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過量維生素D反而加速骨流失!究竟該怎麼補?專家:看這項指標

由 醫脈通內分泌科 發表于 健康2021-04-07

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導讀:

維生素D又名“陽光維生素”,可促進鈣吸收,其與鈣這一對CP成為了骨折預防道路上的“黃金搭檔”,可以說是形影不離。但是,VD可不是補得越多越好,研究顯示過量補充VD反而會加速骨質流失。那麼,究竟補充多大劑量的VD才會有利於骨骼健康呢?

謝忠建教授:“看這項指標”。

VD缺乏帶來多項危害

1.人體VD主要來源於自身合成

維生素D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屬類固醇衍生物,又稱“抗佝僂病維生素“或“陽光維生素”。

人體內80%-90%維生素D來源於自身合成(在陽光紫外線照射下,維生素D在表皮細胞內合成),10%-20%來源於食物中的普通維生素D[普通維生素D經肝臟、腎臟代謝活化成1,25(OH)2D才具有生物學活性],如攝入含脂肪較多的野生海魚。因此,如人體表皮缺乏足夠的紫外線照射,將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

圖1 維生素D代謝途徑(來源:《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臨床應用共識》)

2.VD缺乏帶來多項危害

在VD缺乏的早期,由於甲狀旁腺素(PTH)分泌增加的代償,可暫時不出現1,25(OH)2D的合成減少,可使腸道對鈣的吸收能力仍能維持正常狀態,不致出現骨骼的礦化障礙,但由於PTH分泌增加,骨吸收會隨之增加,出現骨質丟失。

隨著維生素D缺乏的進一步加重,儘管PTH代償性分泌增加,最終會出現1,25(OH)2D合成減少,導致腸鈣吸收減少,從而出現骨骼礦化障礙,在兒童發生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在成人則發生維生素D缺乏性骨軟化症。

過猶不及——過量補充維生素D反而加速骨質流失!

一項長達5年,納入25875名老年人的大型研究(VITAL研究)顯示,與安慰劑比較,每天口服2000IU維生素D並不能防止骨質丟失。

也有研究報道,給予331名年齡在55-70歲的人群分別補充3種不同劑量的維生素D,每日服用400IU組在3年時間內總骨密度下降1。4%,每日服用4000IU組下降2。6%,每日服用10000IU組下降3。6%。也就是說,與補充小劑量維生素D相比,補充大劑量維生素D使骨質流失的速度更快。

原因是?

1,25(OH)2D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腸鈣的吸收,進而維持血鈣穩定。而1,25(OH)2D對骨骼的作用主要還是透過促進腸鈣吸收而發揮的。

在腸鈣吸收足夠時,1,25(OH)2D促進骨骼的礦化,並能使血鈣保持穩定;

而當腸鈣吸收不夠時,1,25(OH)2D則促進骨吸收,使骨鈣釋放入血,以維持血鈣的穩定。並且,過高的1,25(OH)2D對骨吸收也會有刺激作用。

因此,維持恰當的1,25(OH)2D水平對骨骼至關重要,過低或過高對骨骼都是不利的,並且同時還需攝取足夠的鈣。

那麼,補充多大劑量的維生素D才會有利於骨骼健康呢?

以血清25(OH)D水平作為評價標準。

骨折是骨質疏鬆的終點事件,預防骨折才是我們補充維生素D的最終目的。研究顯示,

人體內血清25(OH)D的水平與跌倒和骨折風險的關係可能呈現出“U”型曲線,

水平過低或過高都可能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風險。因此,從預防骨折方面來說,決定“補多少”前,需要評估患者血清25(OH)D水平。

維生素缺乏的診斷標準:

維生素D缺乏:血清25(OH)D濃度<20ng/ml;

維生素D不足:血清25(OH)D濃度20-30ng/ml。

因此,

補充維生素D應使得患者血清25(OH)D濃度>30ng/ml

但同時謝忠建教授在相關文章中提及:維生素D劑量也不宜過大,

當血清25(OH)D的濃度超過40-45ng/ml時,將可能逐漸失去它對骨骼和肌肉的有益作用。

1.一般人群

可以根據血清25(OH)D的基線水平決定個體化的補充劑量。對於正在接受抗骨質疏鬆治療的患者,將血清25(OH)D的濃度維持在30ng/ml以上,以確保抗骨質疏鬆藥物發揮應有的療效。但如補充劑量過大,血清25(OH)D的濃度超過40-45ng/ml時,將可能逐漸失去它對骨骼和肌肉的有益作用。

表1 維生素D缺乏高危人群維生素D補充推薦

(來源:《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臨床應用共識》)

2.絕經後女性

我國絕經後女性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夏季為22。2ng/ml,冬季為13。2ng/ml。普遍處於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狀態,

建議每日口服800-2000IU的維生素D3,或4-6個月肌內注射40萬-60萬單位的維生素D2,

可將血清25(OH)D提高10ng/ml,使血清25(OH)D的水平達到20ng/ml甚至30ng/ml以上,以維持骨骼和肌肉健康。

3.老年人群

維生素D缺乏症在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且與老年疾病密切相關。在我國年齡>60歲的老年人中70%-90%血清25(OH)D水平<50nmol/L,隨著年齡的增加,維生素D缺乏更嚴重,80-89歲人群維生素D不足比例高於90%。

建議老年人常規補充維生素D 600-1000U/d;

建議老年骨質疏鬆患者補充維生素D 800-1000U/d,可有效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減少骨折;

推薦老年骨折患者補充維生素D 800-1000U/d,可提高骨密度,減少骨丟失,降低再發骨折風險;

推薦肌少症老年患者補充維生素D 600-800U/d,可改善肌少症患者的肌肉質量,降低跌倒及骨折風險。

藥物選擇方面,優先選擇活性維生素D。

4.慢性腎臟病患者人群

慢性腎臟病(CKD)人群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比例較一般人群更高,建議補充維生素D達到血清25(OH)D水平>30ng/ml。

建議選擇普通維生素D,並且首選維生素D3,並且推薦採用持續口服方式給藥,依據CKD患者年齡處方維生素D劑量,並避免超過最大耐受劑量,見表1。

為何不建議使用活性維生素D製劑?主要考慮其半衰期短、不能在體內蓄積,無法補充體內缺失的維生素D;

為何建議採用持續口服方式給藥?因為採用肌肉注射或口服維生素D的年儲備給藥方法,已被證實無效或增加中毒風險;治療骨質疏鬆和預防骨折,間歇大劑量維生素D給藥無效,並增加骨折風險。

參考資料:

[1]謝忠建。究竟需要補充多少維生素D才能維持骨骼健康?[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2020年10月第36卷第10期。

[2]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維生素D實踐方案專家協作組。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應用的中國實踐方案(2019版)[J]。中華內科雜誌。2020年2月第59卷第2期。

[3]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老齡健康服務與標準化分會,《中國老年保健醫學》雜誌編輯委員會。老年人維生素D營養素強化補充規範共識[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9年第17卷第4期。

[4]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臨床應用共識[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誌。2018年1月第11卷第1期。

TAG: 維生素25OHmL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