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說好的兵分兩路分散秦軍主力,為何劉邦還是這麼輕鬆地進了關中!

由 遊戲大風雲 發表于 遊戲2021-06-24

秦朝末年,以陳勝吳廣起義為開端,各地紛紛響應,以圖推翻暴秦的統治。然而,在一開始的起義之中,起義軍並沒有佔據多大的優勢,秦朝章邯甚至還殺了楚國名將項梁。

可以說,如果只看當時的局勢,秦朝還滅亡不了。而真正令秦朝陷入滅亡的,則是隨後的鉅鹿之戰。

當時,章邯率領秦軍主力進攻趙國。楚懷王為了分散秦軍主力,一邊派宋義、項羽援助趙國,一邊又派劉邦攻打關中,並且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說好的兵分兩路,分散秦軍主力,以此緩解趙國的圍困,但秦軍的主力卻依舊徘徊在鉅鹿附近,並和項羽相遇,而劉邦這支隊伍反而沒有遭遇太像樣的阻礙,就順利地入主了關中。

這究竟是為何?

一、章邯輕敵,想要一舉滅趙,帶走了大部分的秦軍主力

章邯,算是秦朝末年少數還能夠稱得上號的名將了。隨著蒙恬蒙毅兩兄弟相繼被害死,駐守南越的軍隊又遲遲未歸,此時秦朝無論是將軍還是軍力都不是很多。

鉅鹿之戰中,史書上有記載的秦軍兵力也就是章邯的二十萬和王離開的二十萬,剩下的應該就是秦朝各地的地方軍了。

言歸正傳,章邯臨危受命,此前他只是一個少府,一個掌管皇帝生活用品的官員而已。原本他以為起義軍來勢洶洶,應該極為難打才是。沒想到,秦軍在章邯的手下屢戰屢勝,就連楚國名將項梁都被他擊敗了。

此時的章邯不免生出輕敵的感覺,恰好此時王離也在圍困鉅鹿,於是章邯一番合計以後,就決定將趙國一網打盡。

他之所以會作出這樣的決策,主要原因就是:章邯認為,楚國名將已死,楚國已經不足為慮,且楚國國都彭城路途遙遠,糧食供給不利,因此沒有必要繼續乘勝追擊。而此時王離圍困鉅鹿良久,遲遲未曾攻下,章邯便想要聯合兵力,一舉消滅趙國。但是事實上,楚國的實力卻未受損,劉邦,項羽皆在,也恰恰是這兩位,一舉滅亡了秦朝。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總而言之,章邯進攻趙國最終失敗的行為,一是源於章邯的楚國實力的輕敵,在沒有摸清楚楚國具體實力的時候,就放棄了乘勝追擊的機會,改道攻趙;二是源於章邯對自己實力的自信,恐怕在當時章邯的眼裡,就連項梁都被自己輕易擊敗,更何況區區鉅鹿呢?可是章邯萬萬沒有想到,一個鉅鹿將整個秦朝都斷送了。

二、項羽仁厚之名,引得各地投奔倒戈,這才令其西進滅秦如此輕鬆

其實,在楚懷王要人帶領軍隊進攻關中,吸引秦軍部隊的時候,除了項羽和劉邦,大多數人都是不同意的。因為就連項梁都在不久前戰死,這些人對強大的秦軍有人更直觀的認識,因此不想去碰這個硬骨頭。

於是,眾人便推舉劉邦為西進主帥,理由是劉邦仁厚。不過,想必當時的眾人,都十分清楚這個理由是在扯淡。

他們提出的理由是:劉邦仁厚,可以用仁厚之心說服苦於秦朝統治的關中父老,讓他們倒戈,減輕劉邦的阻力。

這句話的漏洞實在太大。如果此時劉邦前往的是其他地方,這個理由尚有信服度,因為這些六國後人對秦朝的法律肯定是牴觸的。可偏偏劉邦前往的是關中啊,關中一直是秦國的地盤,這裡的秦人一直信奉的是秦法,哪來的牴觸一說呢?

不過,雖然這些諸侯的說辭是錯誤的,但是劉邦西進關中以後,確實依靠仁厚之名,獲得了不少的便利,這些便利也是他最後成功入主關中的關鍵。

在《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劉邦在昌邑遇見彭越後,一起攻打秦軍,沒有勝利,但是隨後便遇到了剛武侯,魏將皇欣,魏申徒武蒲,酈食其等人。而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帶資進組”,也就是帶軍隊入組。

就這樣,劉邦雖然在入主關中的過程中遭遇過挫折,但是卻越來越強,直到入主關中。

結束語

秦朝統治者失去了人心,章邯的輕敵,才是劉邦如此輕鬆入主關中的關鍵。

TAG: 劉邦秦朝秦軍關中鉅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