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科普知識 | 為什麼寶寶出生時白白淨淨,一兩週後卻長出了紅斑?

由 血管瘤科普 發表于 健康2021-06-21

如今,隨著生育政策的持續放開,每天都會有很多新生兒降生,他們粉雕玉琢的小臉,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每一個細小的進步,都會給爸爸媽媽帶來無限的歡笑和希望。然而,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有些爸媽驚詫的發現,自己家寶寶的臉上或者是頭上是不是比別人家寶寶多了些什麼?比如說面板上多了一塊突出的紅斑,是紅色胎記嗎?可又不太像,那麼這個時候,新手爸媽就要注意啦,一定要警惕這種疾病——“血管瘤”!

隨著紅斑越來越大,爸媽們也會有各種疑問:

What?

血管瘤是什麼?常見嗎?和紅胎記怎麼區分?

血管瘤發生率高嗎?有遺傳因素嗎?

出生的時候明明好好的,怎麼後來還會長?

血管瘤到底需不需要干預?

血管瘤,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血管良性腫瘤,多發於出生後1到6周的嬰幼兒,可發生於全身各處,其中大多數發生於顏面面板、皮下組織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組織,少數發生於頜骨內或深部組織。發生於口腔頜面部的血管瘤佔全身血管瘤的60%,其次是軀幹(25%)和四肢(15%)。其表現多樣,可大可小,可單發也可以多發。

由於對血管瘤的認識不足,很多家長認為血管瘤就是紅胎記(鮮紅斑痣),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6個月內的孩子面板表面有紅斑,要注意區分是嬰幼兒血管瘤還是鮮紅斑痣。

鮮紅斑痣是先天性面板毛細血管擴張畸形,俗稱紅胎記,好發於頭面頸部,表現為邊界清楚而不規則的紅斑。鮮紅斑痣在幼兒期均呈紅斑狀,與身體發育呈等比例增大。

而嬰兒血管瘤除了有明顯增大的過程外,紅斑表面會逐漸隆起呈紅色顆粒團塊狀。

當嬰兒出生時,在面板表面的血管瘤,顏色比較鮮紅,與草莓顏色相近,故常稱為草莓狀血管瘤。但在皮下深部的血管瘤,常表現為淤青色或淡藍色,甚至看不見,等嬰兒長到2~4月時才能發現。

認識了血管瘤後,很多家長就會疑惑,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得血管瘤,很多孩子都會患病嗎?

1。 血管瘤發生率:嬰兒血管瘤發生率為4%~5%。

2。 女嬰較男嬰多:女嬰多發,男女發病比例為1:2~1:5。

3。 早產兒發病率偏高:早產兒發病率可達22%~30%,其中,約50%出生時發現血管瘤;同時雙胞胎髮生率也比較高。

4。 單發性血管瘤佔比80%,多發性佔20%。

有些家長看到寶寶身上的血管瘤,難免會有焦慮,擔心寶寶長大後,是否會把疾病遺傳給下一代?其實不必擔心,血管瘤的本質是胚胎期成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嬰幼兒血管瘤目前沒有明確的病因。推測可能是在胚胎髮育早期受到一些不明原因干擾因素導致部分血管的發育異常。

目前只有有極少數嬰幼兒血管瘤表現為母親和孩子同時患病,沒有證據顯示這是一個遺傳性疾病。

還有些家長會問為什麼出生時候好好的,過了一兩週就出現了血管瘤呢?其實患兒中約1/3的血管瘤出生時就可以發現,然而,

大約有30%~40%的嬰幼兒血管瘤在出生時沒有任何表現,而是在出生一兩週之後出現鮮紅色的斑點,1~2月快速生長

;而深部的血管瘤可能等到3~4個月大時才發現,然後出現一個快速生長的過程。

很多家長認為血管瘤對人體沒有危害,或者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不需要治療。雖然臨床上有不少血管瘤都比較小,可以消退,但是血管瘤的消退程度不同,不是所有的血管瘤都能完全消退,沒有殘留。所以患病時,家長應及時帶寶寶到專業的科室就診,透過積極治療,讓血管瘤的病變的退化更完全,殘留的更少。所以及時就診是非常有必要的。

就醫指南

當出現以下情況,家長需及時帶嬰兒看醫生:

嬰幼兒血管瘤面積較大,或位於面板皺褶的部位

,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出現面板潰瘍、出血或感染、重要臟器功能損害、毀容。特別是嘴唇、肛周或生殖器周圍。此外,血管瘤如果

位於氣道、食道、眼睛

影響呼吸、飲食、視力,需要及時干預治療。

對於血管瘤來說,最佳治療時間是在其增殖最快的時間前,建議治療的時間在出生後4周或更早,越早治療,病損面積越小,治療效果越好,費用相對也更低。同時可避免患處破潰後誘發其它併發症,可降低愈後留疤風險。另外,孩子越小,儘早診治,對寶寶的顏值和身心健康發展的影響也就越小。

▍素材來源於網路,轉發是為了更好的傳播,如涉侵權請及時聯絡刪除。文章內容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如有需要請諮詢專業醫生。

TAG: 血管瘤出生治療紅斑嬰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