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軟組織損傷的診斷與治療手法—羅氏正骨

由 健康資料分享 發表于 健康2021-04-21

軟組織損傷,是勞動人民在日常勞動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患,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尤以體力勞動者多見。無論直接暴力、間接暴力,還是擠壓、跌打,撞擊、過度扭轉以及不慎摔倒或持物姿勢不當等,均可致使肪傷、筋錯和肌肉、血管損傷。損傷可見於任何部位及關節,但以腰部及四肢較為常見。

      軟組織損傷,可分為

開放性損傷

閉合性損傷

兩種。

      軟組織損傷有三大症狀:即

紅腫、疼蒲、功能障礙。

    軟組織損傷的早期,其症狀更為明顯。紅腫主要是由於皮下出血或積液所致,出血、紅腫越甚者,其疼痛、功能障礙越重。多表現為關節鄰近的韌帶、肌肉、肌腱、血管、關節囊的損傷,纖維環的破裂等,因而常有皮下瘀血、腫脹,疼痛、筋骨錯動、麻木等一系列症狀。

      損傷後時間久者,則會出現組織退行性變、纖維化、粘連或緻密性粘連、攣縮、增生、鈣化、嵌頓、關節受限等生理功能改變等現象。以上病變常會引起關節周圍肌肉痙攣或肌肉萎縮。損傷的診治,應以手法為主(指閉合性的)。

基本手法有:摸、接、端、提、拉、扳、撥、按摩、壓、頂、擠、蹬、揉、鬆解、點穴、捧攏、復貼、旋轉、推拿、搖擺、掛、牽引、分離、叩擊、拍打等,這些基本手法均貫穿在不同疾病的治療手法之中。

      手法治療的作用是消瘀退腫,理順筋絡,舒筋活血。但組織損傷初期,不宜在區域性使用手法治療,以免加重出血,增加腫脹,而應採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物內服外用,待腫脹消退後再用手法治療。中期除用手法治療外,還應配合使用強壯筋骨的藥物。後期手法治療則應以恢復功能和加強鍛鍊為主。臨床實踐證明,軟組織損傷除配合藥用外,手法治療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避免和減輕後遺症的關鍵一環,切不可忽視。

復貼復位法:

適用於軟組織及骨關節損傷治療的整個過程,是促進損傷的軟組織加快癒合的有效手法.復貼復位法有單拇指、掌根部輕壓復貼、順壓復貼、頂壓復貼等手法,多適用於脊柱、四肢及關節周圍,有改善血液迴圈、止痛、消腫、增強功能等作用。

   

軟組織粘連分離法:

此法主要用於治療損傷後期出現的粘連、增生等.能觸及的部位可用拇指甲撥動分開,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推拿活血法:此法主要用於癱瘓、半身不遂和陳舊性軟組織損傷,如肌肉萎縮、發涼、怕冷、無力等。即用雙手從肢體近端向遠端推,捏、拿、提,可改善血液迴圈。

 

解痙法:

此法主要用於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後產生的痙攣性疼痛、肌肉發緊及鄰近組織受累等。即用手掌在傷處作旋轉性的按摩,或由近向遠按摩,是骨關節脫位、腰部急性扭傷、腰椎間盤脫出症在復位的前後解除痙攣必不可少的手法。解痙後不僅組織便於復位,縮短恢復期。

   

點穴法:

此法主要用於陳舊性軟組織損傷、深部組織損傷的恢復。點穴法是必用的輔助手法之一。

(摘自羅東亞《羅氏傳統中醫正骨推拿手法》講義)

TAG: 損傷手法軟組織復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