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自考生理心理學串講筆記第六章溶血性貧血第一節概述及病理生理變化

由 山河醫學 發表于 健康2021-06-22

第六章  溶血性貧血

第一節  概述

重點難點

掌握

溶血性貧血的病理生理變化、實驗室檢查及其對臨床診斷的意義;急、慢性溶血性貧血的特點;血管內、外溶血性貧血的特點

熟悉

溶血性貧血的病因及分類

瞭解

溶血性貧血的治療原則

一、定義

1.溶血(hemolysis)

紅細胞遭到破壞,壽命縮短的過程。

2.溶血性貧血(hemolyticanemia,HA)

骨髓具有正常造血6~8倍的代償能力,當溶血超過骨髓的代償能力,引起的貧血。

3.溶血狀態(hemolyticstate)

溶血發生而骨髓能夠代償時,可無貧血,稱為溶血狀態。

二、分類

1.按發病和病情

①急性溶血;②慢性溶血。

2.按溶血部位

①血管內溶血;②血管外溶血。

3.按病因

①紅細胞自身異常(多為遺傳性);②紅細胞外部因素所致(多為獲得性)。

二、分類——病因分類

(一)紅細胞自身異常所致的HA

1.膜的缺陷

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

2.酶的缺乏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等。

3.遺傳性珠蛋白生成障礙

即血紅蛋白病

(1)珠蛋白肽鏈合成數量異常:地中海貧血。

(2)珠蛋白肽鏈結構異常:異常血紅蛋白病。

(二)紅細胞外部因素所致的HA

1.免疫性因素

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IHA);②同種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新生兒溶血癥;血型不合的輸血反應。

2.血管性

①微血管病性HA :DIC、TTP/HUS等;②瓣膜病:人工心臟瓣膜;③血管壁受到反覆擠壓:如行軍性血紅蛋白尿。

3.生物因素

蛇毒、瘧疾、黑熱病等。

4.理化因素

①大面積燒傷、血漿中滲透壓改變;②苯肼、亞硝酸鹽類等中毒。

三、發病機制

生理情況下紅細胞被破壞後的代謝

血管內溶血和血管外溶血發病機制

四、臨床表現

1.急性溶血性貧血

(1)頭痛、嘔吐、高熱;

(2)腰背四肢痠痛;

(3)血紅蛋白尿;

(4)面色蒼白與黃疸;

(5)嚴重者有周圍迴圈衰竭、急性腎衰竭。

2.慢性溶血性貧血

①貧血;②黃疸;③肝脾腫大。

五、實驗室檢查

溶血性貧血的篩查試驗

溶血性貧血篩查試驗——外周血塗片

球形紅細胞

自考生理心理學串講筆記第六章溶血性貧血第一節概述及病理生理變化

棘形紅細胞

自考生理心理學串講筆記第六章溶血性貧血第一節概述及病理生理變化

口形紅細胞

Howell-Jolly小體

cabot環

自考生理心理學串講筆記第六章溶血性貧血第一節概述及病理生理變化

紅細胞碎片

六、診斷

1.確定HA的存在及溶血部位

(1)臨床表現。

(2)實驗室檢查有貧血、紅細胞破壞增多、骨髓紅系代償性增生的證據。

2.確定HA的病因和型別

(1)家族史。

(2)實驗室的特殊檢查。

七、治療

1.病因治療

針對HA發病機制的治療。

2.對症治療

針對貧血及HA引起的併發症等的治療。

本章小結:

1。溶血性貧血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紅細胞壽命縮短,超過骨髓代償能力所引起的貧血。

2。按發病及病情分為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按溶血的部位分為血管內溶血和血管外溶血;按病因分為紅細胞自身異常和紅細胞外部異常所致的溶血性貧血,除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外紅細胞自身異常都是先天性的。

3。貧血、黃疸和脾腫大是慢性血管外溶血的特徵,出現血紅蛋白尿提示血管內溶血。

4。溶血性貧血的診斷步驟:確定是否為溶血性貧血,溶血的部位及病因。

————————————————————————————-

以下是可愛的原創湊字數內容

1、為何要加原創:加原創只為可以新增話題標籤。

2、為何要新增標籤:新增話題標籤後可以按照內容分類,方便大家閱讀。

3、宣告:該內容以九版內科學內容為基礎編制,為方便大家學習考試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絡小編刪除為謝!!!

本文章並非作為疾病診治依據,如有不適,請到醫院就醫。

內科學

內科學在臨床醫學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是臨床醫學各科的基礎學科,所闡述的內容在臨床醫學的理論和實踐中有其普遍意義,是學習和掌握其他臨床學科的重要基礎。它涉及面廣,包括呼吸、迴圈、消化、泌尿、造血系統、內分泌及代謝、風溼等常見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與外科學一起並稱為臨床醫學的兩大支柱學科,為臨床各科從醫者必須精讀的專業。

TAG: 溶血貧血溶血性紅細胞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