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CO監測的那些方法

由 小麻哥的日常 發表于 健康2021-04-06

心排血量(或者心輸出量,cardiac output, CO)

1、定義:

一側心室每分鐘射出的血液量

,稱為每分輸出量(minute volume),也稱心輸出量。左右兩側的CO基本相等。

2、心輸出量等於心率與搏出量的乘積。一般健康成年男性安靜狀態下CO為

4.5-6.0

L/min。女性低10%左右,青年較老年高,劇烈運動升高,可達25-35 L/min,麻醉狀態可降到2。5 L/min左右。

3、CO是氧輸送的主要決定因素。因此,維持足夠的CO是圍術期和重症監護醫學中血流動力學管理的主要內容,其準確及時的監測也非常重要。

4、CO測量方法可分為有創、微創和無創方法。

4。1有創CO監測方法

溫度稀釋法心排血量監測

是將已知量的冰水或室溫液體經PAC近端管腔(右心房)注入,由導管頂端的熱敏電阻記錄肺動脈血溫的相應變化。可實時顯示來自每個心排血量測定的溫度稀釋曲線。

連續溫度稀釋法心排血量監測(CC0)

採用溫暖的熱指示劑進行近乎連續心排血量(CCO)監測。由PAC距離導管頂端約15~25cm的右心室部分融人一段長10cm加熱導絲可釋放少量熱量,產生的熱訊號被位於肺動脈內導管頂端的熱敏電阻所測得。加熱導絲以偽隨機的二進位制序列模式迴圈開閉,心排血量由測得的肺動脈溫度和已知加熱導絲啟用序列的相互關聯推算所得。通常心排血量的顯示值每30~60s更新一次,代表之前3~6min內測得的心排血量平均值。PAC CCO方法應被看做重複監測而非連續實時監測。

經肺溫度稀釋法心排血量監測

將冰鹽水注入中心靜脈通路,同時經帶有熱敏電阻的特殊動脈導管測量外周大動脈(股動脈、腋動脈或肱動脈)的溫度變化。與標準溫度稀釋法相比,由於該測定法持續數個心動週期,因此呼吸對每搏量的影響可以被平均和消除。

鋰稀釋法心排血量監

以指示劑稀釋原則為根本基礎的另一種心排血量監測方法。靜脈內推注小劑量氯化鋰後,安裝在外周動脈導管上的離子選擇性電極測量鋰稀釋曲線,從而推算出心排血量。鋰指示劑可經外周靜脈內導管以相似的測量準確度注入,因此無需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該技術也可用於兒童。

4。2微創CO監測方法

基於動脈導管的脈搏波分析

分析動脈導管記錄的動脈壓力波形(大多數系統最佳化為分析橈動脈壓力波形)來測定CO。

食管多普勒超聲測定CO

將多普勒探頭置入食管,利用血流速度時間積分和主動脈橫截面積估計降主動脈中的血流。根據降主動脈中的血流,假設動脈系統上部和下部之間的血流分佈恆定,可以推斷出CO。

4。3無創CO監測方法

無創脈搏波分析

基於與有創脈搏波分析相同的原理,可以從無創記錄的動脈壓波形中估計CO。

脈搏波透過時間

脈搏波透過時間是脈搏波從心臟傳播到外周動脈所需的時間。脈搏波透過時間可用於估計每搏量,前提是兩者之間存在反向關係。

胸部生物阻抗和生物反應

透過記錄施加在胸部的交流電的振幅和頻率的胸部電極來估計CO。交流電同時具有振幅和頻率分量,交流電阻(稱為“阻抗”)既有頻率分量,也有相位分量。胸腔內血容量的變化(主要由主動脈血容量的變化引起)引起胸部電阻抗的變化,可用於估計進出胸部的導電血液的體積(每搏量)。

主要參考文獻

生理學

米勒麻醉學

TAG: CO血量動脈心排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