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案例】確診特發性震顫,當地治療無效,中醫辨證施治,病情逐漸好轉!

由 重症肌無力MG 發表于 健康2021-04-14

周女士,今年39歲,在很小的時候就有輕微的手抖,當時沒有引起重視,後來逐漸加重,大概半年前,已經發展到頭搖,在當地醫院診治,診斷為:特發性震顫。給予心得安、阿爾馬爾口服治療,症狀較前緩解,但效果並未持久。隨著時間越長就需要更大的劑量也未能控制。去年5月周某為求進一步診治,經朋友介紹遂來就診。

特發性震顫,主要的症狀就是震顫,偶有報道伴有語調和輕微步態異常。特發性震顫病人通常首先由上肢開始,主要影響上肢,也可以影響頭、腿、軀幹、發聲和麵部肌肉。隨著病程和年齡的增加,頻率逐漸降低,幅度逐漸增加,嚴重危害生活。

一般認為特發性震顫是雙側上肢對稱起病,也可單側上肢起病。一旦上肢影響後常向上發展至頭。面。舌、下頜部。累及軀幹和雙側下肢者少見,僅在病程的晚期出現,而且程度比上肢輕。書寫的字可能變形,但不會表現為寫字過小。另一個常影響的部位是顱頸肌肉群,頭部、舌或發聲肌均可累及,表現為病人手部嚴重的姿位性震顫和頭部震顫,包括垂直的“點頭”運動和水平的“搖頭”運動。軟顎、舌的震顫會導致發聲困難。

【醫生簡介】

高鐵軍,中醫執業醫師,精通中醫理論,應用於臨床,自幼熱愛中醫行業,認真鑽研中醫理論,治病經驗豐富。

畢業於石家莊白求恩醫學專科學校,隨後又在河北中醫大學自修畢業,各科成績優秀,將在臨床學習到的感性知識上升到理論知識,加深理解,進一步提高中醫專業水平。

吸取名老醫師精華,充實專科知識,曾業師於北京韓達仁老醫師,學習臨床經驗與醫術,對繼承和發揚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創造良好條件。

【擅長療法】

高鐵軍醫生,對痿症及顫症等疑難病擁有多年中醫診斷與治療經驗,尤其對重症肌無力、小腦共濟失調、特發性震顫、及腦鳴等疑難雜症,擅長運用傳統中醫、中藥,以“隨機辨證、治隨證變”為原則,進行對因、對證、循根治療。行醫多年,憑藉高超的醫學造詣、精湛的診治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嚴謹的施治方案,深受患者好評

患者案例

【患者資訊】

周女士,39歲。

【主訴】

雙手顫抖三十餘年,人多緊張、做精細動作明顯,頭抖近一年,四肢發涼,手涼明顯,雙手偶爾發麻,經常口苦,平時心慌心悸,情緒比較差。

【中醫查體】

雙手顫抖,緊張做細活明顯,食慾不振,且有偏食習慣,二便尚可,眼乾澀,舌質淡,邊緣有齒痕,苔薄白,胖大,脈細弱。

【中醫檢查】

顫震

【中醫辨證】

肝腎虧虛,脾虛,心虛膽怯

【中醫治療】

“百草熄風飲”補益肝腎,健脾養心

一診:

患者病情好轉,手抖頭搖較前緩解,偶爾手麻,心情好轉明顯。

二診:

患者手抖頭搖改善繼續減輕,心慌緊張感緩解,生氣後病情易反覆。

三診:

雙上肢較前有力,心情開朗,手抖頭搖改善明顯,精細動作能力加強,全身其他情況良好,病情顯著好轉。

特發性震顫的中醫病因病機:

特發性震顫屬於祖國醫學“顫證”“顫震”範疇,典籍論述均為“顫”不離“風”,風既是“顫證”發生的病因,又是顫證的病機所在,其病機特點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顫證病在筋脈,與肝、腎,脾等臟腑關係密切,因為肝腎虧虛,痰瘀內生,阻滯腦絡,以致肝氣鬱結,氣機不暢達,所以多數震顫患者情緒容易波動,比如愛生氣,愛緊張,敏感等,因此很多人認為是“心理”因素導致,從而延誤治療時機。

特發性震顫的中醫辨證論治:

特發性震顫之症機特點屬於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故在治療上應“隨機辨證,治隨證變”。又因本病為腎,肝,脾三髒受損所致的疾病,亦與氣血關係密切,故在遣方用藥上,應注意補益肝腎,調和氣血。本病的證候表現多種多樣,病情輕重不一,臨床上常見主要有風陽內動、氣血虧虛,和痰熱動風等,進行辨證論治。對於病情報較重,病情錯綜複雜者,應綜合分析。隨證施治。

TAG: 震顫特發性中醫上肢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