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七):孫皓

由 小俊君看娛樂 發表于 遊戲2021-04-16

亡國之君是個非常難做的職業,所謂成王敗寇,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失敗者不背點黑鍋,實在難以體現成功者的輝煌與榮耀,同樣一件事,開國之君和亡國之君獲得的評價可能截然不同,三國最後一位亡國之君孫皓,不能說沒有背鍋。

孫皓是孫和的長子,孫和是孫權的第三子,曾被孫權封為太子,如果按照正常手續,皇位的確是傳給孫和,然後再傳給孫皓的,但這個手續出了問題,孫皓雖然登上皇位,卻跟孫和沒什麼關係,因為孫和被廢了。

晚年的孫權漸趨昏庸,孫和跟兄弟們的明爭暗鬥卻愈演愈烈,最終孫和失敗,被孫權廢了,孫亮成為新的太子。

孫和被廢對孫皓的影響是巨大的,孫皓就出生在孫和被立為太子的那一年,嬰幼兒時期可謂養尊處優。而孫和被廢時,孫皓只有9歲,孫和被權臣逼死時,他也才12歲。

這段時間,正是人格形成期,孫皓親眼目睹父親死在政治鬥爭之中,對政治場的血腥與殘酷深有感觸。隨著他的長大,這種感觸越發深刻,因為他需要擔心會不會有一天他也被清算殺死,這種從幼年起就形成的長期憂慮,無疑會使得長大後的孫皓強烈缺乏安全感。

不過表面上的孫皓卻非常優秀,年少時就才識明斷,而且為人好學,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他有長沙桓王之風,也就是像孫策,這可是不低的評價,尤其陳壽是晉朝人,為了維護政治正確,對敵國之君的稱讚不能過頭,甚至還要往下壓,能夠得到如此評價可見孫皓的確優秀。

個人能力的出色使得孫皓有了角逐皇位的機會,儘管他能夠繼位更多是靠運氣。

264年,吳景帝孫休去世,而在前一年,跟東吳相愛相殺的蜀漢滅亡,偏安江南的東吳需要獨自面對佔據整個北方和川蜀地區的魏國,國際形勢極其不利。

儘管魏國之後發生了政權交替,卻幾乎沒有翻起任何浪花,也沒有讓國家實力減弱,反倒是東吳自己,雖然皇帝都是孫家人,可權臣卻換了一茬又一茬,孫權末期是兩個兒子孫和與孫霸黨爭,孫和失敗,但孫霸也沒也沒討到好處,繼位的是孫亮。

孫亮年幼,使得大臣做大,諸葛恪權傾朝野,諸葛恪被孫峻誅殺後,孫駿掌權,其繼任者孫綝把孫亮廢了,扶持孫休登基。孫休登基後為掌權誅殺孫峻,但孫休並沒能將朝廷穩住,他去世後,交趾又發生了叛亂,這使得大臣們並不傾向於孫休年幼的子嗣,而是選擇了二十三歲能力出眾的孫皓。

孫皓上位初期表現不錯,發優詔、體恤百姓、大開糧倉賑貧、讓宮女出去自行嫁娶等等,都是一副仁君的舉措,但很快,孫皓性情大變,變得猜忌殘暴、荒淫無道,乃至亡國。

關於孫皓的轉變,史書沒有給出理由,似乎是說孫皓本來就這麼殘暴,之前的英明仁慈都是裝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陳壽為何要稱讚之前的孫皓呢?或許明君和暴君都只是孫皓的表象,他是一個聰明仁慈但卻多疑猜忌、缺乏安全感的君主。

孫皓是被大臣推上位的,主要人物就是權臣濮陽興和張布,他們所掌握的權力,無疑對孫皓有著巨大威脅,所以在表示對孫皓執政的失望後,他們就被孫皓解決了。

還有孫休的妻子朱氏,原本她被推為太后,孫皓繼位也是以她的名義,按理說她應該被尊為太后,但孫皓卻貶其位景皇后,孫休的兩個兒子也被殺害,顯然孫皓這是在擔心前任皇帝的直系親屬復起,對有可能繼承皇位的宗室人員,孫皓也一一除掉。

當然,孫皓的殺戮名單遠遠不止這些威脅到他的人,朝中大臣被他殺了一大批,很多人只是因為惹他不快而已,並且處死方式極為殘忍,這無比符合一個暴君的標準。

然而孫皓這個暴君卻頻繁進行大赦,理由多是改元,改元則是因為祥瑞出現,孫皓於是又多了一個迷信的標籤。

拋開道德考量(孫皓的道德水準不達標是肯定的),孫皓頻繁大赦真的只是因為迷信?或許是為了挽救民心吧。

孫皓並不傻,他知道在西晉的絕對壓制下,東吳很難翻盤了,而那些識時務的俊傑比孫皓更加聰明,他們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國家利益,而是最有利於他們家族的選擇。

對東吳來說,這些選擇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孫皓進行了無差別的高壓政治,管你有沒有投靠西晉的想法,只要我覺得你有,就處理掉。

除了高壓鎮住上層建築,下層百姓也很重要,因為老百姓的願望很簡單,只要日子安穩就行,上頭怎樣他們不管。對於百姓,嚴酷的殺戮不僅不能殺雞儆猴,反而還會使得民心離散,頻繁大赦帶來的宣傳恩惠才能鞏固民心。

於是就出現了反差極大的孫皓,極度敏感的他對大臣說殺就殺,對百姓則頻繁大赦,平均每兩年一次,只不過這種方式並不是救亡圖存之道,至多不過延緩滅亡而已。大赦能夠短暫平息民忿,但過多的大赦和寬厚反過來又會亂了國家的綱常法度,加速國家的紛亂,形成惡性迴圈,最後無力迴天。

280年,西晉大軍直逼建業,孫皓自知大勢已去,在石頭城上宣佈投降,由此,他成為三國亂世的最後一位亡國之君,三國終結。

投降後的孫皓被送至洛陽之後獲封歸命侯,還懟了西晉君臣好幾次,體現出他的智商,但又有什麼用呢?他還不是命運握於他人手的亡國之君。

284年,孫皓在洛陽去世 ,時年四十二歲 。

TAG: 孫皓孫休國之君大赦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