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波斯曾向唐朝求援為何沒有得到幫助?

由 你餘情未了 發表于 遊戲2021-06-24

歷史上唐朝曾經和波斯薩珊王朝一起,幾乎佔據了亞洲絕大部分的定居文明區域。兩者關係,似乎也處的不錯。後來波斯被阿拉伯人入侵時,甚至向唐朝求援過。但為什麼唐朝始終沒有幫助波斯人呢?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波斯求援事件的始末。

當時向唐朝求援的是波斯薩珊王朝末代君主伊嗣俟三世(又稱亞茲提澤德三世)的兒子卑路斯(Peroz)。卑路斯向唐朝求援的原因是薩珊王朝從633年開始遭受阿拉伯人的侵略。在637年的卡迪西亞戰役失敗後,薩珊王朝滅亡的命運已無法逆轉。伊嗣俟三世無力抵抗阿拉伯人的侵略,為躲避阿拉伯人的兵鋒一路向東逃跑。651年時他在呼羅珊地區被一位磨坊工人刺殺,此事也標誌著薩珊王朝的正式終結。

據《舊唐書》記載,早在伊嗣俟三世遇害前,他本人就曾多次向唐太宗請求發兵援助,但都被唐太宗拒絕。

卑路斯歷經周折逃到吐火羅,得到當地人保護後,於654年派使節向唐高宗求援。唐高宗以“路途遙遠”為由再次拒絕了他的請求。

公元661年,卑路斯第二次派使節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沒有明確拒絕,只是下詔建立“波斯都督府”,讓卑路斯擔任當地都督。隨後在662年,唐朝封卑路斯為無關痛癢的“波斯王”。

截至此時,唐王朝僅僅給予了卑路斯最輕微的幫助。唐高宗或許希望利用卑路斯的影響力控制中亞地區,減緩阿拉伯人東擴的程序。但這點程度的援助,顯然連幫助卑路斯保住吐火羅地盤都非常困難。

公元675年左右,卑路斯只能逃到長安,唐高宗將他封為右武衛將軍。但卑路斯被封為右武衛將軍後不久便逝世了,他的兒子泥涅師繼承了這一官職。

公元679年,唐高宗下令大臣裴行儉將泥涅師及其部眾送回波斯。不過泥涅師一行人只走到吐火羅地區就沒再前進。泥涅師在吐火羅居住了20多年後,又在707年返回長安,被唐中宗授予左武衛將軍,最終病死長安。卑路斯父子的薩珊王朝復國夢最終未能實現。

以上就是波斯求援事件的始末。唐朝之所以未能出兵,主要原因如下:

路程遙遠、後勤壓力巨大。在古代世界,勞師遠征本就是兵家大忌。唐朝即使從西北疆域出兵中亞,路途也有千里之遙,成本太高、得不償失。

即使不考慮路途遙遠和補給問題,唐朝當時頻繁的對外戰爭也使它無暇東顧。比如,唐太宗時期與突厥和吐谷渾的戰爭,唐高宗時期對西突厥和朝鮮半島的戰爭,都持續時間均較長。在多線作戰的情況下,唐朝很難拿出足夠的兵力支援波斯。

此外,唐王朝的戰略重心基本上還保持在東亞範圍之內。歷代唐朝皇帝對西域和中亞諸國的態度只是“確保朝貢臣服”而非“實施武力征服”。他們對中亞事務的關注度遠沒有對突厥、高句麗、吐蕃等政權的關注度高。因此,從根本上說,唐朝沒有出兵支援波斯是由國家戰略決定的。

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唐朝對於進入中亞用兵,沒有必勝的把握。唐朝早期直接繼承北朝-隋的軍事資源,也就是大量來自中亞地區的特色軍事制度。這確保了盛唐早期的軍事強國屬性。但隨著這些制度的敗壞,唐朝已經不得不進入實際上的募兵時代。

作為西亞與中亞地區的大國,薩珊軍隊一直都是中亞軍事體系中的佼佼者。唐朝的統治者們,對此不可能沒有一定認識。既然,中亞的強軍都不是阿拉伯人對手,那麼自己手裡的弱化中亞式軍隊,又如何在勞師遠征中保障勝率?

後來的怛羅斯之戰,雖然規模有限,影響力不大。但從純軍事角度而言,就是非常有借鑑意義的。何況,那一戰中的所謂阿拉伯軍隊,大部分還是波斯與中亞本地人……(完)

TAG: 路斯唐朝波斯薩珊唐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