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每一次運動,都在回饋你的身體!可惜有些人知道的太晚了……

由 為了家人學點醫 發表于 健康2021-06-20

如果你感覺身體不舒服,但又沒什麼疾病。。。

如果你感覺心情很低落,但又沒什麼解決方法。。。

如果你也有上面這些情況,不如去運動吧,因為每一次的運動,都可以實打實的回饋你的身體。

每一次的運動,都在回饋你的身體!

1. 回饋血管:更有彈性

不少研究都發現,無論是長期有氧耐力訓練,還是急性有氧運動,一般都能夠在改善血管彈性方面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

北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張華2019年也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經常運動的人心腦血管也更有彈性,血液迴圈也更通暢。研究表明,喜歡運動的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的紅血球比一般人多約100~150萬個,血液迴圈量也比一般人高出約2倍。新增紅血球和血迴圈量能向大腦組織提供更充足的氧氣和營養,也使大腦活動更自如。

2. 回饋心肺:心肺功能更好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徐順霖2015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適當動起來,讓心肺功能不減退,血管暢通,肺臟能夠吸入充分的氧,心臟有充分的力量把氧氣透過血管,送到全身,滿足身體需要,這就是臟器不衰老的秘籍。

據刊發在2001年的《現代康復》雜誌一項關於運動對心肺功能的影響研究,一些優秀的馬拉松運動員僅停訓15天后,最大攝氧量值就降低了17%。

最大攝氧量反映的是我們心肺功能水平。譬如肺的儲備能力低,就容易發展成低氧血癥並增加呼吸的功耗,在患者則易導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也降低機體抗病防病的能力。

3. 回饋大腦:更聰明

2019年一項來自弗明翰心臟研究的最新分析就顯示,每增加1小時輕體力活動,就有助於讓大腦年輕1。1歲。

“我們的研究顯示,每增加1小時體力活動,就與更高的腦容積相關。有觀點認為,較低水多可實現的體力活動水平具有大腦延緩衰老的作用,這項研究與此觀點不謀而合。”研究者表示。

2016年發表在《衰老神經科學前沿》的一項研究發現,平素身體健康的老年人若僅停止鍛鍊10天左右,大腦中負責機體思考、學習、記憶的重要區域如海馬體等的血流量便會明顯下降。

3. 回饋情緒:更容易快樂

陝西省人民醫院神經內三科主任醫師李銳2019年在健康時報採訪時談到,運動使身體合成更多血清素、多巴胺、內啡肽等,能讓身體產生快樂情緒的化學物質,減少抑鬱、焦慮等垃圾情緒。老人多動動,不僅能趕走壞情緒,還能增強老人記憶力,減少老年痴呆等疾病的發生。

2019年一項由牛津大學和耶魯大學學者進行的研究顯示,運動帶來的幸福感,和不運動的人賺了2。5萬美元的感覺是一樣的。

4. 回饋腸道:更不容易便秘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肛腸科副主任醫師何穎華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合理運動有助於促進腸道供血和結腸蠕動,對功能性便秘可起到緩解作用。老人如果得了便秘,除了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還可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運動,緩解便秘。

無論多麼忙碌,

他們的生活少不了“運動”!

不少成功人士的生活中,再忙也少不了“運動”二字。

1. 鍾南山:再忙也運動,每週抽3-4天

鍾南山院士80多歲依舊奮戰在醫學前線,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每週都會抽出3-4天下班後的時間,進行40-50分鐘運動。

在他看來,鍛鍊和吃飯同樣重要。“堅持運動,一般在30或40歲,鍛鍊與不鍛鍊,感覺沒那麼明顯,但當你50或60歲時,你會感覺不一樣。當然,在我這個年紀,會有一個更明顯的區別。”

2. 王毅:奔波世界各地,不忘跑步運動

2015年,外交部長王毅在瑞士洛桑參會期間,利用會議休息時間繞日內瓦湖慢跑的照片走紅網路。

曾經在外訪期間貼身採訪外長王毅的鳳凰記者周延就曾表示,“王毅外長是一位非常有風度的外長,大家也知道他工作也非常忙,他早上起來第一件事,他是會跑步的。”

3. 柳傳志:散步或者慢跑,一定逼著自己動

聯想公司創始人柳傳志曾談到,自己最基本的鍛鍊就是走路,在外面散步或者在跑步機上慢跑,每天堅持。他認為人一定要逼著自己鍛鍊,不能因為沒有病或懶就放鬆,等到生病時再鍛鍊就太遲了。

圖片來源:《朗讀者》

如何科學運動?

收好這“兩張表”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最好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身體活動,低於這個標準的人即被認為是身體活動不足。

人體活動還受“生物鐘”控制,按生物鐘規律來安排運動時間,能事半功倍。天津體育學院社會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李慶雯建議:

TAG: 運動回饋鍛鍊身體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