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為什麼平王東遷後,周朝的國力急速衰落,最後走向滅亡?

由 逗趣星娛 發表于 遊戲2021-06-23

周朝是中國歷史商繼夏、商之後的第三個有文字記載的王朝,也是有史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朝代。由於商代的最後一個君主帝辛窮奢極欲、殘酷無道,對內殺害忠良、混亂朝綱;對外四處征戰、窮兵黷武,終於激起了天下諸侯的反抗。西伯侯姬昌率先站了出來,帶領其治下的周人高舉反商大旗,和商王朝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不過姬昌年事已高,很快便不久於人世,在離世之前,他將周國國君的位置交給了嫡長子姬發,也就是周武王,囑託其繼續完成滅商大業。和其父一樣,周武王治國能力突出、行事公正無私,憑藉高尚的品德深得周地百姓的愛戴,最終在周人的支援下,武王在牧野成功戰勝了商軍,帝辛無奈自焚而亡。武王隨後進入朝歌城,以周人的祭祀取代了商人的祭祀,安撫了商朝百姓,最終建立了周朝。

武王滅商後,將周都設立在鎬京,希望在此地開展對天下的治理工作,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這位周朝的開國明君在第二年便發病離世,由其子周成王繼位並將國君之位繼續傳遞。當週天子之位傳到了周幽王時,由於他沉迷女色、不近朝政,將國家大事交給了佞臣虢石父,導致鎬京周邊出現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他自己也意外死於犬戎之手。其繼承人周平王為了避免重蹈昔日覆轍,在晉、鄭、秦等諸侯的幫助下,選擇東遷,把都城由鎬京遷到洛邑。此事不僅讓周朝的國力急速衰減,也拉開了轟轟烈烈的春秋戰國大幕。

周幽王沉迷女色廢除太子,引發連鎖反應

周幽王十分寵愛美女褒姒,為了博得美人一笑不惜用烽火召集諸侯,看著他們疲於奔命,褒姒果然十分開心。接下來周幽王又廢除了正統皇后申後和太子宜臼,另立寵妃褒姒為後,立其子伯服為太子,並且對宜臼進行迫害。此舉嚴重違反了周禮中關於冊立接班人的規定,同時也傷害了申皇后背後家族申國的利益,申國國君申侯為了給女兒和外孫報仇,聯合繒國和外族部落犬戎起兵反叛,由於之前周幽王戲諸侯喪失了公信力,最後和虢石父一起被犬戎殺害在驪山之下。

申侯作亂的本意是報仇而非謀反,隨著犬戎退回領地,鎬京的形勢也趨於穩定。國不可一日無君,原太子宜臼在齊、晉、魯等諸侯的擁戴下被立為新任國君,也就是之後的周平王。據《史記·十二本紀·周本紀》中記載:

‘’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後,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襃姒,盡取周賂而去。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從上述史料可以看出,周平王的繼位之路十分艱難,堪稱各方政治勢力妥協的產物。周幽王沒有寵幸褒姒前,太子宜臼毫無疑問是國君之位的繼承人,這時周王室在諸侯的影響力仍然十分巨大,諸侯不僅要派兵拱衛王室,還要每年納貢以及聽從周幽王的召喚。筆者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親近周王室的諸侯(除了楚國、徐國外的絕大多數國家,包括申國),必然要提前交好太子宜臼,為之後和周朝保持緊密關係做鋪墊,以此換得未來的周天子對本國政權的支援。

然而周幽王為了一介女流,悍然違反了其祖先所制定周禮中對於繼承人的規定,做出了廢嫡立庶的惡劣行為,天下諸侯對此一片譁然。此時諸侯中出現了三種觀點,第一種是繼續保持觀望,看反覆無常的周幽王是否會再次冊立新接班人;第二種是認為周幽王沉湎於女色不可自拔,因此伯服位置穩固,開始示好伯服;第三種是嚴厲反對此事,仍然尊重太子宜臼,並且試圖改變這種局面。

許多和周王室關係緊密的諸侯,比如晉國、齊國和鄭國,實力相對強大卻尚未受到此事的直接影響,所以選擇了第一種觀點,雖然沒有做出任何表示,但是一直在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隨時準備應對變局;而類似虢石父治理下的虢國,因為憑藉在周幽王前得勢,其命運和周幽王息息相關,因此選擇了第二種觀點,重新在政壇佈局;而申皇后和太子宜臼的孃家人申國,還有實力弱小默默無聞的繒國這種缺乏分量的國家,則選擇了第三種觀點,希望透過扶持太子宜臼在周王室中獲得更重要的位置。縱觀全域性,其實太子宜臼能夠做出的選擇非常有限,只能被動接受最終結果,這就是將他稱為各方政治勢力妥協的產物的真正原因。

平王避犬戎威脅舉國東遷,勒令諸侯勤王

申侯從犬戎部族借兵一萬五千人,加上自己和繒侯的武裝力量,成功殺死了周幽王。戰爭結束後,犬戎作為勝利者洗掠一番後便自行離去,而參與此事的諸侯則開始重新分化權力,由於此事太過重要,許多之前持觀望態度的諸侯也被捲入其中。太子宜臼在申侯、魯公、許侯的擁戴下成為了新君;由於周幽王荒誕無道,再加上太子宜臼本來就是其嫡長子,因此晉國、齊國、鄭國等諸侯也紛紛對其繼位表示了支援,並且大表決心願意繼續侍奉周王室。

周平王上位後,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將國都從鎬京東遷至雒邑(今河南洛陽)。由於周王室在東遷途中攜帶了大量的珠寶財富,為了保護王室成員的安全和確保物資順利抵達,平王勒令諸侯派兵護衛;晉國、秦國和鄭國接到命令後,都派出了大量軍隊前去勤王。在大軍的護送下,周王室順利抵達了雒邑,開始了新的生活。據《太平御覽·皇王部·卷十》中記載:

‘’《帝王世紀》曰:平王之時,王室微弱,而諸侯以強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平王元年,鄭武公為司徒,與晉文侯股肱周室,夾輔平王,率諸侯戮力一心,東遷洛邑。‘’

為何平王一定要放棄鎬京選擇東遷呢?筆者認為,雖然經過犬戎作亂,周地民生凋敝、財富流逝,日日夜夜面對著犬戎的進一步危害,再加上境內發生了自然災害和糧食絕收事件,百姓生活艱難,但是這並不是東遷的根本原因。我們常說周朝前期深受犬戎之害,然而周朝乃是天下共主,有過多次召集諸侯共同出兵的前例,舉全國之力去攻打犬戎部落根本不在話下。所以犬戎威脅只能算作遷都的原因之一,並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其實是周平王希望透過遷都進入中原腹地,繼而在諸侯之中佔有更大的分量,重新恢復周朝初立時的強盛景象。

當年周武王消滅商朝後,主動放棄了朝歌這片天下中心的土地,回到了自己的龍興之地周地,並且將自己信賴的虢國、虞國安排給周王室拱衛門戶(這三國都位於華夏版圖的西部地區),周朝的四萬五千兵力有三分之二都駐紮在周地和虢虞兩地。顯然,黃河中下游地區的中原腹地的富饒程度和發展規模要遠遠超過西部邊陲的周地,周武王之所以這麼做的根本原因是他希望為周朝建立一個穩固的大後方,從而應對潛在的危機。

在周朝建立的頭部時期,雖然也發生了諸如三監之亂的危害,但是天下的整體形勢還是可控的,諸侯還是比較尊重和服從周王室。在全境之內趨於穩定的局面下,鄭國和齊國率先崛起,這兩個國家分佈位於中部和東部,而東部的魯國、宋國也憑藉發達的商業環境使得國富民強。這些國家的崛起,離不開中原地區的天然優勢,此處歷史悠久、文化氛圍濃厚、人才湧現頻繁、營商環境發達,對國家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周平王即位後,也希望藉助中原地區的優勢幫助周王室強盛,這就是其東遷的根本原因。

周地百姓拒絕為周棄家業,王室根基盡失

周王室東遷得到了周地貴族的支援,然而百姓卻對此十分不滿。百姓不滿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當時人們的生活主要以農耕為主,離開家鄉就代表了失去了耕地。尤其是之前鄭國遷徙的例子在前,當年鄭國獲得分封后,在中原地區強行擠出一片土地,算作借用,然而卻十分有限,雖然後來鄭國消滅了這片土地的所有者,實現了對此地的佔領,但是這種事既讓人感到不齒,也並非可以應以複製,失敗的風險較大。倘若周王室在新領土上無法為周人提供足量的耕地,那麼百姓就將陷入被動。

不過周平王已經鐵了心要遷徙,護衛的諸侯也率兵趕到,此事已經無法逆轉,最終,這片土地被秦國接管,算是給了百姓一個交代,而秦國也因此極大提高了國家實力,為後來的崛起奠定了基礎。據《史記·十二本紀·周本紀》中記載:

‘’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酈山下。而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

筆者認為,其實周王室也不願意輕易放棄祖先經營多年的土地,因為這片土地的意義實在是過於巨大。但是眼下週平王缺乏魄力,不敢在此地繼續經營,而是寄希望躲入諸侯的包圍圈,既能避開犬戎等少數民族,又希冀能借著天子身份在諸侯中漁利,為周王室爭奪利益、積攢實力。這種想法本質上是隻考慮到了自己的利益,是一種對國民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因此周王室徹底喪失了周地百姓的支援,王室根基盡失,周平王也堪稱是周朝滅亡的最大罪人。

周地對於周朝來說並非是故鄉那麼簡單,周武王在此地設立國都也並非個人感情的原因,而是有極其深厚的考量。周朝取代商朝太過順利,在牧野之戰畢其功於一役,逼得紂王自焚,但是這個過程並不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導致了周朝對天下的統治浮於表面,而在更深的層次卻暗流湧動。不管是武庚帶領的商朝遺民、還是強大的殷商舊部東夷勢力、包括之前一起高舉反商大旗的各路諸侯,其實都在對周朝的正統地位虎視眈眈。

周朝的軍力十分有限,如果全部置放在中原地區,四周無限可守,很容易一戰喪失全部有生力量,相反在周地,不僅四周有山河之險,周地百姓出於對周王室的愛戴也會源源不斷地成為周王室的補充兵源。除此之外,由於周王室在周地經營多年,和百姓的磨合度高,自身提出的各種政策和意見也能得到周人的接受和支援,再加上週地遠離戰亂中心,財富度較高,即使周朝之後在和其他勢力的戰鬥中失敗,也能快速恢復元氣。可惜的是周平王東遷失去了民心,將祖先的經營毀於一旦。

結語

今天的許多人認為周朝將國都設定在給邊境地區,很難起到對國家的全面管理,包括政令傳達、資訊接受、部隊行進、後勤保障都會因為距離的不平衡受到巨大影響。這種看法從理論上來說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周朝初期由於齊魯兩國和周王室的關係極為緊密,能夠嚴格執行周天子的命令,分擔了周王室巨大的管理壓力。比如周公旦和穆天子都曾經從周地起兵,率兵打到東夷地區,並取得了勝利。從這點上來看,鎬京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國都。

之所以如此評價鎬京,是因為其政治意義巨大,對周王室的存續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周朝滅商後,其實也經歷了多次戰爭,這些戰爭有的是周王室主動去討伐逆臣,有的是諸侯作亂,發起原因和戰爭目的各不相同。在這些戰爭中,周王室也沒有取得全部的勝利,比如徐駒王就曾經沿黃河而上,一路征戰,從下游打到了上游,讓周王室吃了大虧。

為什麼平王東遷後,周朝的國力急速衰落,最後走向滅亡?

周朝曾經跨境打到徐國

即使戰爭失敗,對於周朝來說也不是滅頂之災,周地的政治制度和生產方式已經極其成熟和穩定,人口數量也較為豐富,在戰爭中受到的損失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彌補,包括犬戎殺死周幽王一戰,並非是周朝的末日,只是由於此事導致周朝遷都和西周滅亡而被誇大了影響。由此可見,周朝的立國之本,在於有一定數量絕對支援其的周地百姓。

嚴格來說,從鎬京到雒邑,其實物理距離並不算遠,但是這次遷都造成的影響卻十分巨大,不僅讓周王室失去了經營多年的龍興之地,也使得周人對周王室失去了希望,從此投入了秦國的懷抱,而在東遷過程中也暴露了周王室兵力的不足,間接推動諸侯的野心浮出水面,使得周朝國力從此大幅度衰敗。不過平王東遷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那就是促使諸侯走上了歷史的舞臺,拉開了新的歷史篇章,推動了華夏文明史的發展。

TAG: 王室周朝諸侯周地犬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