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唐中宗李顯,半生壯志難酬,半生悽苦漂泊,大唐王朝的苦情帝王

由 小周生活百科 發表于 歷史2021-05-29

(李顯畫像)

李顯雖然當了太子,但是他一點也開心不起來。

原因是在這個時節當太子實在不是一件很吉利的事兒。

他的兩位的哥哥李弘、李賢分別在太子的位置上來了一個一日遊,然後李弘猝死,李賢被廢。

所以在別人看起來無上榮光的太子之位其實對李顯來說是個高危行業。

他成為太子的道路遠遠沒有唐太宗李世民那樣兇險,也沒有自己的父親唐高宗李治那樣隱忍。

他之所以能成為太子,似乎是因為晚年的李治環顧四周,發現實在沒什麼合適的人選,實在沒人了,才把李顯拉來湊數。

他是個沒得選擇之後的選擇。

備選中的備選,備胎中的備胎。

很沒有牌面,也很沒有存在感。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病逝。

同月,李顯即位,史稱“唐中宗”。

當了皇帝的李顯更加不開心了。

因為在他的想象裡,皇帝是天下至尊,一言九鼎,普天之下自己最大。

然而自己登基之後,卻發現滿朝文武幾乎沒有人一個人拿他當回事兒。

早朝時那些大臣們跪在地上山呼萬歲,跪拜的並不是自己,而是坐在自己身後的武則天,也就是當今的皇太后。

他發現自己雖然貴為天子,但是卻活在了自己的母親武則天的陰影裡。

先皇欽定的輔政大臣是一個叫裴炎的的糟老頭子,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根本沒把自己放在眼裡,軍機要務,朝政大事,樁樁件件全都繞開自己而去找武則天商量。

對李顯來說,這是不能忍受的。

他不願意做傀儡皇帝,更不願意任人擺佈。

最關鍵的是,在武則天臨朝稱制,獨攬朝政的行為之下,李顯認為自己喪失了一個作為帝王的尊嚴。

哪怕這個奪走他權力的人,是自己的親生母親。

(武則天畫像)

這位帝王沒有意志消沉,也沒有逆來順受,李顯有自己的想法和計劃。

環顧朝野,李顯沒有一個人可以信任。

這些看似良善的公卿大臣要麼是武則天的親信黨羽,要麼就是舉棋不定,左右搖擺的牆頭草,自己誰也信不住。

他唯一可以相信和指望的,就是自己的妻子,皇后韋氏。

看來關鍵時刻還得靠自己媳婦兒。

他把韋后的父親韋玄貞由普州參軍提拔為豫州刺史,並且還想要再進一步,把自己這位老丈人安排為宰相。

這種升遷速度不可謂不快,相當於一個基層公務員頃刻之間就成了中央要員。

絕大部分大臣們對皇帝的人事調動安排並沒有什麼太大意見,畢竟那是皇帝的老丈人,安排一波高官厚祿很正常。

但作為輔政大臣,同時又是武則天心腹的裴炎很快看出了端倪。

他十分明白這位年輕皇帝的心思,他要從提拔韋后的父親開始,組建屬於自己的班底,打造自己的權力集團。

裴炎當然不想讓皇帝得逞,於是立刻表示反對。

他這一反對,徹底激怒了李顯。

我的母親樹大根深,把持原本屬於我的朝政也就算了,你不過是大家的臣子,是在金殿之上對我俯首稱臣的大臣,你有什麼資格對我的決定指手畫腳?

李顯大怒,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資治通鑑》

李顯的意思很直接,也很乾脆。

我是天子,我願意幹啥幹啥,我就算把整個大唐帝國都送給我的老丈人,你們也管不著。

裴炎聽到皇帝訓斥,嚇得跪在地上連連叩頭謝罪,表示我不反對了,你愛給誰給誰吧。

皇帝很滿意,他認為自己的發怒已經震懾到了裴炎,乃至於震懾到了滿朝文武中那些一直瞧不起,不尊重自己的人。

他甚至自鳴得意地覺得,天子之怒,天下臣服。

他想要透過這件事,徹底挑戰武則天在大唐帝國的絕對權力。

他更想要告訴天下人,自己才是大唐帝國真正的主人。

而當裴炎把這件事告訴了武則天后,武則天的態度也很直接,那就是:這個皇帝如果不老實,那就換一個。

(裴炎畫像)

年輕的李顯低估了自己母親的政治實力和手段。

武則天用了幾乎一生的時間編織起的密不透風且牢不可破的權力集團根本不是自己三言兩語的震懾能擊潰的。

所以他沒有等來滿朝文武的臣服,而是等來了自己被廢黜的訊息。

嗣聖元年二月,李顯被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軟禁均州。

而這離李顯登基,僅僅過了55天。

離開長安的那天,是一個午後。

夕陽的餘暉照耀著巍峨大明宮,他的心裡無限惆悵。

但他仍然心存希望,武則天畢竟是自己的親生母親,難道她真的會對自己如此絕情?

他相信也許母子的溫情不會讓他在陌生的州郡軟禁太久,他一定還會回到這裡。

自己早晚有一天會重新回到大明宮,回到這個自己熟悉的地方。

是的,李顯沒有想錯,他的確有重回大明宮的一天,他甚至有重登皇位的一天。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從均州回到長安,他整整用了十四年。

(唐:大明宮)

但此時,他必須收拾行囊,離開這裡。

他先後被軟禁在湖北的均州和房州,身邊只有妻子(皇后)韋氏作伴。

沒有了錦衣玉食的生活待遇,沒有了丫鬟下人的時候。

他們甚至失去了自由,成為了武則天的階下囚。

但幸好,夫妻二人深愛著彼此,他們互相攙扶,歷遍了人世間的艱難困苦。

這段日子是灰暗的,是辛苦的。

但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其實是李顯一生中最好的時光。

他遠離了權力爭鬥,刀光劍影,遠離了大唐的政治漩渦,雖然生活黯淡無光,但在這段暗無天日的歲月裡,他收穫了忠貞不二的愛情。

而在這期間,李顯的弟弟李旦接替自己成為了大唐帝國的新主人,然而這位可憐的弟弟和自己的命運大致相仿。

屁股還沒在皇位上坐熱,就上表遜位,把皇位讓給了武則天。

這個訊息宛如一顆驚天炸雷一樣,震驚了整個大唐。

因為武則天是個女人,而女人當皇帝,在從古至今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但當李顯知道這個訊息的時候,他並沒有詫異,也沒有震驚,因為他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

武則天是自己的母親不假,是大唐的皇太后不假,但她並非池中之物,早晚有一天要站上更高的權力巔峰,他只是想不明白,自己也好,李旦也好,和武則天都是至親骨肉,血濃於水,全天下的母親都是無私仁愛,可為什麼自己的母親卻偏偏這麼殘忍呢?

也許,在絕對的權力面前,任何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都會被擊潰。

而身在長安的武則天此時也思緒不定,她正在為了自己溘然長逝之後誰來繼承帝位而犯愁。

長安城秋雨綿綿,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悲傷的味道。

武則天早就失去了年輕時的風華絕代,俏麗容顏,轉而變成了一個白髮鬢鬢的老婦人。

我們很難用一兩句話去回顧她的一生。

因為這個曾經是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的妻子、唐中宗李顯的生母的女人,一生實在是太過波瀾壯闊了。

我只能告訴你,武則天的一生是複雜而精彩的。

人生離合悲歡,人間酸甜苦辣,她全都嚐遍了。

所以在經過一番複雜的思想鬥爭之後,她還是決定召回和自己多年未見的兒子李顯,並且重新冊立李顯為天子。

也許是武則天的內心總是對李顯有一份愧疚,也許是武則天明白大唐帝國終究要回到李家人手裡。

但無論怎麼樣,李顯終於結束了自己的流放生涯。

長安距離均州不過八百里,寶馬良駒兩日就能抵達。

但李顯回到長安,卻整整用了十四年。

這十四年,就是武則天和李顯之間母子親情的距離。

十四年後,重回故土,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武則天雖然立自己為太子,但還是像以前一樣,牢牢地把持著朝政,自己沒有一絲一毫的插手之地。

不過一個好訊息是,此時的武則天已經81歲,迅速衰老的身心已經不能讓她像當年一樣強而有力把大唐變成自己的掌中玩物。

大唐的臣子們終於憤怒了。

他們終於無法再忍受一個已經耄耋之年的女人把大唐凌駕在自己的腳下。

他們認為,封建時代,封建王朝,這個天下,應該是男人的。

至少,應該是李家人的。

所以他們發動了一場宮廷政變(神龍政變),掌握了長安城的武裝勢力,逼迫武則天退位,還政於太子李顯。

(神龍政變)

武則天屈服了,或者說她已經釋然了。

她的一生都被權力填滿,此刻,已經到了她該放手的時刻。

政變後一日,武則天傳位於李顯。

這個一生悽苦的李氏子孫終於重新回到了原本就屬於他的皇位上。

早朝時刻,百官肅穆,齊齊跪地,高呼萬歲。

但李顯知道,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萬歲?

誰能活一萬歲呢?

看著滿朝文武俯首帖耳,跪拜於地,他的心情還是一如既往地不開心。

因為很多年前,從他離開長安後的某一天,這個皇位對他來說就已經不重要了。

半生悽苦,半生漂泊,讓他對權力有了新的看法。

而這一生加起來的坎坷遭遇,早就像一場淅淅瀝瀝的秋雨一樣,把他作為帝王的鉛華,徹底洗盡了。

公元710年7月,李顯在睡夢中病逝於大明宮。

TAG: 李顯武則天自己裴炎大唐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