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假如諸葛亮死後,魏延繼續北伐結果會怎樣

由 絕倫娛樂 發表于 遊戲2021-05-01

蜀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發動最後一次北伐,與司馬懿在渭水南岸對峙,在知道司馬懿會固守不戰的情況下,做好了與魏軍打持久戰的準備。設計出木牛流馬運輸糧草,又讓士兵在渭濱屯田,解決了長期困擾漢軍的糧草問題,沒想到的是,諸葛亮還是輸給了無情的時間,與司馬懿對峙一百餘日以後,積勞成疾的他病逝五丈原。

諸葛亮臨終之前,遺命讓楊儀率領蜀漢北伐大軍撤退,魏延則負責斷後,姜維次之,假如魏延拒絕斷後,那就讓大軍自己走不管魏延。諸葛亮其實預料到了魏延可能拒絕斷後,卻沒有預料到魏延試圖阻止蜀漢大軍撤退,他在拉攏費禕聯名繼續北伐不成後,率領本部兵馬跑在蜀漢大軍的前面燒燬了沿途的棧道,此舉使得蜀漢大軍陷入危險當中,也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魏延的突然消失,讓楊儀十分驚慌,司馬懿大軍步步緊逼,幸虧姜維臨危不懼,嚇退司馬懿,這才保全了蜀漢大軍,魏延和楊儀都上書朝廷,互相指責對方謀反,劉禪詢問蔣琬,董允的意見,這二人都支援楊儀認為謀反的是魏延。魏延竟然在此時率軍進攻楊儀,楊儀派遣王平抵抗,王平說:“丞相屍骨未寒,你們怎敢如此?”於是魏延部隊四散而去,魏延只好逃往漢中,楊儀又派遣馬岱追擊並殺死魏延。那麼假如諸葛亮當初遺命魏延繼續北伐,結果會怎樣呢?

無論北伐結果如何,魏延都不至於身死

魏延之所以違背諸葛亮的命令拒絕斷後,甚至不顧大局置北伐大軍安危於不顧,燒燬退軍的道路,根本原因還是由於他不願意接受與他有很深的矛盾的楊儀的指揮,他認為諸葛亮死後他應該是最合適的接班人,理應領導大軍繼續北伐,假如諸葛亮遺命讓魏延統領全軍,無論魏延是選擇繼續北伐,還是撤回漢中,無論北伐是勝是敗,他都不會身死。

假如蜀漢文武齊心,魏延很可能擊敗司馬懿奪取長安

司馬懿得知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曾率軍追擊諸葛亮,但最終卻被姜維設計嚇退,留下“死諸葛走生仲達”的諺語。姜維讓楊儀將旗幟反向,揮動戰鼓,假裝要主動進攻司馬懿,司馬懿害怕中計,於是率軍後退,漢軍乘機撤退。假如魏延能夠和姜維配合,假戲真做部署埋伏,一定可以擊敗司馬懿。魏延和姜維的軍事才能都是三國頂尖水平,如果他們能夠齊心協力,還是有機會取得勝利的。但是要想取得對司馬懿的勝利,光靠魏延和姜維這兩個武將是不夠的,還需要蜀漢文武齊心。

假如蜀漢將相不和,魏延即使取得區域性勝利也難逃失敗

魏延的孤傲性格導致他幾乎沒有支持者,文臣集團中,且不說與他勢同水火的楊儀,蜀漢四相中,除了已故的諸葛亮重用魏延以外,費禕、蔣琬,董允全都支援楊儀。武將集團中,姜維、王平,馬岱全都聽命楊儀,就連他的本部兵馬最終也拋棄了他,在諸葛亮死後的魏延,可以說是眾叛親離,將相不和,即使取得區域性勝利,又如何成功北伐呢?

諸葛亮為什麼不讓魏延繼續北伐

正如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的“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蜀漢僅僅佔據益州,國力遠遠不如魏國。諸葛亮之所以每次北伐都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不是因為諸葛亮天性謹慎,而是蜀漢羸弱的國力讓他不得不謹慎。假如讓魏延去北伐,雖然很可能取得勝利,但是也有可能失敗,一旦失敗,蜀漢將萬劫不復。

其實諸葛亮雖然不願意讓魏延繼續北伐,但還是儘量在保護魏延,他為了保護魏延,甚至說出“假如他不願意斷後,大軍就自己出發”的話,也就是說,即使魏延拒絕執行命令,也沒有理由處罰他。

只是可惜出乎諸葛亮的意料的是,魏延居然選擇了一個最極端的方式,他也低估了魏延和楊儀之間的矛盾,在他死後,二者的矛盾,徹底爆發。

參考文獻:

三國志

晉書

TAG: 魏延諸葛亮楊儀蜀漢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