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45歲應做大腸癌篩查,高危人群有哪些?不同分期,治療效果如何

由 荊山浮屠話健康 發表于 健康2021-04-10

根據我國近些年的統計結果,惡性腫瘤發病前五位分別是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食管癌。其中大腸癌大約佔1成左右,發病率排第三,死亡率排第五位。

一般認為,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大腸癌的發病率更高,在我國也是如此,根據統計長江中下游還有東部沿海地區的大腸癌發病率、死亡率均高於其他地區。而且我國大腸癌的情況有三個特點:首先是直腸癌發病率較結腸癌高;其次低位直腸癌佔比也比較高,約佔結腸癌的70%,因為位置較低,所以大部分可以透過指診發現問題;最後我國年輕人,也就是30歲以下的人口患病較多,約佔整體的15%左右。

酗酒、肥胖、糖尿病,都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遺傳所佔比例較少,其中75-80%左右的患者是沒有家族史,屬於自發性大腸直腸癌。以前觀念中多以遺傳為主要原因,導致很多人對其掉以輕心,所以以上高危人群應該每年體檢篩查大腸癌,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談談大腸癌的防治的要點。

預防要點1:家族史患者只佔20%左右,每個人都有可能患病!

很多人認為大腸癌跟遺傳有關,有家族史的人才是高危人群,其實不然!就整體比例而言,患大腸癌且有家族史的病患只佔大約20%左右,我國目前發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飲食習慣的西化(高熱量、高油脂、高蛋白飲食)、環境因素及老齡化。也就是說,其中八成左右的患者是沒有遺傳史的,都是自發性的大腸癌。

身邊曾有一對中年夫婦,沒有家族史,因男方總是有排便問題,所以懷疑男方有腸道疾病,於是兩人去醫院做了糞便的檢測,結果男方沒事,但女方沒有任何症狀,卻出現陽性反應,之後進行大腸鏡檢查,發現已經患有大腸癌,而且腫瘤出現了擴散,這樣的情況下,進行了三個月的治療,也沒有保住生命。

所以,大腸癌是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發病機率,調查統計認為,年過50的人如果不做相關篩檢,那麼患病率有5%左右,也就是每20個人就可能有一個人患病。

所以,建議即使沒有家族史,年過45歲以後也應該做糞便的潛血試驗篩查問題,或者直接做大腸鏡檢查。

預防要點2:大腸癌不是老年病,正在年輕化

今年來的資料顯示,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其中年齡大約提前了5年左右。

為什麼會如此?主要認為大腸癌年輕化的因素是因為飲食習慣的轉變,包括喜歡吃油炸品、加工食品、紅肉類等,另外跟平時喝水不夠,吃太少的蔬菜,纖維素攝入減少有關。

當然,還跟醫療技術進展有關,目前大腸癌的篩檢在某些地方已經基本普及,很多機構的體檢專案中糞便潛血檢查已經成為固定專案,甚至有大腸鏡的檢查,這樣就能夠提前檢查出大腸癌了。

一旦提前發現大腸癌後應該儘快治療,能夠起到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的效果。美國曾對大腸癌進行了20年的研究分析,雖然近些年大腸癌發病率升高了,但治癒率也有所提升,死亡率卻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由於大腸癌有年輕化5歲的趨勢,如果有可能,年過40歲的人就可以進行相關的檢查,尤其是如果生活中在排便上有異常,更不能耽擱,而且糞便潛血檢查並不複雜,但作用明顯。

如果有家族病史,就要更早接受篩檢。一般認為,父母或家人在50歲發現大腸癌,自己就要提早10年,也就是在40歲時就做糞便潛血檢查。因為研究發現有95%的大腸直腸癌是腸道內的息肉演變而來,這個轉變過程大約是5-10年,而一旦早發現,在檢查的過程中就能幫助切除,減少了癌變機率。

預防要點3:出現明顯症狀,一般已經是二期了,不同分期治癒率不同

早期大腸癌幾乎沒有症狀,需要自己去醫院進行篩檢,故最好每1-2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篩檢,根據資料可降低35%的死亡率。

有機構在對臨床檢測的患者進行統計時發現,每檢測100名糞便潛血呈陽性反應的人,再用大腸鏡檢查,會發現有2-3名是大腸癌。但此時發現的大腸癌多處於零期或一期(零期指的是原位癌侷限於上皮內或侵犯黏膜固有層;一期則是腫瘤侵犯了粘膜下層),此時積極治療,大部分能完全康復。身邊有進行手術20年,仍然存活的病例。

大腸癌的症狀有哪些?

大腸癌出現明顯症狀時,通常已是第二、三期以上(俗稱的中晚期):

1、大便中有血、黏液,不過有時候看不到,需要進行糞便潛血檢查。

2、大便慢慢變小,變細。

3、排便習慣改變,排便後常自感沒排乾淨。

4、經常性出現腹瀉或便秘。

5、體重減輕。

6、莫名出現貧血。

7、可觸控到腫塊。

上面的症狀並不是說有了就一定是大腸癌,比如大便變細小、排便習慣改變,及經常出現腹瀉或便秘這些情況其他疾病也有,腸道收縮出現異常也會有相應的症狀,不過腸道收縮異常多是一過性的,如果連續1-3個月總是出現這些症狀,而且在逐步加重,則應該高度懷疑。

而體重減輕,同樣該注意三個月以來,如果體重下降超過了5-10公斤也要懷疑是否有腫瘤;關於貧血的問題,早期大腸癌一般不明顯,但中晚期時會出現明顯的貧血症狀,比如嘴唇、眼瞼以及指甲發白等;另外,如果用手觸控下腹或右下腹,摸得到明顯的腫塊,也必須提高警惕,儘早就醫。

45歲應做大腸癌篩查,高危人群有哪些?不同分期,治療效果如何

大腸癌不同分期,治療效果如何?

早期的大腸癌經過治療後的預後一般比較好,比如零期治癒率幾乎是100%,第一期手術治療有95%左右的五年生存率。第二期五年生存率約為70-85%左右,而第三期只能到50%左右了,第四期最高只有兩成。所以,只要癌症還沒有到第三期的中後期或者第四期的話,都有一定程度的根治機會。

預防要點4:酗酒、肥胖、糖尿病,是大腸癌高危人群

常喝酗酒的人會增加1。4倍腸癌風險,BMI超過29的人腸癌風險增加45%,有糖尿病會增加30%腸癌風險。

以上的高危人群,均與飲食習慣有關,所以有糖尿病、喜歡吃精緻食物、有酗酒習慣、肥胖的人則更應該儘早進行糞便潛血的檢查。國外有資料顯示,20、30歲的人,雖然不容易患大腸癌,不過一旦患病,預後非常差,不少會在一年內死亡。所以,有以上飲食習慣的年輕人也應該重視。

45歲應做大腸癌篩查,高危人群有哪些?不同分期,治療效果如何

預防要點5:糞便潛血篩檢呈陽性,應馬上做大腸鏡檢查

診斷大腸癌的手段很多,比如糞便潛血檢驗、大腸鏡、CT,鋇劑造影等等。其中糞便潛血檢查是敏感性最高,也是非浸入性的,相對其他檢測比較方便。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發現糞便有血不一定就是大腸癌,也可能是痔瘡、腸道出血等問題,不過一般認為糞便潛血有陽性的人,6成未來可能會有大腸良性息肉或大腸癌。所以,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且是高危人群,建議馬上進行大腸鏡檢查。

45歲應做大腸癌篩查,高危人群有哪些?不同分期,治療效果如何

大腸癌治療方式有哪些?

當病患確診為大腸癌,會根據患者個人狀況擬定治療方案,包括要評估腫瘤的位置與大小、患者的健康狀態,以及術後是否能保留肛門等。如果為原發性腫瘤且無擴散至其他部位,大部分會以手術切除。一般到2B期以上,還會增加化學治療,如果化療效果不佳,要使用靶向藥物治療。

如果是年事已高或進展到第四期的患者,除非對排便造成影響,否則不建議手術,如果體力無法承受化療,便會改以較為緩和的醫療或給予低劑量靶向藥物等保守治療。

45歲應做大腸癌篩查,高危人群有哪些?不同分期,治療效果如何

另外如果是直腸癌腫瘤位置接近肛門口,可能要進行人工造口,做為排洩糞便的管道,這可能是很多患者排斥的問題所在,因為這個放棄手術的患者也不是少數。但實際上做人工肛門的患者並不高,而且考慮生存率的問題,患者最好多跟醫生溝通,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TAG: 大腸癌潛血糞便大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