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一個生錯時代的天才,大漢國策的真正奠基人

由 控制住脾氣 發表于 遊戲2021-06-04

公元前127年,漢室出了一道令——“推恩令”。

自此,諸侯王的所有兒子可以共同分割王國的土地,除繼承王位的嫡長子外,其他得到土地的兒子成為列侯,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管理。

往前推27年,漢景帝剛上位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就急急的推出削藩策。吳王劉濞早有野心,他不差錢,一見此景大旗一揮,拉上一幫宗室子弟就造反了,結果梁國的劉武就是沒有參與,這場叛亂三個月被滅了。

公元前169年,梁懷王劉揖從馬上摔死了,他是漢文帝的小兒子,很得寵,身為太傅的賈誼非常自責,他向漢文帝建議:梁懷王沒有後代,按照規定死後封國就要撤銷,不過這樣對於大局很不利,要不給梁王過繼一位繼承人,要麼遷一位王來梁國。

於是,漢文帝遷淮陽王劉武為梁王。15年後,就是這位梁王沒和劉濞站隊,極大程度上阻止了劉濞的進攻。第二年賈誼抑鬱而亡,他若是知道自己的建議若干年後捍衛了漢室的統治,他還會認為自己“懷才不遇”麼?

公元1398年,朱允炆繼位,他比漢景帝還急,一上任就開始削藩。有人分析,他看到爺爺朱元璋的做法,心裡忌憚他的那些叔叔們,所以在大臣的“建議”下,就對這些叔叔們不客氣了。朱元璋執政多少年,他能不明白“割據”的破壞性?

他殺了那麼多功臣,包括自己的外甥,就是想為後代鋪平一條道。那時的藩王中,也就是秦、晉、燕王有點實力,不過,兵力也不多,最多十萬。西漢的七國之亂,光劉濞就聚眾30萬人,人家還造幣,論實力要強得多啊。所以呢,掌舵者的能力真的決定一個國家的盛衰。

自劉邦開始,就在“積極”削藩,不過,那時是針對異姓王。為何不打擊本姓王,不是劉邦不想做,而是不能做,他還得靠劉家子弟守衛江山。但是,這些諸侯王不是沒有想法啊,就如這劉濞,不甘心僅在廣陵做一個王,中央削藩令一出,他就開始“清君側”。

千年後,朱棣也是以這個名義殺到南京,歷史就是這麼像。

很多人都認為漢武帝可以一門心思向外拓展疆土,是因為文、景兩位皇帝將基礎打好了。的確,一場七國之亂讓諸侯王都消停了,但是,根沒去,有誰敢說他們不會捲土再來?漢武帝的那道“推恩令”才是高,在不得罪人的基礎上無形之中將其化整為零了。

前輩的經驗讓漢武帝眼界更廣,他更要感謝的應是漢文帝。漢文帝登基後,由於河南郡治理得相當好,就給當地郡守升官,這位郡守手下有位能幹的人賈誼,他就將其推薦給了皇帝。這時賈誼開始真正步入政壇,那年他才21歲。

漢文帝非常欣賞賈誼的才能,一年之內便任命其為太中大夫(從四品上)。只是,漢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賈誼就被貶官,去了長沙。那時的長沙可是很“偏遠”之地,賈誼心中難受,路過湘江時還憑弔了下屈原《吊屈原賦》。只是漢文帝不是楚懷王,更不是楚頃襄王。

漢文帝一年之內就這麼提拔賈誼,絕對是認同他的才華,後來,都想提拔他擔任公卿一職。只是很多大臣反對,有周勃、灌嬰等人,這些人可是跟著劉邦打天下的,屬於軍功階層,有相當大的話語權。

《漢書》和《史記》都說,是賈誼提出讓列侯離開京城回到自己的封地。漢文帝召集大臣開會時,就提出要升賈誼的官,結果,遭到了一幫大臣的竭力反對,理由是“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

漢文帝從這些話中嗅出了危險的訊號,那時的漢室還不是很強大,旁邊還有一個匈奴盯著,如果內裡出了點亂子,漢室能不能扛得住還是問號。兩權相較下,漢文帝只能選擇國家利益,他已經達成了部分目標,讓列侯各回各家,至少某種程度上杜絕了他們之間的聯合。

只是,賈誼沒能明白漢文帝的良苦用心,這時候,皇帝必須要有所表示,才能麻痺那些列侯,君臣關係至少在表面上看來相當融洽,國家的很多政策才能慢慢的貫徹落實。漢文帝又不是不想賈誼,三年後就將他召回了。這時情況變化很大,灌嬰病死,周勃不再過問政事。

只是,賈誼還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之中。

漢文帝真的放棄賈誼了麼?

古人經常說要“養精蓄銳”、“蓄勢待發”,賈誼還是沒能看透當時的權力爭鬥,有時候皇帝真的是沒啥力量的。往往做事時,要先學會“退”,才能“進”。

參考資料:

【《漢書》、《史記》】

TAG: 賈誼漢文帝劉濞列侯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