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賞析邵雍《觀易吟》,最新用易理來解讀作品娛樂學習兩不誤

由 北荒說 發表于 家居2021-04-26

這首詩出自邵雍的《擊壤集》。今天解讀《觀易吟》原文選自呂祖謙《宋文鑑》。邵雍是北宋五子之一。他最出名的著作當屬《皇極經世》。這是他公開行世的史學與易學著作。根據民間傳說,還有不公開傳承了《梅花易數》《河洛理數》。如何看待這種現象。中國人傳承技藝有兩種方法:採用陽的方法,就是大張旗鼓,公開發行;另一種採用陰的方法,私下傳授,傳子不傳女,天下擇善者或有緣者傳之。例如:民間傳說孔子傳易,公開傳承給商瞿。而且公開的著作《易傳》;而孔子還有秘經《易緯》傳承。

其實象《梅花易數》宗邵庸為祖師,《河洛理數》宗陳摶邵庸師徒,是為了讓這門技藝獲得重視和得到有效傳承。書籍考證問題是訓詁專業的人事考慮的事情。我們學習一種技藝,只看他是否能夠準確完成預測。不要輕易否決或斥為虛假或偽書。我們要解讀的邵庸詩作與《梅花易數》有關,所以交代了一些對其看法。

《觀易吟》原文:

一物其來有一身,一身還有一乾坤。

能知萬物備於我,肯把三才別立根。

天向一中分體用,人於心上起經綸。

天上焉有兩般義,道不虛行只在人。

點評:

“一物其來有一身,一身還有一乾坤。”萬物也是乾坤體,稟天地之氣生。古人認為:一物一太極,一物一乾坤。物體也有生滅氣數。古人認為:天地是大宇宙,萬物是小宇宙。

“能知萬物備於我,肯把三才別立根。”在三才說中,萬物為天地所生,三才中人為萬物之靈做代表,形成三才理論。邵庸詩中這句話的意思是:要能夠知道萬物是否像我一樣完備,需要同我進行比較。這裡的“我”借指萬物之靈的“人”。“肯把三才別立根”就是承接上句:要知道萬物與人有什麼不同,從而認識萬物,肯定要把萬物用天地人三才觀進行分析。從天道看,以陰陽立根;從地道看,以柔剛立根;從人道看,以仁義立根。觀察萬物要用三才觀來分析。

《周易》曰:“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萬物在四象階段已經完備。與《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的“三生萬物”是同一個階段。《周易》是觀象角度看,第三步就可以觀察到“象”;《老子》是寫實,從萬物本來生成過程看,第三步生成萬物。

《周易》四象理論就更具體。“無極而太極”為無中生有。太極具有陰陽兩儀。一為陽,主天;二為陰,主地。太極圖為:“一涵三”。陰儀為一;陽儀為一;整體為一;這就是“一涵三”。

“兩儀生四象”就是天極體內陰陽互動碰撞結果形成四種組合,即:陰陽、陽陰、陰陽、陰陰。古人取名:陰陽為少陰;陽陰為少陽;陽陽為太陽;陰陰為太陰。古人稱:少陰、少陽,太陽、太陰為四象。萬物之體就是有這四種結構形式。如果辨別萬物是否與我形同,就要分別立根,擺在眼前區別就是知道了。

人:結構陰陽或陽陰。內含完備的陰陽,陽主智慧,是無形的;陰主形體。人為無形的智慧依託有形的陰體構成了有智慧的靈體。

萬物:結構陽陽。這種結構,只有智慧,是無形的。古人想象成神、仙、鬼。

萬物:結構陰陰。這種結構,只有形體,沒有智慧。動物、植物、礦物、器具等等沒有智慧的物質。

有了四象的規則,把萬物與人比較,就知道萬物的歸類了。

“天向一中分體用,人於心上起經綸。”這句話還是需要太極理論和三才理論,前文已經有所介紹。

“天向一中分體用”這裡“一”為關鍵。“一”為太極。古人認為太極為“真一”。太極圖內含陰陽兩儀。古人認為:陽為天,為用,陰為地,為體。所以邵庸這句話意思是:天為陽,主智慧。所以動腦筋,分辨事物是天的功能。天要向太極真一中來分辨體用。“人於心上起經綸”這句話是承接上一句。人的心智有主陽,就是天。“經綸”就是韜略,完成事業規劃。

人的經綸是從心中升起的。這句話不能只如此簡單理解。邵庸這裡告訴人們:分清體用的重要,人心中升起的經綸,需要懂得體用的易理。要細心體悟“兩儀觀”中的體用方法。陰為體,陽為用。還要靈活思考:為什麼天為用,地為體?要體會為什麼先天為體後天為用?為什麼乾坤為體坎離為用?到底“用無定體,體無定用”意味著什麼?留給有興趣的讀者,去找資料,弄明白。

“天人焉有兩般義,道不虛行只在人。”這句話強調人的修為。天主智慧,為為陽,天之數為一。所以,自然天哪裡有“二”的道理。如果是“二”就不是天了。 另外,結合全詩,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在道的層面上是相同的。言外之意,懂得了天道,人道和地道也就懂了。因為,人法地,地法天。人最後還是要法天道。

“道不虛行只在人”這裡必須從易理來解讀。天道,就是智慧,是無形的。只有天這個虛的,無形的智慧不能成事。所以,天不能自己行動,只有依靠天地造就的人才能行動。所以“道不虛行”是天地自然法則。載道以器,道不虛。

邵庸的《觀易吟》是學習易象的正確之法。解讀時必須時刻大腦中有象,有觀象這個意識。否則直接解讀字面意思,雖然能解釋通,但是與邵庸本意相去太遠,這將辜負了邵庸寫此詩的良苦用心。

賞析邵雍《觀易吟》,這首詩用易理來解讀作品意境更清晰明白

另外,《梅花易數》上也有一段《觀易吟》與本詩基本相同,用字有些不同,附後。

《觀易吟》(原載《梅花易數》)

一物從來有一身,一身還有一乾坤。

能知萬物備於我,肯把三才別立根。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於心上起經綸。

仙人亦有兩般話,道不虛傳只在人。

點評:

《梅花易數》中的《觀易吟》是對《擊壤集》中的原詩的改造。

“天向一中分造化”這句中把“體用”改為“造化”寓意依然在,這種改法,非易道高深者不能為。“造化”為天地造化。含有比體用更深的易理。造化還有“化育”“命運”的意思。說明太極中的陰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天地是造化之源。

“仙人亦有兩般話”這句中,雖然不如邵庸原詩句好,但是也不算出格。“仙人”就是“天人”,交換一下未嘗不可。不過涉嫌故弄玄虛。“兩般話”改得不是很好。邵庸本義。“焉有兩般義”是強調沒有兩種情況,反襯突出“二”; “亦有兩般話”與邵庸的本意正好相反。這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不過《梅花易數》該詩作者,對《觀易吟》是理解的。在《梅花易數》中引進“體用”觀念。“造化”是神來一筆。換下“體用”,然後憑體用斷吉凶造化。

TAG: 萬物邵庸三才觀易吟易數