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西周後期諸侯勢力崛起,周王室為何不能像諸侯國一樣發展

由 美君聊往事 發表于 遊戲2021-06-11

由於西周和東周實行的分封制,所以就造成了它不能夠進行中央集權。西周在周武王推翻商紂王建立周朝後,對當時的有功之人和商朝貴族以及周王同親族裔進行一系列分封。比如當時姜子牙就被分封到了齊國,這就是後來戰國時期的齊國前身。宋國就是商紂王兄長微子的封國。晉國就是武王弟弟叔虞的封國。在《荀子。儒效》中就說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大量的分封在當時看起來還是比較先進的一種制度,主要原因是方面當時生產力相對落後,作為中央政府的周王室沒有能力來供養這麼多的人,而且土地開墾也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的狀態,畢竟生產力和人口都沒有那麼多。所以分封制就成為一種很順理成章的制度,給各個諸侯國一塊封地,讓各家自己負責生產和經營,平時你再供我一些當地的土特產。相應的義務就是遇到需要戰爭的時候,你們必須聽從我的號令出兵就行。

這個制度的最優狀態我覺得是一強多弱的情況下是最好的,為什麼呢?一個原因是隻有中央政府一強各個諸侯國才會積極聽從命令。要是有兩強或者多強的話就容易出現有地方諸侯不服你中央號令,但是中央去打又不一定能打的過,時間久了中央的權威性就會下降,同時其它小國就會出現觀望和不服從命令的情況。

因此這在當時看起來很先進的制度,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其弊端就越來越凸現出來。特別是到了戰國時期生產力相較於西周時期和春秋時期有了很大的發展,各國軍隊的實力也壯大起來,而週中央政府卻並沒有壯大。舉個例子春秋初期,一個有千乘之國就可以稱之為大國,什麼是千乘之國,就是有一千輛戰車的國家,以當時的戰車和士兵配比人數,千乘之國大概就是三萬人左右,這就可以稱之為大國。齊桓公稱霸也就靠三萬多作後盾支撐,等到了戰國時期,兩國交戰動不動就十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長平之戰秦趙兩國各自帶了四十萬人左右,秦滅楚國帶了六十萬人。這說明了什麼生產力已經能夠發展到能養活那麼多人了。

而當各個諸侯國都在發展的時候,中央政府周王室卻並沒有在生產力發展中得利,為什麼?主要還是受困於分封,你當初把地都分封完了,諸侯國之間不服可以打一架,實力強的吞併實力弱的,到周王室卻並沒有兼併周邊小國也不會去兼併。因為它本身就是分權制的主導者和實行者,怎麼會倒行逆施呢?再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你是王室,周邊國家基本都不會來招惹你,這樣也缺少了藉口。

隨著各個諸侯國實力的上增,對周王室的意見和不滿也會越來越多,而這期間發生的幾件事情導致了周王室的權威一落千丈,沒有威信可言。

第一件事情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周幽王為了寵妃褒姒烽火戲諸侯的事情早已家喻戶曉。這件事導致了兩個結果一個結果就是西周的滅亡,太子即位成為周平王,而被犬戎劫掠的西周都城已經凋蔽只得東遷洛邑。這也導致周王室實力被削弱。第二個結果就是諸侯國普遍出現不服天子的召令的情況。這其實也是周王室咎由自取的結果,和狼來了一樣的道理,你一次次戲弄諸侯,諸侯就不相信你了,主子連契約精神都不遵守,還想下人來遵守嘛。

第二件事就是周恆王討伐鄭國,兵敗被射中肩膀。事件起因是鄭莊公假命伐宋,因為鄭國在伐宋的時候建大纛一面,名曰“蝥弧”,上書“奉天討罪”四大字。這個意思就是我是奉天子之命來討伐你的。這種情況一般是周王室命令才允許這麼寫,然而事實就是當時的周恆王並沒有讓鄭莊公去討伐宋國。所以,周恆王就很生氣,剝奪了鄭莊公在周王室工作的崗位,還要準備起兵討伐鄭國。周恆王就糾集了陳、蔡、衛三個小國一起攻打鄭國,而鄭國這時候也不是吃素的實力在當時諸侯國中算是大國,起兵抵抗,很快就把陳、蔡、衛的部隊給打跑了,周恆王的中路也被擊潰,恆王自己也被對方射中一箭而受傷。

透過這兩件事,使得周王室在諸侯國家中的地位就沒有之前那麼顯得高高在上了。一方面是周王室失信沒有遵守契約精神;另外一方面就是周王室的力量已經比不上一個大的諸侯國了,連鄭國都打不過了,其他諸侯國自然不會再把周王室當成他們的天子。因此周王室的權威和威信就下降了,出現號令不尊的情況自然也就很正常了。

西周後期諸侯勢力崛起,周王室為何不能像諸侯國一樣發展

在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的實力就一再地減小出現衰微的情況,這裡主要從幾個方面來表現:

一是西周時期周王室擁有土地有千里之廣,而且土地資源也算是在諸侯國中最優的,等到了周平王東遷的時候,周王室的土地就只剩下六百里,實力削減了將近一半,隨之而減少的就是人口。西周都城被犬戎攻破後人口和財富都被洗劫一番,等遷到洛邑人口就更加少了。而且在整個東周時期(春秋戰國)周邊諸侯國開始蠶食周王室的土地和人口,等到了秦朝滅亡東周的時期,整個王室只剩下七個縣幾萬人口了。

西周後期諸侯勢力崛起,周王室為何不能像諸侯國一樣發展

二是經濟發展不行。由於東周本來立國就沒有多少財政儲備(都被搶走了),而維持一個國家執行就需要經濟的發展,周王室又處於各個諸侯國崛起發展的時期,自己由於缺乏土地和人口,沒有實力去維持一支軍隊,同時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去維持當時政府的支出。到了後來,周赧王為了維持政府和軍隊支援不得不向富商地主借錢,所借的錢還還不上,被人家追債,於是就只能躲到高臺上。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成語“債臺高築”。

西周後期諸侯勢力崛起,周王室為何不能像諸侯國一樣發展

三是周王室內部鬥爭。首先西周的滅亡和東周的開始就是因為當時太子後來的周平王對周幽王意見很大,結果太子舅舅引來了犬戎部落把西周給滅亡了,最終太子上位。這件事和當時重視禮法的社會相違背,可以說是弒父上位的周平王得國就不正。而且東周後面王室內部先後發生了5次王室內亂和4次兩王並存的局面:分別是王子克之亂、王子頹之亂、王子帶之亂、王子朝之亂。這些內耗也削弱了周王室的力量和在諸侯中的權威性。

劉邦在建立漢朝後也進行了分封,對當時的七個異姓王(韓、趙、楚、淮南、燕、長沙、梁)和九個同姓王(楚、荊、代、齊、趙、梁、淮陽、淮南、燕),但是西漢時期的分封和周朝分封有很大區別:一是西漢時期推行的是分封和郡縣制並行的一種制度,並非全都是分封制的。當時全國近60個郡,分封佔40餘郡,漢朝中央佔十幾個郡。這就使得中央政府還有很大的力量,及時諸侯國叛亂也能夠有力量去鎮壓。比如說當時的七國之亂就是被中央給鎮壓下去。

西周後期諸侯勢力崛起,周王室為何不能像諸侯國一樣發展

二是在劉邦之後漢朝皇帝發現分封制對中央集權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於是就及時採取措施消除這種威脅,其中就有將原本分封的國家繼續進行分封,這樣就造成分封國越來越小,其力量也就越來越弱。另外就是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取消分封的國家,比如諸侯國家叛亂之類的,中央政府就趁機把分封國給收回來,成為中央的一個郡。總之,在中央政府多種措施下,分封國的勢力就變的越來越小,權力就漸漸收歸到中央。

西周後期諸侯勢力崛起,周王室為何不能像諸侯國一樣發展

綜上來看,周朝在建國初期由於生產力低下以及土地制度所推行的分封制在當時還是很有效的,但是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口增加,各諸侯國實力的增強,就造成了周王室外重而內輕的局面,王室力量弱而諸侯國家強。再加上週王室一系列事件發生造成威望下降和王室內部鬥爭,使得周王室不能像諸侯國一樣壯大實力,招賢納士,繼續成為當時號令天下的權威。

TAG: 王室諸侯國分封實力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