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川渝兩地三種不同灌製香腸的方法~

由 就絕版 發表于 歷史2021-04-10

2021年《四川烹飪》雜誌訂閱入口

每年到了臘月,四川家家戶戶的窗臺前、陽臺上都掛滿了色彩斑駁的香腸。暗紅色的瘦肉配上雪白的肥肉,於是就呈現出紅白相間的斑駁顏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香腸,也稱臘腸、灌腸。一般研究認為中國香腸製作大致在南北朝以前就已經形成,其文獻記載始見於北魏《齊民要術》的“灌腸法”,清代翟灝《通俗編?飲食》引《齊民要術》雲:“有灌腸法,細銼羊肉,及蔥鹽椒豉,灌而炙之,與今法無異也。”又引《事物紺珠》載:“灌腸,細切豬肉料,拌納腸中,風乾。”香腸製法,一直傳承至今,香腸成為廣受中國人喜愛的醃臘製品。因風味特殊,易於長期儲存和遠距離運輸, 香腸成為炒菜、炒飯、煲飯、煮麵、煮粉、冷盤、冷拼、燒烤等常用的食材之一。

在中國,香腸從地域上分為南方香腸和北方香腸。其中南方香腸,從區域和風味影響上主要分為川式香腸和廣式香腸兩大類, 以及其他地方香腸,比如湘式香腸、黔式香腸等。廣式香腸在口味上較為單一,明顯偏甜味;川式香腸則呈現豐富多變的口味,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做法和口味, 創制出諸如小腸香腸、大腸香腸、排骨香腸等各式各樣的種類,口味上則有麻辣、豆瓣、五香、鹹鮮等味型。

瀘州香腸年味長

在位於川南的瀘州,瀘州香腸是川式香腸的代表之一,體現了當地飲食“十全風味”體系的豐富性。瀘州人制作香腸的時間短,大致在每年寒冬臘月至立春之間,因為主要集中在臘月裡殺年豬,所以製作的醃肉稱臘肉,製作的香腸稱臘腸。而香腸的一個“香”字,更是直接體現了臘腸風味對人們食慾的誘惑,惹人饞涎欲滴,盼大飽口福。同時,香腸也是川南人家濃濃年味的重要呈現形式,自家灶臺火炕上掛滿了香腸,新年才有滋有味。

在瀘州,不管是鄉下,還是在城裡, 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香腸過年。製作香腸,瀘州人叫“瓤香腸”,一個“瓤”字說明了香腸是腸衣包裹肉餡而成,形象地描述了香腸的形狀與製作。腸衣是用豬小腸經加工製得, 薄而透明, 狀若蟬翼, 套於餡外,形似裹衣,故得名腸衣。

製作腸衣, 首先將小腸內擠乾淨,用水反覆沖洗、透洗,再將小腸內外翻面,使原本在外面的一側翻到內側,然後加麵粉反覆揉搓,並且重複幾次,徹底洗乾淨。清洗小腸時,注意不能加鹽,否則容易改變小腸的韌性,並導致小腸斷裂。加麵粉則能使小腸上的黏液被面粉粘上,使其容易洗乾淨。然後削制一把竹刀,將洗淨的小腸放案臺上或長凳上,颳去小腸表面厚厚的腸泥(也叫腸茸),使小腸僅剩具有韌性的一層薄膜, 即腸衣。將腸衣按一定長度切斷後,再次洗淨並浸泡於清水中待用。

豬肉切片

1

小腸洗淨後颳去腸茸及水分

2

製作香腸所用的肉,需要瘦多肥少,肥瘦相間。肥肉和瘦肉兩者的比例,在3∶7至4∶6之間,這樣做出來的香腸口感瘦而不柴,也不肥膩。若是全瘦肉,吃起來缺少脂香,且質地柴硬。農家制作香腸,對豬肉選用的部位並不是格外講究。當然,越是品質好的部位,比如豬的後腿肉、前腿肉、五花肉、裡脊肉等,製作出來的香腸品質自然越高。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恰恰相反,越是部位好的肉,都被醃製成臘肉,反而是一些邊角料的肉被用於製作香腸。因此,香腸用肉的選擇,需根據香腸品質檔次的定位而對應選擇,其原則是需選用肉質新鮮、無異味的現殺豬肉。

將豬肉去皮,僅用純肉的部分,將其切成小薄片,納入盆中,肥瘦拌勻,再進行瓤制前的調味。調味時,將食鹽與花椒一起放鍋內炒香出味;瀘州豆瓣醬剁蓉,用生菜油炒香;老薑切姜米;老冰糖研成碎末;二荊條幹辣椒用少許油炒酥脆,加少許芝麻一起倒入碓窩,舂製成辣椒麵。

加入調輔料碼味

3

川渝兩地三種不同灌製香腸的方法~

把肉片瓤入腸衣內

4

切好的肉裝入大盆內,加入濃香型白酒、醪糟汁、冰糖、食鹽、花椒(顆粒和粉狀均可)、老薑米、瀘州豆瓣醬、辣椒麵、少許香油等,一起拌勻。也可根據各人的口味喜好,加入五香粉、十三香、米粉子等,不喜歡吃辣的可以只放豆瓣醬,不放辣椒麵—— 這充分體現川人飲食“ 物無定味,適口者珍”的飲食理念和烹飪原則。在所加入的調味品中,白酒起到殺菌、去腥的作用;白糖、醪糟汁和味,緩和辣椒燥辣,使之更加醇厚;豆瓣醬定底味、調色;食鹽殺菌、調味;花椒、辣椒賦予川式香腸所特有的麻辣風味, 以及花椒的清香麻氣息;香油起到增香作用,但是用量宜少不宜多。

瓤制時,把腸衣置於溫水之中,把拌勻調製好味的肉片瓤入腸衣內,浸於溫水盆內用手捏緊,用線系成約20釐米長的節,並用竹籤在香腸上扎數個氣眼,使內部的水分慢慢滲出。接著,將瓤好的香腸掛風口陰涼處晾去部分水分,再用老柏樹丫枝(俗稱柏香)、花生殼、稻殼等一起熏製,使其煙香氣味滲入香腸之中,經過兩三日熏製後, 再轉掛在廚房灶臺火炕上,繼續日復一日接受柴火灶的煙燻燎烤。

川渝兩地三種不同灌製香腸的方法~

歷經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待香腸的肉片緊實,香腸就算做好了,可以長期掛火炕上,也可取下放冰箱裡低溫儲存。烹製時, 可以煮、蒸、炒、烤等,方法多樣,成菜香味濃郁。

川渝兩地三種不同灌製香腸的方法~

精彩直播回看

成渝兩地灌製香腸,各自有絕招

而成都、重慶作為川菜的大本營,兩地飲食風味各有特色、差異明顯。成都菜餚製作以出品精緻、口味多樣為特點;重慶菜餚製作則以出品粗獷豪放、口味麻辣為主。但是香腸在成渝兩地卻不按常理出牌,形成了一貫的反差。

成都人灌製香腸,各家有製作絕招和秘籍,非要給成都香腸找一個共同的特點,那無非是成都灌製香腸的口味大多以麻辣味為主。成都麻辣香腸基本以優質豬前腿肉為主料。將其去皮後,切成條狀或者片狀,輔以辣椒粉、花椒粉、食鹽、白糖、江津老白乾、胡椒粉等拌勻,然後用輔助工具灌入豬腸衣(系豬小腸加工製作而成),再用棉線打成一尺長的節狀,並用牙籤在腸衣上扎一些透氣小孔,最後掛在通風處晾曬一個月左右,香腸就製作完成。食用時,只需用溫水洗淨,再放入水鍋中煮制半小時至熟透,撈出來切片,即可食用。

川渝兩地三種不同灌製香腸的方法~

重慶香腸在灌製加工環節與成都的基本相似,但在口味和製作工藝上與成都麻辣香腸迥然不同,這使得重慶香腸在諸多口味的香腸中獨樹一幟。重慶香腸以原味為主,後期加工多要輔以“烘炕”,由此製作出來的原味香腸帶有淡淡的果木薰香味。重慶香腸可謂重慶人口味追求的一個“另類”,它一改重慶飲食的江湖豪放氣息,放棄大麻大辣的口味習慣,反而走起了成都人喜歡的“婉約”風格。

重慶香腸在調味時採用“原味”的調味方式,同樣選擇去皮豬前腿肉,切成條狀或者片狀,輔以食鹽、乾紅花椒(整顆狀)、胡椒粉、白酒調和均勻,然後灌入豬腸衣,同樣用棉線打成一尺長的節狀,牙籤紮上小孔,置通風處只晾曬兩三天,這裡與成都香腸的晾曬時間不一樣。最後用果木或者桑木小火烘炕72小時左右,使其在此過程中快速脫水,並吸收果木或桑木的香氣,最終形成鹹鮮香麻的特點。

但不管是成都人還是重慶人,故鄉的香腸,不僅代表著年味,更是代表著親情和鄉味。在家鄉,每當遊子外出遠行時,父母總不忘將自家制作的香腸和臘肉塞入遊子的行囊,帶上一起遠行。從舌尖上的家鄉味道勾起對故土的懷念和對親人的思念,這就是人對家鄉味的眷戀。

成都麻辣香腸製法

原料:去皮豬前腿肉2500克、豬腸衣2米、辣椒粉50克、花椒粉20克、胡椒粉3克、食鹽35克、白糖10克、白酒50毫升

製法:

1。把豬前腿肉切成2釐米寬、10釐米長的條狀或者1釐米厚、5釐米長的片狀,與調味料共納一盆並拌勻。將豬腸衣治淨後,用溫水浸潤,取輔助工具將肉條或者肉片灌入腸衣中,並調整香腸粗細度為直徑3釐米,再用棉線打成一尺長的節,最後用竹籤均勻紮上小孔,掛於通風處晾曬30天即成。

2。將晾曬好的香腸清洗乾淨,放入水鍋煮30分鐘至熟,起鍋晾涼斜刀切片裝盤,即成。

川渝兩地三種不同灌製香腸的方法~

重慶原味香腸製法

原料:去皮豬前腿肉2500克、豬腸衣2米、乾紅花椒粒30克、胡椒粉3克、食鹽25克、白糖7克、白酒50毫升

製法:

1。把豬前腿肉切成2釐米寬、10釐米長的條狀或者1釐米厚、5釐米長的片狀,與調味料共納一盆並拌勻。將豬腸衣治淨後,用溫水浸潤,取輔助工具將肉條或者肉片灌入腸衣中,並調整香腸粗細度為直徑3釐米,再用棉線打成一尺長的節,最後用竹籤均勻紮上小孔,掛於通風處晾曬兩至三天,至表面水分幹。

2。 將晾曬好的香腸裝入密閉炕爐或者炕棚裡,用果木(或桑木) 小火烘炕72小時。

3。將烘炕好的香腸洗淨,放入水鍋煮30分鐘至熟,起鍋晾涼後斜刀切片,裝盤即成。

周思君 馮勇 石自彬/文? 石自彬 巴樵/圖??編排/Hana

餐飲界專業品牌新媒

TAG: 香腸腸衣製作小腸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