魔”。

航空部最初要求飛機採用一臺850~900馬力的發動機,以達到飛行所需的動力,不過阿拉多設計的Ar 198作為競標之一併沒有透過,反倒是福克設計的雙引擎Fw 189被相中,它採用了兩臺459馬力的As 410發動機。

中間的座艙採用大面積透明設計,起初為3人座艙,可執行戰術偵察、炮火校射等任務,飛機長12。03米,翼展18。4米,高3。1米,最大飛行速度350千米每小時,作戰半徑670千米,空重約3。2噸。

在東線服役中,該飛機成為蘇軍最頭疼的飛機之一,它總是在前線飛行偵察,透過無線電裝置引導德軍的火炮等展開炮擊;蘇軍對這樣一款戰術偵察機顯得有點無奈,一者蘇軍在二戰中防空武器密度不高,很多時候防空都依賴重機槍,對飛行在3、4000米高空的Fw 189無可奈何,二者蘇軍的空中力量也同樣很緊張,既要和德軍戰鬥機作戰,還要分出資源打擊轟炸機等目標,飛機和飛行員都捉襟見肘。

不過Fw 189本身也有很多優勢,飛機本身幾何面積不算大,飛行輕盈靈活,通常用急轉彎擺脫戰鬥機的追尾攻擊,飛機抗打擊能力很高,有時機翼被命中損失一部分也能堅持飛行。德軍將其稱為“飛行之眼”,意為地面部隊在天上的眼睛,蘇軍則將其稱為Pama,意為鏡頭;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如果擊落一架Fw 189將是蘇軍飛行員極大的榮譽,如同擊落一架戰鬥機一樣。

作為如此優秀的飛機,Fw 189各系列總共生產了超過800架,並且有多個變型,例如Fw 189 A-1就是初期的量產機型,它除了安裝照相裝置,還有成員艙後方的2挺7。92毫米機槍,以及翼根處安裝的2挺機槍,機腹可攜帶4枚50千克的炸彈,具備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和自衛能力;而Fw 189 A-4則是輕型對地攻擊機,它用裝甲強化了機腹油箱等位置,武器為翼根處安裝的2門20毫米機炮。

二戰德國Fw189 鴞鷹戰術偵察機,擊落它就是榮譽象徵

Fw 189是二戰德軍生產最多的戰術偵察機,不同型號加起來大約有15款,雖然數量不算大,但是一直很活躍,是德軍閃電戰的尖兵之一,使用到了1944年中後期。

TAG: FW189飛機蘇軍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